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期间心理疏导
查看话题 >你其实是你肚子里的菌群的一部分,从微生物视角重新认识生命
今天无意看到一个视频。
华大基因CEO尹烨解读“控制我们”的微生物。
刚开始带着长知识的心态在听,越往后越觉得有意思。
从细菌和人类的关系,谈到生命观。
我觉得很有收获,在这里一起分享给你。
01细菌比你想象地强大
细菌来到地球有34亿年,而人类只有700万年。
所以,每个人浑身其实都长满了细菌。
“一个100斤的人,肚子里大概有2-3公斤的细菌。
这个组成有1000多种,而且每个人的细菌组成,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
所谓你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了,甚至你的菌群失调了。
其实,实际上是你和微生物的谈判破裂了。
02接吻10秒是8000多万菌群在交换
夫妻相,就是这么产生的。
本质上,其实是菌群开始趋于一致。

早在2016年的《纽约杂志》网站科学的一篇名为。
《结婚几十年意味着你们的身体越来越相似》的文章中其实有做过类似的研究。

实验选择了1568对美国夫妻,他们被分成两组,一组是结婚20年的夫妻,一组是结婚50年的夫妻。
最后的研究结论是:
长期生活在一起。
夫妻双方的肾脏功能、胆固醇指数及握力测试结果等生理指数都惊人地相似。
因为身体状况越来越相似,夫妻之间也有可能罹患所谓的“夫妻病”。
这些“夫妻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到缺血性心脏病、哮喘、肾病、抑郁。
也就是,如果夫妻一方患病,另一方的患病率就会提高很多。

03 你其实是你肚子里菌群的一部分
细菌是在肠道中以群落的方式生活着,就像是一个星球方式运作的整体。
细菌很无私,如果有一个细菌产生耐药。
它会把它这个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更多的细菌。

比如刚出生的新生儿。
刚生出来时菌群和妈妈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妈妈喂养母乳给他,十二个月之后几乎和妈妈一样。
这个就是细菌控制生物的方式。
“谁敢说人类是地球指望?
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

人类其实就是一个物种。
没有那么高深。
04 很多疾病是,我们吃得太好
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一些体验,一到晚上就想撸串,控制不住自己?
隔一段时间就想吃海鲜、吃火锅?
这个和你最初成长的地域文化、环境和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
但其实,并不是你想吃辣的,而只是你身体中的大佬——细菌想吃。

“近两三百年,我们产生了很多不该产生的疾病。就是因为我们吃得太好。”
“因为吃得太好,导致演化上的不适,人类在这两三百年间得了许多怪病,比如糖尿病。”
“正常来讲,狩猎时期的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得的糖量是非常少的,只能通过蜂蜜、水果等途径获得。
但17世纪甘蔗大量种植,制糖业快速发展,糖变得廉价。
现在平均一个孩子的摄糖量是100年前的4-10倍,让胰岛素超期使用了30、40多年。”

所以,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均衡饮食。
不要吃我们所谓的高GI食物。
“喝大米粥就相当于喝一碗糖水,可以用小米粥、燕麦粥代替大米粥。”
这些能量一样,但是它是缓释的。
05 人类其实,挺渺小的
不管生物科学技术怎么突飞猛进发展。
至今,我们还是无法战胜细菌和微生物,至今也无法完全避免癌症发生。
但当你跳出人类的视角向外去看你会发现。
“鼹鼠不得癌症、大象不得癌症,有动物自己想着想着就怀孕了
原来人还是挺渺小。”

人类,只是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一起在不断的演化的一个物种而已。
外面的世界有多神奇?
人类就有多么渺小。
“再向外扩展,你发现可能没有性别之分。
一种鱼三十度的时候是公的,二十八度的时候是母的。
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自己跟自己交配。
科摩多龙,一种巨蜥,可以处女生殖,自己想着想着就怀孕了。”

06 生命,是一个负殇过程
什么是生命?
“生命是一个可以感知到无机和有机之间分类的一个东西。
生命天然有一个叫做亲生命性。”
生命是一个负担消亡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有走向混乱和无序的特性。
比如:水会蒸发,石头会风化。
这个特性叫做殇。
生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命能从大自然中摄入“负殇”。
万物会归于虚无。
所以。
你需要一直做功,通过大分子的有序性来克服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性。
生命是一个负殇过程。
而且如果觉知是正确的,你的负殇会做得更好。
07 当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去改变时,才充满了生命的觉知性
你开始学习、你开始运动。
学习,其实不是让你变成全知全能。
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让你开始觉得,我开始不害怕未知。
因为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
学得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
当无法解决自己眼前的问题的时候
通过升维,只有升高自己的维度,才可以看到自己的边界线在哪里。
反而就不迷惑了。
因为这就是我的边界。
开始用更好的一些东西去武装自己。
你只有拼命去适应这个环境,才可以最终达成和环境共存。
如果你不改变,外界在变化。
你可能就会被抛弃掉。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
点个在看再走哦~
今天是大年初七,有个好心情
更多保险干货和案例知识,讲给你听~
相关阅读:
作者Kris,R&F创始成员,资深保险经纪,金融硕士,签约作者,终身学习者。
阅读更多,关注公众号:「番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