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如何改变你的生活的?
查看话题 >2019总结:做个长期主义者,保持极简,保持做(附:假期宅家弃物清单)
特殊时期,大家都被封印在家里。你们都在做些什么呢?我宅着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整理物品、丢东西,正好2019年刚过去,趁着这个假期一边整理一边对去年的生活做个简单复盘。
这次的整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节前在工作的城市,整理出租屋里的物品。这部分是复盘的主要依据,可以很明晰的回顾过去一年里我的生活状态;
第二阶段是回家过年时和爸妈一起整理老家的物品。相较之下这是很有挑战的,舍弃自己的物品简单很多,毕竟只用考虑自己的喜好和感受,但和爸妈一起断舍离真的困难重重。生活方式差异太大,他们有很多自己的坚持,难以被改变。与爸妈"斗争"了近两年,目前总算有了些成效。我将在第二部分和大家分享,希望给朋友们一点灵感和动力。
第一部分|我的2019复盘:做个长期主义者,保持极简,保持做
引言:为什么会有这个题目?
2019年对我来说,是充满充满转折的一年,新的城市、新的工作、新的朋友,崭新的一切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忙碌,没时间焦虑,没时间迷茫。这样状态下的我,特别希望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找回生活的内核。“未来是正在发生的现在”,这是近段时间听到最频繁的一句话,说这话的人希望自己可以着眼在当下,为了未来活好眼前的每一天。这话的另一面就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没那么重要,没必要纠结,是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年终复盘不是个自我声讨的过程,只是回望,不留恋,不批判。
这个标题囊括了我整个2019最大的感悟,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却是我收获最大的几个关键词。首先,长期主义,时间的价值在我20出头的时候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我有很多半途而废的爱好,也有更多胎死腹中的梦想,我的热情在每一次动念再放弃的过程中慢慢被消耗殆尽,我开始失去好奇,失去对未知的渴望,甚至失去开始尝试的勇气。相反我为数不多在坚持着的生活方式或是某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时间复利,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来自“极简“。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持续做减法,从减少物品数量开始,降低对物质的依赖,慢慢的也学习着怎么给精神做减法。
”保持做“三个字最早留下印象是因为陈丹青老师,2009年签售会,我请他为我签下他自己的座右铭,他想了三秒后,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三个字。但这三个字的价值,很羞愧的说,也是最近才真正身体力行的。去年整理时,我丢掉了全部书籍,唯独留下这本写着”保持做”的书,这可能是我最在2020年开端想提醒自己的一件事了。
同样,不管你在2020年最想做的是什么,都祝愿你能获得坚持做下去的热情和勇气。

一、我的"极简观":极简,并不简单。
近3年的极简生活让我越来越清晰的理解了极简这件事,绝不仅是舍弃物品那么简单,我们能在极简里学会的将会是一生受用的财富。
1、极简,是没有止境的。
对我来说,一次性丢掉最大数量的物品比不上持续让生活空间保持在极简的状态,爽快的丢掉不喜欢的物品比不上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2、极简,并不等物没有物欲。
相反,我身边很多选择极简生活方式的人是很有物欲的,可能正是为了要抑制物欲,才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我也一样,有很多喜欢的东西,也经常会想买买买,只不过理念上发生了一些转变。我一直认为物品和我们自身不是从属关系,我不拥有任何物品,只是拥有这些物品的暂时使用权,等它们不再能满足我的需求或喜好时,我会毫不犹豫的舍弃。
3、极简,并不等于不购物。
消费没什么不好,不好的是过度消费。好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满足,提高生活的质量,但是一切都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毕竟我们辛苦工作,是为了过上自己更喜欢的生活,而物质只是创造这种生活的因素之一,我们还要看多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把努力赚来的钱超额超前的用在了各类非必需的消费上。
4、极简,并不适合所有人。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差别太大了,没必要按照一样的方式活。如果你尝试过多次,仍然没办法舍弃任何物品,那也没问题。极简不是所有人的良方,极简生活本也不属于所有人。
