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我们都是旷野中的旅人
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Carson Mccullers创造了一个色彩绚烂瑰丽的田园小镇,有不断变化蓝色的天空,炽热金色的艳阳,银白的月亮与雨水,充沛潮湿的热带空气,紫色温柔的傍晚云霞。但这并不是小镇的全部,在阴影里还有纵深黑暗的沟壑,肮脏病苦的贫民窟。在这样一个小镇里,汇集了五个孤独者的命运,他们命运的交汇点在聋哑人辛格。14岁梦想成为音乐家的少女米克,一生为了自己的同胞开化与平等事业而奋斗的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对资本剥削下社会阶级不公而疯狂愤怒的工人杰克,和中年丧妻的纽约酒吧老板比夫。他们在聋哑人辛格的身上找到了孤独的寄托,认为他是他们的朋友、知音,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的挣扎。就像上帝一样,“众人都去找他”,除了这四个人,小镇里的土耳其人认为他是土耳其人,犹太人认为他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自己的同盟,能理解同情自己的处境,辛格仿佛是一个神明一般的存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视作品或者小说里,圣贤或者神明总是以五感不全的残疾人的形象出现,或者失明或者聋哑。是否目不能视,看不见事物的表象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是否耳不能听,摒除了或真或假的话语,才能真正聆听到心灵的声音。但正是这样一个什么都听不见只能读唇语,且并不便于表达的辛格,大家认为他都“听”懂了,是何其的矛盾,而考普兰德医生和杰克之间彻夜的长谈最后引发的确实愤怒的争吵。这似乎正是人们孤独产生的原因,语言的能力尚不能完全的表达心灵,而语言的内容却不能被聆听者接受和理解。正如考普兰德医生的话也不能被他的黑人同胞所理解一样。但是这些不能被理解的情绪与话语,都在辛格灰绿色的眼睛中,在他温柔的沉默中得到了包容,所以“众人都去找他”。在众人眼中,他是藏在人群中的圣贤,是聆听愤怒与忏悔的牧师,是神在人间的代表。
但是他真的理解吗?辛格并不理解他们的情绪与表达,他也感到困惑不解,辛格也是孤独的。而他的孤独完全寄托在他的朋友安东尼帕罗斯,一个希腊痴呆聋哑人身上,只有与安东尼帕罗斯在一起时,辛格才是真正快乐的,他愿意向安东尼帕罗斯表达自己的内心,虽然痴呆聋哑人从来不会回应,只是带着微笑,就像辛格对其他人一样。辛格对他的爱毫无挑剔,甚至在安东尼帕罗斯死后也随即自杀,这份爱更接近于信仰,这是辛格人生的意义,失去了安东尼帕罗斯之后甚至无法独活,这是对神的信仰之爱,安东尼是辛格的神明。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曾了解,对信任辛格的众人来说,辛格的死是谜团,而安东尼帕罗斯也从没理解过辛格,辛格也是如此的孤独。这里揭示了孤独产生的更深层的原因,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回荡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栖息在每个人的心头。孤独的产生超越了语言的隔阂,超越了人种的隔阂(在书中黑人与白人的冲突),超越了亲人的血缘(书中米克与家人的矛盾),超越了阶级与教育水平的隔阂(书中杰克对工厂压榨工人的不满)。这些都是表象,愤怒、失望、疯狂与痛苦是副产物,而孤独是一切的根源。它不会因为将它寄托于和我们同是血肉之躯的他人身上而得到彻底的消除,因为血肉之躯之间本身无法相互理解,而且血肉之躯终将会枯萎死亡。
我甚至不敢说《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本悲剧,因为如果它是悲剧,那么我们每个人也许都生活在悲剧之中。他记录的是最普通的小镇里最普通不过的故事,但是书里却从头到尾弥漫着淡淡的摸不到却真实存在的悲伤。复旦大学的骆玉明教授在课堂上曾说过,在看《社戏》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后来他了解到,这是一个美好的生命没有长成它本被期盼的美好的样子时的悲哀。这是《天龙八部》里想表达的求而不得的悲哀。米克曾经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自己谱曲与交响乐团一起演奏,她把自己的世界分割成“外屋”和“里屋”,“里屋”里有她的音乐梦想,但是为了家庭的生计和债务,她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去一元店打工,每周挣10美元补贴家用,但是因为这样她再也无法进入“里屋”,再也写不下旋律的片段。杰克想站出来为工人们说话,反抗压迫在他们头上的攫取大量财产却让工人的生存难以为继的资本家,但是他号召起来的工友在他走后随意挥霍了积攒起来用于运动游行的钱财,与他相同处境的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抱负,愚蠢又麻木,他的理想得不到实现。考普兰德医生毕生花费心血想要同胞脱离懒惰与蒙昧,告诉他们面对压迫不仅是躲进宗教的怀抱让上帝抚慰自己,而是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获得地位与尊重,但是连他的四个孩子都害怕他,不愿意接受他的“改造”与他疏远。考普兰德毕生的使命没有得到实现,在年迈时甚至想不到有谁可以传承衣钵。他们或被贫困压迫,或被阶级压迫,或被种族压迫,最终都是被生活的环境磨灭了生命原本美好的可能性。这种美好的可能并非仅仅是梦想的毁灭,辛格只是想和自己的朋友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状态、生活轨迹都会被各种偶然事件改变,这并非是梦想的毁灭,就像骆玉明教授提到鲁迅写的《故乡》中闰土的故事,他本身也没有什么很远大的抱负理想,只是曾经那么神气的少年最后没有成为他被期望的美好模样,而是被生活的艰难磨灭了。但是谁的生活不艰难呢?就算是生活在书外的我们也面临着无限的可能被生活磨灭美好的可能,这也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悲哀弥漫的原因。
关于这部小说我不想太多的议论其中涉及的种族和阶级问题,这是作者创作的背景下矛盾集中的形式,Carson Mccullers想表达的是生命中更广博、更具有共性的孤独与悲哀。心是孤独的猎手,人生在世就像在广袤的旷野或原始的丛林中狩猎,周围是草木风声,头顶是星轨旋转,所有的聚散都是瞬间的潮汐,但是孤独永远盘踞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