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译林年度好书
犹太人,一个飘零了两千年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辉煌印记的民族。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犹太民族能绵延几千年而不断,并且创造了各种文明奇迹的秘密? 也许只有犹太人自己才能给出答案。
著名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生前与女儿范妮亚合著的文学随笔集《犹太人与词语》娓娓讲述“书的民族”犹太人的文本和历史传承,探析犹太人那隐藏在历史的秘密。
2018年12月,阿摩司·奥兹逝世,而范妮亚也通过《犹太人与词语》这一本书,追忆自己的成长,追忆犹太人的历史。

以下是范妮亚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演讲的部分内容。
我手中拿的这本书《犹太人与词语》,就是我与父亲合作写的书。这是译林出版社出的第一版,我拿在手里非常感动。我们是父女二人组写这本书,他是写小说的,我是研究历史的。他是男的,我是女的。他岁数大,我比较年轻。这本书必须二人合作才能写的出来,因为这本书就是讲的父母和子女、男性与女性、历史与文学,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这本书要解释的是犹太人的大秘密,我们如此之软弱,我们是个难民的国家,经过大流散从世界各地回到这个地方,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只有书,只有这样的词语与我们为伴,我们才能活下来。
我们的祖先没有自己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城市,没有自己的乡村,甚至没有一个长久的家。我们是如何在这三千年之中一直撑到现在?我这本书也就是讲在我眼中犹太人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书的末尾写了出来,但现在不给大家剧透。但我可以告诉读者,虽然这是犹太人的秘密,但现在整个世界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在我看来,必须要有两件伟大的事才能使得一个民族在三千年之中存活下去。一个是书写下来的书籍,另外一个是小孩子。从很早的时候,犹太人就已经书写下自己的哲学,自己的诗歌,自己的历史。在公元前1000年时,我们就已经用希伯来语写下了书籍,而且这些书籍一代一代相传。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犹太的男孩子3岁开始到老师那里学读写。这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有一个小男孩要学习,不需要跨省(城)找老师,哪怕最穷的村子都有常驻的老师。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老师身边,当他学成之后胳膊下面夹一本书,回到自己家里把书放在自己家里的桌子上。
到现在,有时叫孩子过来吃饭,可以允许他们带一本书,但问题是他们经常带IPAD或者笔记本。我跟父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毕竟一个老一点,一个年轻一点,一个是男的,一个女的,所以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的父亲说电脑不是好东西,上网也不是好事。因为现在的孩子不读书了,不读书脑子会变傻,他们永远都是小孩子。我父亲说这些话的与此同时,我还在笔记本电脑上敲他说的话。我跟他说,爸爸,书就是书,在电脑上也是书,都是一样的。但我的爸爸说,不是的,我要纸版的,要印在中国发明纸上的那种书。

当小孩子刚开始学认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孩子,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带到老师那里。而他们要学习两件事:什么是我们独特的方面?什么是普遍性的事情?这些是我父亲和我一直在讨论和关注的事情。有一点要提到,阅读是美好的,读故事和讲故事都是美好的。父母给子女讲故事,朋友给朋友讲故事,多么美好的事情。 还有一个重大的秘密,阅读是美好的,没错。但阅读的时候,永远带着一双新奇的眼睛读。有的时候孩子会问非常难的问题,甚至和自己的父母及老师争论。虽然他们在争论,但是带着尊敬之心做的。如何证明自己是好学生?你与老师争,问一些非常难的问题,老师都答不出来。可以提出更好的见解,比老师给你的还好。因为观点最重要。如果学生能够给出一个比老师的解读还好的解读,这是很好的事情,完全没有问题。犹太传统有一个词,存在喜欢争论的因素。争论并不是暴力、激烈和毁灭性的,而是带着爱意做的。

在这本书里讲了犹太人的时间概念,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仅仅是对犹太人有意义,对所有人都有意义。假设有一个人在走路,他身后是过去,面前是未来,是这样吗?西方哲学会有这样的概念,人在中间,左手过去,右手是未来。但在犹太的传统里并不是如此,我们面对的是过去,因为能够看到和知道的只是过去。我们面对着未来,我们推着走向未来。我可以用现代的比喻给大家解释。我们现在就像在开车,车的前窗覆盖满了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只能从后视镜看后面的车来了没有,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历史的人,而在我看来,所有的人,所有的文化,他们其实都可以使用自己的历史,使用自己的过去,从而创造出更好而不是更坏的未来。我父亲他所秉持的就是这样的全球化的理念,因为他就是有这样的全世界的视野。我们在《犹太人与词语》里也流露出对世界的关怀,也流露出对世界和历史的看法,也有一些思考。 我父亲讲了三点,我认为这代表了他内心深处非常深邃的哲学。 第一点,过去是伟大的。你们的过去是伟大的,我们的过去也是伟大的。我们要注意一点,不能沉浸于过去,不能沉迷于过去。我们必须和巴勒斯坦人一起分享土地。圣经之中记载了过去,但我们不能把这个过去重现,不能沉迷于过去之中。这是我父亲教导给我们的一课。我讲一句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讲座说的,他说:“时间之中失去的不要在空间中寻找。“ 第二点,犹太教也好,还是其它的宗教传统,只要里面谈到了道德,我父亲认为都可以归约为一点,这点是普世性的,不要伤害。不可以伤害自己,也不可以伤害他人,实在没有办法避免,尽量减少伤害。
第三点,在我和父亲一起写的书《犹太人与词语》中,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建议。我们要成为好的阅读者,我们要学习怎么爱书,而且还要告诉年轻人读书。我们可以把文化记忆和家族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全部都写下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他们阅读。让他阅读自己家族的历史,自己国家的历史,其它人的历史,其它国家的历史。这点是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我一生都在感谢他。我也希望大家也能够做到这点,让你的孩子们一生都感谢你。

图片源自网络
整理自范妮亚2019年6月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讲座内容有删节






THE END
本期编辑丨明明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4 11:16:30
-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2 14:19:32
-
豆友20426840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2 13:44:27
-
豆友73262344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2 13:43:00
译林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少儿篇) (4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新知·科普·艺术篇) (14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人文社科篇) (16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类型文学及其他篇) (24人喜欢)
- 译林出版社2025年度新书发布(中国文学篇)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