5、极简,不只关注物品数量。
物品的极简只是开始极简生活的第一步,极简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才是最有价值的。极简里学会的不只是如何面对与物品的关系,更是在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都会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
极简的终极目的是让你更了解自己,从而过上更轻松的生活。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你只需要更专注的倾听自己的内心,极简,其实也很简单。
二、我的2019物品极简复盘
1、生活状态不同,但对极简的追求是一致的。
我看到很多朋友留言说:自己光羽绒服就能放满一个箱子了,为什么我搬家只需要一个箱子?(感兴趣可以看这篇: 极·简 | 只用一个行李箱?搬家,竟然可以这么轻松),或者是家里有宝宝,物品数量很难减下来……确实,物品极简和自己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1)、我一个人住,所以没有别的顾虑,物品上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喜好;2)、生活在广东,短袖T-shirt至少能穿3个季度(p.s. 12月的我还只穿一件短袖,早晚出门披个外套),更不需要羽绒服或事厚重的鞋靴;3)、我不在家做饭,除了烧水壶和保温壶,我的厨房内空无一物;4)、我没时间逛街,连上网购物的时间也少得可怜,很少有机会被各种美好的物品吸引,相信我,如果给我机会,我也会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物欲。
虽然大家的生活状态不同,但对于轻松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否则你可能看不见我写的东西。但对于物品的取舍,有些人经历过的纠结可能或多或少对你有启发。请不要拒绝和你不同的人,也许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相通一些共性,或微不足道但是让你有一点启发的瞬间。
2、拥有130件物品的我,想定个2020年的极简小目标。
我重新统计了现在所有的物品,大大小小加起来总共130件(实际是132件,为了凑个整数我又丢掉了一个零钱包和一面镜子)。这130件就是我目前拥有的全部物品了,包括全部的服饰、化妆品、生活家居用品……
转眼在新家住了6个月,我的物品比刚带着一个行李箱搬进来时真的多了不少,但这个数量基本在入住3个月后维持稳定了,之后没发生大幅的增加或减少,说明这个数量对我来说是相对舒服,并且很轻松就可以维持的。但我没那么轻易满足,在考虑可行性之后,我给2020年定的目标是:保留并长期维持100件物品。
Tip:只要三步,制定适合自己的极简小目标
第一步:合理的目标必须基于对物品现状的充分了解。我习惯按照物品类别,将所有物品用Excel表统计下来。一定是每一件物品,虽然有点耗时,但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你将站在更高的维度理解自己对物品的需要。当我第一次完成统计后,我很惊讶,我竟然有这么多东西,而且很多都不算必需品。不妨试试看吧,没准在统计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哪些物品是需要的,而那些又是可以被舍弃的。
第二步:舍弃目标订成“我要保留XX件物品”,而不是“我要舍弃XX件物品”。这会是一个更加有难度思维方式,但却会收获翻倍。因为这样更能让你专注在思考“我要什么”而不是“我不要什么”,恰恰清楚"我要什么"才是我们极简的目标。
第三步:在定出具体数字的时候,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物品数量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最少的标准,并不是谁定的数量少,谁就更极简。没必要进行数量竞赛,是你自己觉得舒适的数量就是最好的。而且,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踮着脚能够着的,不要过于激进,也不要小看了自己。
3、我从130件物品里发现了什么?
我拥有的物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新入,有舍弃,在新旧之间需要有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复盘就是要从这个循环当中发现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更客观的了解自己,更全面的规划将来。
*新入的物品——给大家简单列举一部分我新入的物品,我买东西的频率很低,购买决策相对比较谨慎,也可以当作是个好物推荐清单看:
1、黑色中筒皮靴:一年四季都可以穿,款式简单,没有多余的装饰,非常百搭;
2、珊瑚绒地毯:客厅有一个茶几,买了一块地毯,直接坐在地上,既当餐桌也是书桌(买地毯时商家送了一块小些的,用不上,放在地上打扫起来也麻烦,已经丢掉了);
3、淘宝心选的保温壶:我买的是粉色的,容量一个人用刚刚好,保温一整天没有问题,性价比很高;
