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任何政治都应跳出时代评得失,不是所有得都是得,所有失都是失。 秦始皇虽刑法苛刻,却也为后世几千年外儒内法奠定了基础。虽修长城、建皇陵,耗财废物、压榨了百姓,但也为现在的中华民族留下了世界文明。 同样宋朝开国时没能真正统一全国,又承接五代一段长期混乱黑暗残破的局面,这样的形势下,宋不能裁兵复原,同时又不能打仗。变成了养兵而不能打仗,但不能打仗又不能不养兵,最终导致“冗兵”、“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 2、杜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但后人鉴之,也要根据本时代发展需求及特征加以修改、调整,而不是一味认为前人是错误的,那就直接剔除错误。明朝因有宰相造反而直接废除宰相,导致中央集权加强,促使清朝达到顶峰。也正是因为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才会有后面的历史发展――国家的各种落后。 所以任何政治制度都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要经常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改,努力寻求紧、松之间的平衡。 (也许可以说不管是哪一种政策制度,不管再好,只要执行时间太久了就必然会走向僵化吧!因为人们的精神不会始终紧张,维持原状,可一旦放松就会出现漏洞,就会慢慢腐化。我国2000多年封建制度久而僵化,现在西方的西式民主制(宪政)也有久而僵化之趋势――eg:民主选举“游戏化”,民主运作“资本化”,民主决策“短视化”,阻碍了国家治理) 我想居安思危,不应只用于形容处在平安的环境里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同样对制度的之行也应居安思危,不能一味沉浸在它好的时期,而不去想它将来会腐化,腐化后又应怎样去解决。 3、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并且小。小官奉承上面的长官,而不去亲民。 (天高皇帝远,又该如何保证地方小官不贪污受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