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高中初读《古诗十九首》之时,我最为喜欢《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爱而不得让我沉迷不已。天生悲观的性格让我期望最真最美的瞬间可以定格成永恒,不被世事叨扰以免落入俗套。
大学时,我发现离居不能坚守同心,只会磨损那本就不牢固的情感,甚至会浇铸欺骗和背叛。随之我开始体会《行行重行行》的忧伤,“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可惜“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我每每抄写这首诗时总会觉得最后一联的存在坏了整首诗的意境。满腹相思与不甘,最后竟然落入了如此俗气的叮嘱,从此弃之,不读不写这一联。
如今,在我又一次与相逢之人挥手作别之后,我食不下咽,夜晚总是不禁流泪。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本以为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过后才知不过是一场虚妄。这种巨大的落差让我痛苦,让我手足无措,让我渴望倾诉的同时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我开始抄写让我觉得心痛的诗句,“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他终究不曾爱我。人陷入痛苦的情绪,往往难以自拔,悲观就像一张大网将我牢牢锁住,这网越收越紧,最终扼住我的咽喉。眼泪一滴一滴的低落在纸上,将写过的字浸染,本以为平静的心如同扭曲的字一般生生的痛。我落笔垂泪,再抬头,擦干眼泪后继续往下抄写。“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简直如一排尖刀,每个字都捅的我无处遁形。但是笔锋并没有停,我第一次耐着性子写下了“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怔住了。我以前总是觉得这两句极为突兀,这质朴的叮嘱来的莫名其妙,让人失了兴致。但是这一次,我突然间感受到了这份安慰。原来这不是说给“会面安可知”的他,原来这是说给“与君生别离”的自己的啊。他已经离开,千般相思,万般愁绪,何必再说?与其如此,不如自己保重,多吃一点饭来的好。原来我的痛楚早已有前人经历过,而如何从这之中走出,前人也给出了答案。跨越千年的理解与慰藉此刻通过诗歌和文字传达给我,让我再次潸然泪下,但是亦可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