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1
节前最后一次咨询,留了个作业给我,让我观察一下我的家。其实指的是狭义范围的家,不过我还是选择了从小到更小的维度来完成作业。而在此之前,我朋友圈里面的那句话“带着新的价值观回到老的环境时,该怎么办”。我一直试图针对具体事件进行交流,但心里很清楚,所有的争执其实都是三观冲突。世界观:什么是真的。价值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
一、列车上 对比当年南下的列车,我挺喜欢北上的列车。一是因为有好多高大的列车员小哥哥,他们协调各种事情的时候更有震慑力。二是因为有暖气。不过也有讨厌的点,抽烟以及手机声音外放。为了早几个小时到家,我选择了一班Z列车,车厢温度热到令我一夜没睡,加上车厢连接处是不是飘来的烟味,绝了。真的是年纪大了,再搭火车只想搭高铁或者短途慢车,北京东到密云的这种,哈哈。
二、城市中 道路:还是原来的宽度,但是红绿灯密度增加,车辆密度增加,司机开车习惯依然很差。公交系统依然很差。 “投资不过山海关”,城里人衣食住行的各种新商业模式在这里的渗透率极其低:滴滴,公共自行车,无人24小时便利店,类似超级猩猩模式的健身房,就医预约,政务预约,河狸家,到家家政…… 商铺种类:餐饮和各类补习班兴趣班有绝对数量优势,令我惊讶的是近几年来小酒店数量激增(作为非旅游且没有几个成规模公司的城市)。 “城里人”喜欢用的手机支付终于达到了相当的普及率,拼多多的渗透率也特别高,药店依然各种质量隐患,小便利店和菜市场平分秋色,物价涨幅极大。 年货种类:第一吃,高糖高脂肪。第二穿,貂儿。好在现在也有卖鲜花的了,感谢物流行业的发展。随着鞭炮礼花价格和安全事故双管居高不下,选择用鞭炮庆祝春节的人越来越少了,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担心熊孩子朝着自己莫名其妙的笑或者捂耳朵了,优秀。 春节期间人际交流:肺炎闹的,频率降低,但是内容依旧是以各种炫耀攀比和谣言散播为主。
三、家里 尽管年年回爸妈家,但我承认并没有好好观察过爸妈家,感谢jo和肺炎,让我有机会好好的观察一下。 空间:绝对空间没有变化,但是相对空间越来越小,也就是东西越来越多。虽然家里只有1.5个常驻人口,但是物品数量大约是我的4-5倍且yty增长显著。我自己住50平的空间,还能给自己腾出好大一个运动区域;我爸妈住140平,我走来走去的时候经常被各种东西绊倒或者磕碰到。 物品:说说那些我家里没有品类吧,各种封建迷信道具,各种剩菜剩饭,各种再也用不上的旧衣服旧被子,各种厨具,各种三无保健品,地毯,麻将机,桶装水,神龛。这些东西在我眼里有个共同的名字:没用的/有安全隐患的。虽说新商业模式落地难,可新封建迷信模式倒是紧跟潮流,物件儿也是越来越多,我看到这些东西真的很烦很烦很烦。 地暖赛高!但是供热真的是太太太好了,每天需要开窗散热,这一点我还是相当羡慕的。 感情:是没有的,毕竟这个房子爸妈只住了10吧年,而我只住了60天不到。家里几乎没有我的东西,除了几十本书+2个相册+1套睡衣+1双大棉鞋。 感谢爸妈:收留我的几十本书和2个旧相册。其实我选择把书寄回家,是希望他们也能偶尔看一下这些杂志报道、轻科普书籍、游记和旅行指南。
四、肺炎,或者说,谣言 我因为拒绝收发红包以及在微信群辟谣而被踢出3个家庭微信群,我是挺开心的。 谣言年年有,今年紧跟潮流的主要是肺炎的防治手段,招财进宝的必做事项,神奇的民族瑰宝——中医。后两者常年稳居top3。我其实不太懂谣言的传播机制,可能因为我不是谣言的主要覆盖人群吧,所以科普和辟谣的时候都是硬上。如果给传谣信谣者做个画像,我想可能四酱婶儿的:懒得思考,懒得收集信息,阴谋论者,迷信权力。我以前以为是年龄的问题,现在发现各个年龄层都有这种人。 中医消毒杀菌这种事情真的挺不靠谱的,明明医用酒精,次氯酸钠消毒剂,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都是有效成分,为什么要用中草药泡水消毒或者蒸熏食用醋,为什么!!!!! 超市开价洗护化妆品的成分、工艺、生产、质检、物流都十分有保证,有钱的话购买专柜品牌也不错,为什么要买微商的三无产品,为什么!!!!! 国务院说了要全国放假14天,hello?纳尼??开玩笑呢??? 心累。
五、人际关系 反正每年春节对我来说最累的就是维系人际关系,还有辟谣。 习惯上,要在这个时候发送点祝福啥的,但是我今年实在是没心思写污污污小祝福了,另外也不知道要如何发,发给谁,发完祝福之后聊点什么。今年的微信群也比较安静,收到的拜年微信明细少于去年。最让我开心的是,男神给我发了微信,开心!! 面对面的冲突矛盾处理是我的短板,说短板感觉都在赞美自己,应该是地板吧,哈哈哈哈。由于到家之后一直低烧,我主动自闭,没怎么跟亲戚交流。跟爸妈交流及其紧张,每句话都在高压锅里爆炸出来。总结一下,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个失败的春节。对比去年同期,我的输入量和出数量都显著下降。
六、人 爸妈在各种意义上都在持续衰老:身体健康情况、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收入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尤其体现在固执和恐惧这两项指标。 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回避,越来越没有耐心。 外婆挺好的,吃喝不愁,牌友充足,沉迷抖音无法自拔。给她的手机设置了指纹解锁,她特别高兴。
七、骂人 因为每天都被骂,就忍不住观察了一下都有哪些模式和流程。 1.反问句--你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你为什么不能早点起床? 2.疑问句--你是不是心里没有我这个妈?心里没有亲情? 3.对事指责--你都不给我每天打电话。你都不联系相亲对象。 4.人品攻击--你是不是变态?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5.禽畜类比--猪狗不如,兔崽子,瘪犊子 6.通过骂她自己来让我内疚--我说话都不如狗放屁,我在你心里连狗都不如。 7.眼泪攻击--哭,边骂边哭 8.向亲友投诉我--包括微信群广而告之我的各种不孝行为。 9.结束--到饭点了去做饭 大体就是这个流程,每天至少1次。通常是上午1次下午1次。
---------------------------------------------- 前提:在关系中
世界观:什么是真的。 关系中的人可以被替代,关系需要保护,关系的定位可以被广泛认可。
价值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 在关系中,双方待人接物,有相对客观的可以广泛适用的标准。交流内容,广泛收集信息且互相校验。关系建立在尊重,认可自由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