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勋《孤独六讲》
2020年的第一本书是《孤独六讲》,我觉得选择此书极大的原因是贪图它篇幅短,为了迅速读完的成就感而读。可是这依然耗费了我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阅读的习惯没养成,捧起书后总会不知不觉转移注意力。
我在想,什么叫作“孤独”。我想没有对比,真的感觉不到孤独。蒋勋在开篇便说,他想谈的孤独感是“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那这就和我以为的孤独大相径庭了,我指的是物理空间上的孤立导致的尴尬,本书所谈是精神上的孤独,无法寻求精神的共鸣,只是不断地输出,向遥远的灯塔发射信号却没有回音。当谈及教书时儒家所涉及的“孤独”少之甚少,蒋勋不禁提起儒家对于孤独的鄙夷,一个孤独的人必是远离集体,他的人生是无意义的。那么生命的意义,蒋勋认为寻找既是抵达。要不断地处于寻找意义的状态,永远也别认为自己找到了,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永远朦胧,永远近在咫尺,却触不可及。
看着从阅读软件同步到印象笔记的片段,对书中的内容记忆寥寥,也不记得“六讲”到底是哪“六讲”。但是对此书的感觉大概是,蒋勋与其说想讲孤独,不如说他歌颂孤独。歌颂孤独时的平静,和平,孤独时的清醒又迷蒙,这种飘飘欲仙的状态才是对人生清醒的认知,对人性深入的了解,是一种大爱,一种悲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