4、宜家可折叠衣物收纳筐:白色,极简风格,一套五个,三种规格,用来放内衣袜子一类的物品,不用的时候折叠起来,节省空间(p.s. 当然,物品更少了之后就不需要收纳用品了,到时候也会舍弃掉);
5、无印良品牙刷架:因为我平时刷牙不用水杯,牙刷没地方放,这个牙刷架非常小巧,不占用过多桌面空间,超级实用;
6、三顿半咖啡:最近迷上了这个品牌的速溶咖啡粉,真的比咖啡机方便好多,而且味道也不错,非常适合在办公室用。直接倒进牛奶或水里,冷热都行,轻轻一搅拌就ok了~我趁着双十二入手两盒,平均下来一杯咖啡不到5元,强烈推荐。
我的极简总结(1):通过盘整自己新入的物品,我更确认了自己对物品的需求:在保持数量最少的前提下,依旧保有生活的品质感,并非一味追求"空无一物",更希望我拥有的每一件物品都是自己真正喜爱的。
我要求自己每入一件新物品的同时舍弃掉同类别的一件旧物,例如我买那双中筒靴之后我舍弃了一双已经磨损严重的运动鞋。但有时也不能完全做到,从数量的变化上看去年还是净增了不少物品,2020年希望可以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持续简化对物品的需求。
*舍弃的物品——经常有朋友问,某样物品该不该留下。如果是我的话,只要动过念投想要舍弃的物品,都可以果断舍弃。我认为舍弃的想法一旦产生,结果就已经发生了,只不过你需要时间接受而已。
搬入新家半年内我舍弃了很多物品,这里和大家分享其中几件:
1、香薰机:生日时同事送的礼物,虽然很感谢TA,但我确实很少使用,不如让它陪伴更需要它的人。礼物一类的物品比较难舍弃,但其实收到礼物时,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善意就足够了,物品只是一个呈现方式,送礼的人也是希望礼物能排上用场,如果没有,说一声感谢后舍弃掉是最圆满的结局。
2、三对耳钉:也是生日礼物,我的首饰比较简单,常用的只有几款,所以就分送给了喜欢它们的朋友。事后也告诉了送礼物的朋友,TA没觉得不开心,我也松了口气~
3、五本书:破例买了几本新书,因为没有二手或是电子版的,只能直接上当当了,不过看完之后我的习惯是二手转卖掉,所以也没有太大负担。
4、一套内衣:变形的内衣非常影响心情,松松垮垮总感觉自己没什么精神,而且贴身的物品最好定期更换,我不太希望给自己造成一种“我过得很惨”的暗示。
5、一个化妆镜:这可能是我用过最长时间的镜子了,很普通,不会发光,单纯的一面方形带盖的镜子,前段时间它从桌面上摔下来,腿断了,我先前一直没舍得丢,这次它主动和我告别了。
6、一个零钱包:坦白说,我已经忘记了有这件物品了,一直放在箱子里没有拿出来过,这类可有可无的物品实际在我们生活中特别多,它们都属于"有了挺好,没有也无所谓"一类的,直接舍弃。
我的极简总结(2):存在感太低的物品,不要犹豫,舍弃掉就好;以前很喜欢但现在很少用的物品,也舍弃掉吧,爱过;舍弃饱含心意的礼物确实会有满满的负罪感,但是保留下来却不使用更是一种浪费,不如让它陪伴真正需要的人;尝试接受二手物品,很省钱,很环保,很轻松;会降低生活品质的物品都狠下心来舍弃掉吧,变形的内衣、破洞的袜子、穿旧的T-shirt等等不会带来任何愉悦感,毕竟我们努力赚钱不就是为了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吗?
关于舍弃,还可以看这些:
2019上半年小结:在“极简”里学到的,不只是“舍弃”这么简单
第二部分|假期宅家,如何和爸妈一起整理物品?
原来在家待的时间短,爸妈实在不同意丢东西,忍几天也就过去了,但这次在家住了超过半个月,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勤劳"的双手,再加上我妈越来越支持我整理物品了,毕竟东西少了他们日常打扫起来会轻松不少。
与整理自己的物品不同,和爸妈一起整理他们的物品前,有几个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原则和大家分享:
1、尊重是一切的前提,丢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许可,爸妈的也一样,如果他们坚决反对,请一定不要硬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同样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尊重别人的认知和习惯;
2、不建议一个人默默收拾,尽可能调动家人一起,真正参与进来才是达成共识的最佳途径,否则很容易刚整理完没几天又打回原样了;
3、千万不要心急,改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或长或短。我大概坚持了两年的时间才看见了爸妈现在的改变:他们现在也会主动把用不上的物品舍弃掉,尤其换季的时候喜欢把穿不上的衣物捐出去,甚至还学会了在二手平台上发布闲置物品。
那么,现在开始整理吧。我先从自己在老家所剩不多的物品下手,因为这些东西爸妈没有意见,任我处置。

一、我自己的舍弃物品清单:
1、长时间没穿过的衣服和鞋:在老家放了几件衣服和几双鞋,一年最多能穿上一次,超过一年都没穿过的就可以舍弃了。比较新的优先二手转卖,其余通过闲鱼直接上门回收或是直接投递进小区的衣物捐赠箱都是不错的办法(在我整理自己的衣物时,妈妈也拿出了几件她不再需要的物品让我一并处理,这次一共寄往二手转卖17件,捐赠30件);
2、未读完的书:家里的书去年已经收拾过一次了,买了不少于200本,现在剩下的这些基本都是后来买的二手书,读完了重新回收。回家读书的效率不高,这次为了把全部的书本收拾好,我定了一个阅读清单,假期内读完一并二手处理掉;
