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时你是怎样发现当地美食的?
查看话题 >黔湘酒色之旅 3:在茅台吃农家菜 品酱香酒
2019年12月14日,是我们抵达酒都茅台镇的第二天。一天中,我们游览了赤水河两岸景色,品尝当地农家菜,到金酱酒业现场参观酿酒,并且品酒,是最开心的一天。
旅行出门在外,最开心最要紧的是能够品尝当地的美食,哪怕美食不合自己的口味,因为只有这样不挑嘴,才能了解当地饮食习惯,进而了解风土人情。
在茅台镇,我们四处打听美食所在,如果能吃到当地山野农家菜那是最好不过的。恰巧醉里水街美食一条街就在不远处。我们从拉索桥穿过街道就到了。12点多,刚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醉里水街美食街里的山野农家菜

在醉里水街走街串巷,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当地的土菜馆,店名起得十分豪壮:青椒沸腾鱼创始总店。进店打听之后,老板说是专营茅台本帮菜。

这里的菜没有店名那么响亮豪壮,却非常有当地特色。可惜菜名当时没有记录,现在只能看着照片加上记忆来拼凑那天的美食了。

土豆炒韭菜,把土豆和韭菜放在一起炒,这种做法我们当地是没有的。看样子像是把土豆丸子在油锅里炸过以后,再和韭菜一起用尖辣椒炒的。土豆外表偏硬里面绵软,辣得很爽。

青蒜炒蛋,这种做法虽不稀奇,但平时我们吃的也不多。青蒜的辛味和土鸡蛋的清淡相互揉合,倒是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老板隆重向我们推介的一道菜是农家下饭菜。老板说,当时贵州山区的农民都十分贫穷,生活困苦,没有什么可吃的,所以把随手可得的各种各样的食村混合在一起,用辣椒焖炒,又辣又咸,很好下饭,所以被称为下饭菜。端上来后,我们发现里面有豆角、辣椒、萝卜干、咸菜等等,都是山区较为易得的食材,味道是很辣的,很咸的,咬上去嘎嘣脆,很有嚼头的一种菜,确实如老板所说,很下饭。

鱼点的是红烧黄腊丁。黄腊丁,应该就是我们这里的昂刺鱼。是和韭菜一起红烧,估计先把黄腊丁鱼红烧,快熟的时候,再倒入韭菜,翻炒一下就上桌了。鱼很入味,韭菜比较脆,口味和我们家乡平常烧的昂刺鱼很不一样。

当一道当地的汤端上桌时,看上去就很特别。汤里面有韭菜、酸菜等等。味道有些酸酸的,不咸不甜,味道很独特,我们平时喝的汤,几乎没有这种怪怪的味道的。


当地深山里有农家小吃非常有意思,比如有农家自制的腌毛豆、风鸡。吃到最后余兴未了,又加了一道菜农家腊肠,与香肠类似,但是工艺显然与香肠不一样,味道又香又辣又咸,很有嚼劲,回味无穷。这几个菜都比较对我的胃口,有香的,有酸的,有辣的。我平时几乎不喝啤酒,但这个中午,我喝了一瓶啤酒,而且平时喝酒后从来不吃饭的我,就着下饭菜的味劲,也吃了一大碗当地米饭。

结账的时候,饭菜钱加上一箱啤酒一共是500多块钱,在景区里的店家,价格还算公道。


这家店座落于半山腰上。店面前有一片较为开阔的铺着青砖的地面。两层楼房,店面在底层,我们没有上二楼去查看,不知有没有二层包厢。店堂挺大,进门后,迎面是一个大水池,分割成几个大小不一的鱼池,里面养着各式鱼类。一旁陈列着传统的烧饭的灶具。灯全部开着,黄红色的灯光很吸引人,灯的造型是古代宫灯的形状,具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意境。
在金酱酒业客串了一次品酒师
吃过饭后,我们沿着美食街走路回到茅台国际大酒店。时间正好2:00左右,我们办完了入住手续,到房间稍事休息。金酱酒业的人联系我们马上接我们去参观。一开始,四位小伙子不想去,可能上午的品酒,已经不知不觉喝了挺多的酒,平时上午一般不喝酒的,喝了不习惯不舒服,他们反而想去景点看看。这时,我突然发现身份证没有带,等我到房间去取了身份出来的时候,金酱酒业来接我们的两辆车已经到了。我问领队王总小伙子们呢?他说他们决定去了,已经上车了。就这样,我们一行6人,坐上了金酱酒业的两辆车,经过大约10分钟的车程,到了金酱酒业公司。

公司座落在赤水河边,但是与主镇区有一段距离。周围没有其它的建筑设施。后来我们知道,山上用篱笆围起来的山坡,都是金酱酒业老板买下来的。
车子在公司前广场上停住,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和一名年轻女子前来迎接,在广场上拍照留念。后来知道男子叫袁小方,是金酱酒业的销售经理,这名女子叫张美,负责参观解说。她老家是四川古蔺县的,和这里是一河之隔,就隔了一条赤水河。我对四川古蔺县的印象全部来自《舌尖上的中国》,其中有一集介绍古蔺县一家老人早晨去用网捉鱼回家烧鱼,做酱鸡的故事,所以我对古蔺县有些印象,那里藏在深山,交通不便,饮食保留着传统的特色。

在他们热情引导下,我们一行人先后参观了金酱酒业厂房和车间。办公楼是对称的建筑,三层小楼,墙面呈灰色,看上去像是用灰砖砌成,很有气派。合过影,袁小方就向我们介绍,左边的一个个大瓶酒瓶子形状的白色大罐是储酒罐。每个罐子能储存白酒数百吨。白色的酒罐上面画有艳丽的图案。公司年产白酒5000吨,罐装前都储存在这些大罐子里。


