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0个小时里的年度书单:让我们站在人这边
2020,愿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新的一年,太阳还会照常升起,愿它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在这个时刻,我们选择以阅读的方式告别与迎接。
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约有50余万种图书出版,这是一个庞大的体量,任何钟爱阅读的人都不可能尽览。鉴于此,我们没有采取轻易的投票方式或小圈子的评委方式,而是选择在编辑部内通过提名、辩论、投票的流程选出我们心中2019年度的10本惊喜之书、5本争议之书和1本致敬之书。这其中一定会有偏差、一定会有疏漏,但绝对保证每一本都是用心评出,而且它代表着我们的某些表达、态度和信念。 我们尽力在这一年各个类别的书籍中进行了充分的横向比较,对于提名图书也进行了作者个人作品序列的纵向比较。
“站在人这边”就是我们书写与阅读的终极动力和目的。现实常常并不那么美好,却不妨碍我们相信美好;只要我们还相信,世界就不会下沉。所有对于美好的想象就藏在书页里,所有追寻美好的力量就来自文字中,而有关美好的甄别也正基于对过往智慧与灵魂的不断回望与反思。 “只有当我们一次次抱着成功的希望试图跃出我们自己的肉身时,我们才是健康的。”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我爱迪克》

原作名:I Love Dick作者:[美]克丽丝·克劳斯 (Chris Kraus) 译者:李同洲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年:2019-6
这不只是一本女性主义小说,也是对爱情、欲望和话语权力的探索与反讽游戏。
《我爱迪克》的高明在于,它嘲讽父权社会,但不是简单的控诉,而是在幽默、戏谑的多声部表达中,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能够意识到父权社会中蕴含的歧视和不平等。作者的厉害之处更可见于其在小说中穿插理论、议论、书信,却没有卖弄、生涩之感,而是真正为文本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

《王考》
作者:童伟格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年:2019-7
童伟格是特别的。这本二十来岁时就写就的作品,生猛、诗意、全然天才式的敏锐,像冷不丁划开一根火柴,晃眼,空气里带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临海但封闭的山村,人们总是在那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马路边,等待着不知道几时回来的公车;枝叶茂密的大榕树下,总有一群闲人在欢聚胡闹,沉溺于最后的狂欢;祖辈安分于土地的耕种,父辈开启远离乡村的逃亡……
童伟格的书写有着许多看似熟悉的风格,魔幻、现实、乡土、现代、历史、神话,却又哪个都不是。他不被任何一种概念锁定,而是自如自在地延展着文字的生命,在这生命没有尽头的远端依然是人间世——哀愁与喜乐、沉默与呐喊、苦熬与疾走——直面隐痛,理解命运。 作为台湾文坛六年级生,我们与童伟格的相遇无疑是晚了,但总比错过要好,就从这一本开始。
《沿坟墓而行:穿越东欧大地走向伊斯法罕》

原作名:Entlang den Gräben作者:[德]纳韦德﹒凯尔曼尼(Navid Kermani) 译者:李双志/王博出版社: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穿越东欧大地走向伊斯法罕 出版年:2019-9-14
6段旅程,12个国家和地区,54篇日记,德国作家纳韦徳·凯尔曼尼用《沿坟墓而行》点亮了世界地图上那些被遗忘的地区——连带它们正受摧毁的文明。这是一部厚重、沉重而不滞重的优秀纪实作品。一方面,作品本身有巧妙构思和独特价值,它以日记形式铺开了一整条游客视角的叙事线索,同时糅合高密度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知识,最终构成足够成熟的田野调查笔记,是打开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问题的正确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作者本人也绝不该被低估,他对现代危机地区的积极关注既显示了一个作家理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世界眼光和人文关怀,也是个体践行于解决当下欧洲结构性问题和集体困境的投射——凯尔曼尼作为伊朗裔德国人,是相信“欧洲精神”的“异乡人”,是反对极端民族主义的世界主义者,但他秉持这些坚固信念的同时,言辞并不激烈、尖刻,字里行间还透露出知识分子特有的冷静和坦荡,反倒令人动容。书名把德语单词“壕沟”错译成“坟墓”是这个版本的硬伤,但总体来讲瑕不掩瑜。

《寂静的孩子》
作者:袁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9-6
“请身边所有人留下遗言,如果有人没有遗言,就记录下他的沉默。”这句摘选自袁凌出版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序言的话,或许可以视作理解他和他作品的“题眼”。从记者转型为作家以来,袁凌的目光始终没离开弱势群体,他用最平等的姿态观察人,记录最真实的底层社会生活。最新出版的《寂静的孩子》更是这样,四年间,他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偏远地区,为数百名城乡儿童发声,而又没有一味书写他们承受的不为人知的苦难。
他当然没有回避矛盾和冲突,但同时还在具体场景和大量细节里展示了孩子身上特有的能量,让人可以从纪录片式的故事画面里听得见呼吸,也感受得到体温——是真正在做也做到了最简单同时最难的那件事,即用文字传递生命力。