3、读书时期的文具:读书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笔记本、笔、文件夹,爸妈一直没舍得丢,拍照留个纪念,由我自己处理掉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4、玩偶、装饰品、各类纪念品:这类物品是我的空间里最多的,里面有各类逢年过节的礼物、旅游时买的纪念品、小时候的奖状、证书、同学纪念册……这些东西对很多人来说挺难下决心舍弃的,因为包含着很多感情和回忆。但对我说不算困难,我基本都会选择拍张照片就直接舍弃了,时间长了会发现,这些照片也很少被翻出来看。我的经验就是:这类物品舍弃起来很难,但真的狠下心处理几样之后,会发现也不过如此,情感和回忆都不会减损丝毫;
5、长时间闲置的包、旅行箱:不知道大家的家里是不是一样,总有两三个很久没用过的旅行箱,也从来没想过要丢掉,觉得万一搬家的时候还能装点东西吧,实际一次也没发生过。还有些包带着些青春的印记,这是刚去大学时背的包啊,这是刚踏入职场第一支自己买的包,那个是妈妈买的第一件奢侈品等等,实际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过了,可能也并不喜欢了,但就是舍不得,因为这些你赋予它的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第四点里的纪念品一样,我们总以为舍弃这些物品会连同情感或回忆一同舍弃,实际并不是这样,我们需要的只是一次认认真真的告别。

接下来就是需要和爸妈一起完成的部分了。
二、爸妈的物品舍弃指南:
1、第一项检查的区域一定是药箱和冰箱,爸妈眼睛不好了,很容易忽略商品的保质期,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优先检查一切有保质期的物品:食品、药品、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如果字体太小了就用便签写一个大些的贴在包装上,方便他们日后查看;
2、同样功能的物品只保留一件就够了,但对我爸妈来说,只留下一件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接受部分物品保留两件以上,例如剪刀、垃圾桶。这点对爸妈辈的人来说真的很困难,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而他们有,固有的观念很难被改变,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认知习惯;
3、和爸妈一起舍弃物品时,如何面对一大堆的"万一"?买来就从来没有用过的家具,万一有天想用了呢?一大堆购物袋、塑料袋,都是消耗品嘛,万一有用呢?存了好多年不舍得喝的酒,万一哪天你想结婚了呢?嗯,第三点确实有可能,但囤了一整个房间的白酒是想把你们未来女婿喝进医院吗……为了我老公的生命安全,逢年过节我也会忽悠着爸妈先消耗点,毕竟未来能少喝点是点嘛。
"万一"是我最常听到的理由,这时候你很难说服他们,所以我通常不会强硬的坚持,而是改变一个策略。举个例子,家里的塑料袋多到可以批发甩卖,毫不夸张,大的塑料袋套着小的,红黄蓝绿应有尽有,而且散落在各个角落,厨房、鞋柜、茶几、衣柜……只要能储物的地方就会看见它们鲜艳的身影。如果我胆敢把它们丢出家门,那么用我爸的话说:你要再丢,我就把你丢出去……这个时候要智取,先把所有的塑料袋汇集到一处,保留完好的,叠成小方块,一个个排列整齐放进专门一层抽屉里,并且告诉爸妈以后塑料袋都像这样放进指定的位置(当然他们并没有执行得很好,但起码固定位置这点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取用变得更方便了,而且空间也整洁了很多,塑料袋垫整齐之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数量庞大,大家可以试试看,时间长了爸妈也会形成了在指定区域放指定物品的习惯。
4、尽可能舍弃掉那些被深深藏在角落里或是满身灰尘的物品,爸妈都不记得它们的存在了,通常我在问过这东西干嘛用的而得不到回音的时候,舍弃掉就是最方便的做法。佐佐木典士的这个判断标准很直观:落满灰尘的物品,这些物品想必也很少被需要了,而且藏满了细菌。大家也可以在自己家里看看,有没有落了很多灰尘的物品,是不是能够舍弃掉。
这次就分享到这里,感谢你读完了。如果你也延期开工了,那么剩下的几天别再躺尸了,起来整理吧!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会的。
-
年小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3:43:52
-
你的福气在后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8 21:17:43
-
豆友91618382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17:20:34
-
Te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00:26:52
允珊-极简第7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新家入住3年,这些习惯让我保持生活的秩序感(附近期断舍离清单)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