进了金酱酒业的大堂,一下子豁然开朗,迎面墙上挂着金酱酒业的logo。另外的陈列室里,在一张用一块大木板做成的长条桌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金酱酒业各个轮次的酒,都有玻璃瓶盛装。我对张美介绍的“轮次”这个概念不太明白。张美解释说,酱香酒的原料是高粱,而且是茅台本地的高粱,蒸熟以后取酒,第一次取就叫第1轮次,第2次取酒就是第2轮次,一直往下,越到最后,当然品质也就不同了,口味也不同。


大堂里陈列着用瓦罐装的成品酒,有100斤的,有500斤的。墙面的陈列柜里陈列着金酱酒业生产的不同种类的酒产品。据介绍,金酱酒是贵州十大名酒。


公司储存成品酒的酒窖在二楼。酒窖面积很大,密密麻麻的存放着一个个硕大的瓦罐酒缸。最大的酒缸,一个缸里就有酒1000斤。这些都是客户定制的。当然也有小一些的酒缸,有100斤的,200斤的,500斤的。客人来定制,亲自签名封装,然后由公司保存在此,若干年后,如果客户家里有喜事,诸如娶妻、嫁女、生子等等大事,需要取用白酒,再来公司亲自启封,由酒业公司进行灌装包装,变成一瓶瓶酱香型白酒,由客户取回用于各种用餐。当然也可以由公司通过物流送到客户手中。


瓦罐酒罐上不同的客户的亲笔签名以及亲自书写的封存日期。
参观包装车间

进入金酱酒业的包装车间,我们感觉明显比上午参观的那家酒业公司的规模要大,流水线更加规范。



有三条包装流水线,工人们正在流线上操作,基本都是女工。车间很大,东西摆放十分整齐,环境十分整洁。
品酒,此行的重头戏


茅台镇的酒业公司一般都设有让客户现场品酒的品酒室。当我们进入该公司的品酒室时,马上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一张原木长条桌上,摆满了数量众多的玻璃瓶,瓶里都装着不同型号的酒。

指导我们品酒的是公司里的美女品酒师,说话很风趣。其实,我们都不是专业的品酒师,端着小酒杯喝一口,只能品尝一下,感觉酒精度,口味是不是适合。

品酒师告诉我们,茅台镇所产的酱香型白酒,酒精度都是统一的53度,没有例外。我们一共品尝了该公司生产的五个品种的系列白酒,从低端酒到高端酒,价格由低到高,相差甚远。我们虽然不能专业地说出白酒品质的优劣,但还是能够感觉出,这些酒比上午品过的白酒要好。袁总和品酒师一边劝我们喝上一小口,品品他们公司的酒,一边还不断地给我们讲解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酱香型白酒的相关知识。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待客的热情真忱,以及他们言语之间流露出来的对于公司酒产品的自信。

最终,我们挑选了两款酱香比较符合我们口味,价格适宜的系列白酒,各订购了10箱,每箱6瓶,一共120瓶。他们表示,明天就会包装发货。袁总说,可能你们还没有到家,物流公司就已经把酒送到了各位家里。

通过一天在两家酒业公司的实地探访以及品尝,听取介绍,我们对酱香型白酒的原材料、工艺流程、配制过程有了大体的了解。茅台镇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之地,缺医少药的红军战士用酱香型白酒当作酒精杀毒,挽救了很多条生命。周恩来成为共和国总理后决定把茅台酒作为国宴用酒,让茅台酒成为了中国国酒。现在茅台镇以酱香酒为主,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白酒产业,终于成为造福茅台人民的瑰宝,同时也形成了风迷全国的酱香白酒文化。
茅台镇景色和仁怀市区夜景


离茅台大酒店不远处,只隔着一条河,也就是说在酒店对岸就是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沿着赤水河,走过一座拉索桥。桥面是木质的,是用钢绳悬起来的一座桥。纪念馆里陈列着当时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所使用的武器等的实物、生活的图片,作战的场景描绘,跟普通的纪念馆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个设计套路。但是,我们认认真真全部参观完毕。



天气正好是阴天,赤水河两岸的景色象一幅中国水墨画一般。河水清澈,望上去绿油油的,像一条婉延曲折的丝绸长带子。



依山傍水的两岸建筑群落,错落有致。但河一边的比较多,另一边因为山崖陡峭,难得平地,建筑明显少一点。建筑物外表大多是木质结构,老式的窗棂显得非常耀眼。可能不是旅游的旺季,游人并不太多。



站在悬索桥上,可以远眺两岸风光,俯视清澈的河水,仰望灰蒙蒙的天空。
下午品酒结束后,袁总他们十分热情,特地留我们吃晚饭。地点设在酒业公司的招待所二楼餐厅里,刚才陪我们参观的袁总和张美都作陪。喝了不少酒,他们招待用的酒就是我们订购的其中一款,喝了以后,感觉甚佳。



饭后,他们还带我们到仁怀市区去逛了一圈。仁怀市区挺热闹的,主干道叫醉美大道,富有酒文化气息。市中心的时代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夜生活很丰富,吃喝玩乐都有,据说晚上九点刚开始,通宵达旦。茅台镇是仁怀市下属的一个镇,从镇到市区大约一刻钟车程。
一天行程结束,感觉十分充实,而且很有意思。头一次来茅台,吃山区农家土菜;首次品酒,而且对两家酒业公司的酱香白酒分别进行了品尝,都是一生中不会重复多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