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胡志明初见
衣
传统服饰并不多见,最能够体现传统的街头服饰,恐怕要数奥黛了(一种类似中国旗袍的长裙,下半身从腰部裁开,有飘扬的感觉),而奥黛是女性服饰,所以男性基本上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
另外的一个特色,应该是街上的执勤人员,依旧保持着与绿色植物可以天然融为一体的绿色军装,加上红色的星标,格外显眼,也因为战争的历史,显得格外的传统,与胡志明街头的现代化,有些反差。
另外地,越南作为许多国际品牌的制衣工厂所在地,买到世界各地大牌服装其实也很容易,但是价格并不比中国低,街边倒是可以看到有许许多多的有些年代感的地摊衣物,颇有种国内我们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摆摊衣物。
然而,毕竟胡志明也算是越南第一大城市,国际化程度也很高,年轻人之中,身穿潮流服饰的不少,男性穿着并不算突出,但女性的着装,就很有越南的风味了——偏紧身,多显露,加之身躯苗条,确实给人满大街都是越南美女的错觉(背面与侧面,特别好看)。
另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于,尽管是23-24的温度,但是短袖也有,长袖也有,甚至帽子厚外套包得严严实实的也有,似乎这些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胡志明。
食
街头的Pho,绝对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大碗端上来的越南粉,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足以令人着迷。
微酸清甜的汤汁,软糯滑嫩的河粉,足份足量的切片牛肉,面上漂浮着多种配菜和香料,简简单单,吃起来却令人无比满足,即可果腹,又极可口,多吃不腻,无论是在正式餐厅,还是在路边的小卖部,都能够吃到正宗的越南粉。
第二个令人惊讶的,是越式法包,有两种吃饭:1)斋吃,可以配一点肉和菜,但法包本身没有任何点缀;2)三明治吃法,将法包切开,中间加入蔬菜,肉饼,酱料,直接做成一个三明治法包,打包带走,随时享用,美味快捷。
法包一般需要微波炉叮热了吃,才能有外脆内凉的口感,普通法包,外表偏硬,只适合牙口好的人,中间所裹着的馅,就见仁见智了。
上面两个主食,应该占据了大多数越南人的胃,但还有其他不能被忽视的越式美食:
炸春卷,越式春卷(青草很多,味道很重,初次尝试可能不习惯),粽子(超大个,没有去吃),甘蔗炸虾(与国内炸虾接近),猪肉卷(以粽叶包裹,一卷一卷,与国内肉卷味道接近)等等。
米饭,炒饭,炒面,也有不少人吃,但沉迷Pho无法自拔的我们,还是优先在吃饭时候,去尝试不同的Pho了。
住
民宿在Landmark 3,是比较新的一个地区,在西贡河畔,紧贴着中央公园,风景很不错。
房东为了好看,家里有许多的冗余布置,反而变得不实用,我们在的几天,感觉公寓并不拥挤,可能旅游旺季还没到。
而除了小区,市中心很多人的房子,看上去没有那么高,更多的是很像街边小店那样的窄窄一条,像是国内典型的“一房”布局,通常有3层以上(后来看了网友的介绍,似乎占地面积是纳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所以尽可能降低),并且新旧混建,规划似乎并不整齐。
私人小房子和高级商品房并存,传统小店也和现代商场并存,胡志明在这个方面,似乎显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之前也在听一个制造业课程时候,了解到私人产业保护制度,实际上阻碍了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或许也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看到类似于咖啡公寓一类的房子吧,极小极小,却很有味道,但居住体验必定不怎么吸引人。
行
出行选择方式非常多,也非常便捷:Grab打的,Grab叫摩托,公交车,水上巴士。
在胡志明期间,基本上就是用Grab打车来出行的,供应量很足,价格不高不低,主要是极其方便,几乎哪儿都可以打车。
本地人的出行方式,最主要是摩托车,站在随便一个十字路口,都可以看到无数的摩托车,3车道的机动车道,可能摩托车可以给挤占了1.5个车道,和小汽车平分秋色,非常有意思。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步行,按道理这是最弱势的通行方式,但是从我自身的过马路经验来看,无论一个人站在哪一条路的哪一个位置,基本上不可能被撞死,甚至是大摇大摆地穿过马路,也不会有危险。
无论是小汽车,还是摩托车,似乎都练就了一种排斥行人的属性,没有行人的时候,突突突就过去了,有行人接近了,就立刻减速变向,擦身而过,毫发无损。
我们两个人过马路的时候,就像两滴油,在摩托车和小汽车形成的水流中,飘着飘着就到了对面。
公交车统一价格,速度其实不会比打车慢,因为大家都被塞在路上,都比摩托车要慢,但公交车便宜,而且内部有空调,座位也舒服,是性价比很高的出行方式。
令人遗憾的是,胡志明并不能租摩托车,这极大限制了我们的体验灵活度和体力恢复,按道理,在游客这么多的地方,是应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