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闲逛的日子(四)
听说这个冬天北京雪很多,真想去看看故宫的雪景。北京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就它的都市感而言,有太多话可以吐槽,不宜居,实在是令人很辛苦的城市。但它却也是一个去过就会常常回想起的地方。
初到北京的时候,除了知道它是多朝都城和一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其他一无所知。今夏,通过实地走走,看看书上和网上的资料,终于理出了点点头绪。
探寻北京,从皇城开始。第一个难度是,北京的旧城墙基本上拆完了,城门名字主要保留在地名里。
之前,我以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城是完全重合的,到了北京以后,发现北二环上有德胜门、安定门的地名,地铁10号线上又有健德门、安贞门站名。心里嘀咕,难道北边有两道城墙?还真是。元大都城和明清皇城只是重合了大概三分之二。相对于元大都,明代皇城南移且稍微东移。南移的原因大概是皇城北边一直人口不多,为了减少卫戍、管理的难度。从健德门到德胜门,从安贞门到安定门,南移了大概3.2公里。
东移的原因是,明朝统治者一开始没想把北京定为都城,所以攻占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城,即元大都)时,拆了皇宫的主要部分。成祖朱棣后来回北京定都,在拆毁的元皇宫旧址上新建皇宫,可能为了施工腾挪便利,往东移了一点。
下图红色框是元大都大致的城墙线,蓝色是明清皇城内城线。

元大都的选址和营建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核心。据说,当时忽必烈看中了位于金中都东北郊的一座离宫——北海公园里的琼华岛,决定在那附近兴建他的新都。当年这里是不是有一座金朝离宫,现在已不得而知,但是元明清的皇城建设确是从这里开始的。
元大都的设计非常规整,严格以钟楼为中心,到四边的距离相等。

钟楼与皇宫之间不相连,积水潭(今什刹海后海位置)东南角水域隔开了钟楼和皇宫。这和明清时期很不一样。
今天,已经比较难看出元大都的模样了,这也是像我一样的游客误以为元明清皇城重合的原因吧。10号地铁线上的健德门站和安贞门站便是元大都北面两个城门名字,附近有新修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以作标识和纪念。


虽然不知道元代的城墙本来长什么样,但看着这个模拟的假城墙,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这里是元大都城墙的位置,很难产生思古幽情。

明清在元代的基础上继承和修改皇城的位置、理念与功能设计。
到明中期,随着都城人口增加,又在皇城南面设立外城,所以通常也说明清的北京城是“吕”字形的。

如果专门去皇城旅游的话,建议直接住二环内,出门任意路线暴走。很多胡同里有客栈。
在北京的时候,我借住在丰台区的朋友家。丰台区位于北京城西南部,所以我去皇城的暴走路线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按地名去寻觅皇城的模样。 二环西南角上的立交桥夹缝里有个西便门小公园,把剩下的一小坨旧城墙修葺了一番。
公园进门就是研究北平历史地理的大学者候仁之先生的撰文。

玻璃罩里是残存的一点老城墙

城楼上有近代欧体书法大家康雍先生的题字碑。

城墙上新修的房子现在是梅花桩拳团体在用。

城楼上放着一些假花花盆,一些施工用具,不知准备搞什么活动。施工的人在城墙脚下吃盒饭。

往东去是宣武门,清代在菜市口行刑,必经宣武门出,所以宣武门又称刑门。

搭二号线到前门,也就是正阳门

出前门地铁站即感受到汹涌的人潮,根本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

我本打算去故宫,但实在望人兴叹。导航一看,走几步右拐就是东交民巷,高中历史书上出现过的地方,不妨逛逛。

这里从清末形成使馆区,由于清朝国势衰微,无力控制,这一片的治安由外国人自己管,因此也是外国人势力区。

现在当然都归中国政府管理,主要用作公检法机构的办公和住宅。

除了使馆,还有各国银行、邮政等机构。俄国使馆旧址斜对面是美国使馆区。

当天闭馆,未能参观。再往东,左侧是日本使馆区。日本正金银行大楼很醒目,如今辟为中国法院博物馆

馆内人不多,展览丰富,一楼展厅主要用图片文字、电子屏展示建国以来的一些大案和总结各类型案件的统计情况。可以方便地查询最近几年落马的高官贪腐案和听过没听过的各种案子。

二楼各个房间从商周时期一直讲到近代司法,也简单提到国外司法

下图是西周时的方鬲,用来煮食物的器具,下层是装炭火的炉膛,炉膛有门,右门浮雕上刖足者拿着栓门的开关。(刖刑,把犯人脚砍掉的刑罚,是汉代以前五大重型之一。)

唐代司法篇选了狄仁杰做代表,但是这篇墓志铭是狄仁杰写给他的同事袁公瑜的,并不是狄仁杰本人的墓志。

民国时期的司法徽章

解放前后,共产党在农村办理了不少离婚案。

部分当代杰出的女性法官。真的面相都很好啊。

博物馆还开辟一个角落说明东交民巷作为近代使馆区时的模型,很有帮助。

使馆区其实很大,完全不止东交民巷一条街,时间有限,没往其他街道逛。
出了博物馆往继续往东不远是法国使馆区。树木掩映中的建筑很大,是一家法国银行旧址。

法国圣米尔天主教堂

法国邮政局旧址

东交民巷走到头,就到崇文门了。

从崇文门路口往东,有明城墙遗址公园

公园里设有京奉铁路信号所遗址

民国时期,东交民巷南侧就是城墙墙垣,城墙外紧挨着是京奉铁路。

沿着城墙遗址一直往东,直到东便门。

东便门箭楼一段是目前北京保存最为完整的旧城城墙。

东便门角楼

登上城墙,往西望去,依稀可见到前门/正阳门的城楼

城墙北侧是今天的北京火车站,稍微在城楼上站一会儿,就可以见到频繁进出的火车

暴走一天,疲累不堪,准备从东便门往北去建国门站搭地铁。路遇一位60左右的大爷,向我询问天安门怎么走。在上一代人心里,天安门就是最神圣的地方吧。
还没到地铁站,碰到古观象台

虽然累得不行,还是买票爬上去瞅瞅。这里其实就是建国门了。建国门并不是皇城城门,而是日本侵华时期进北平新开的一个城门,解放后改名为建国门。这里原本是清代放置天文仪器的观象台。

这些天文观测仪器很漂亮壮观,当时看不大懂,听讲解也是云里雾里的。
下来已是傍晚,乘地铁返回朋友家。北京之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