《呼吸》
原作名:Exhalation: Stories
作者:[美] 特德·姜
译者:耿辉/Ent/李克勤/姚向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9-12
特德·姜说:“所有我作品中的那些对思维实验的展开和对哲学问题的探究,这些都正是科幻所要做的。” 他的作品激起读者思考小说的可能性,不只是讲故事的艺术,也是知识边界的开拓、思想的开拓,这些精雕细琢的短篇,如同星辰展现出它神秘的色彩。
难得的地方在于,作者会去思考自由意志、人的存在本身这些很关键的、人类历史探索的命题,他会用一个很短的故事,让你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事。比如:自由意志或许是一个悖论?我们可能根本没有自由意志。或者:如果你看到了未来,但那是一个对你本身不太好的未来,你是否还会去按照命运的轨迹行走。在《你一生的故事》《巴别塔》《前路迢迢》里,特得·姜以一种很动人的方式切入到这些议题。他的短篇迷人的地方,一方面是语言的隽永,另一方面便是严肃的哲学命题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死屋: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
原作名:The House of the Dead: Siberian Exile Under the Tsars 作者:[英]丹尼尔·比尔译者:孔俐颖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年:2019-6
“这里才是自己特殊的、无比丑恶的世界。”1862年,归来的流放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如此描述西伯利亚,他将北亚这片广阔富饶却又贫瘠恶劣的土地称为“死屋”,因为那里有一批又一批人忍受着残酷与绝望——那是沙皇强权天然的监狱。
借助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小说文字,丹尼尔·比尔回溯到俄国流放制度的源头,沿路而下,完整展现出这一段惩罚史的形成、发展、衰落和变形。尽管西伯利亚的暴风雪折磨过许多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头脑,丹尼尔却没有将之书写成知识分子的受难史,而是同时关注着那些普通的罪犯、冤屈的无辜者甚至逃犯和赏金猎人,充满质感的文字勾勒出的是一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众生相。而当皇帝的宝座终于被掀翻,一种新型的社会实验开始,流放却并未就此终结,历史并不是全然按着它被希望的样子行进。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 1785)》
原作名:A Court on Horseback:Imperial Touring and Construction of Qing Rule,1680-1785
作者:[美]张勉治
译者:董建中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10
受影视剧影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江南游山玩水、视察河道,并有可能到海宁“探亲”。美籍华裔学者张勉治以“新清史”的研究视角,即强调统治者的满族特性,发现了乾隆南巡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展示满人“马上治天下”的理念,对江南文人知识分子进行笼络。他一路骑马、打猎、住营帐,随行将领、侍卫无不是满人精英,仿佛一次军事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特别注意到了乾隆“御制诗”的史料价值。乾隆的御制诗如同他的日记,虽然质量不高,但无不展现他在南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作者对其进行了细致分析,比如乾隆在称颂江南美景的同时,从不忘营造“勤政”形象,为奢侈的南巡辩白——“巡狩寻所守,观民观我生”,那意思是说,南巡为的不是享乐,而是考察吏治、民情。
总的来说,张勉治这本书为南巡这个老话题打开了新视点,让我们对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作者:王东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谭徐锋工作室 出版年:2019-3-1
“我手写我口”这五个字,今人大抵是不陌生的,却往往只是将其理解为言文一致。可曾想,原本文言传统中就有古白话,言文一致并非纯然的近代产物。所以“我手写我口”,关键不在“一致”,而在什么言、什么文,“言文一致”加上“国语统一”才是国语运动的全貌。
《声入心通》一书,将国语运动纳入到了20世纪中国整体转型的脉络中,探讨语言和文字改革如何反映并参与这一过程,又对中国文化的存在形态以及国家建构、国族认同、文化理想、地方观念、阶级意识等新兴思维产生了何种影响。借由作者王东杰扎实缜密的学术研究,我们会发现言与文是如何部分地推动和塑造了一个“新中国”,正如学者戴锦华曾言:“这一过程包含了极端内在的、深刻的震荡。”

《人行道王国》
原作名:Sidewalk
作者:[美]米切尔·邓奈尔/[美]奥维·卡特 译者:马景超/刘冉/王一凡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3
这是一部精彩程度可比拟电影和小说的人类学民族志作品,作者在纽约街头的步行道上亲身参与摊贩的工作与生活,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由底层群体组成的街头小社会。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城市空间中自发生长的秩序是如此稳定、有力,而并非指向混乱、危险。也许你会联想到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的一系列举措,继而对清洁化的城市治理做出一些反思。
作者之所以能对底层的生存逻辑进行如此细致入微的呈现,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作者和这些摊贩、乞丐、流浪汉们成为了真诚的朋友,而非只是把他们当作学术修辞中一个冷冰冰的客体。对于权力相对弱势的人,作者不仅把研究的文本给他们看,还要让他们参与到对意义的讨论中,甚至本书后记就是由其中一位访谈对象所写。藉由这种互动,本书能够减少人们对边缘群体的偏见,也减少对底层浪漫化的想象。

《时间的秩序》
原作名:The Order of Time作者:[意]卡洛·罗韦利 译者:杨光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博集天卷企鹅图书 出版年:2019-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时间,还是统一的时间?《时间的秩序》的作者卡洛·罗韦利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统一的、没有方向性,也没有独立性。时间是人们的幻觉,我们对世界一直有误会。 打破之后,便是重塑。这也构成该书最可贵之处:在物理学中加入了哲学的探索,因为作者坚信,“时间感”取决于人类大脑的特定结构,应当融合“人”的感知维度。 不因为语言的诗性而缺乏严谨性,是作者的另一追求。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卡洛·罗韦利小心避开科普的陷阱——将一切都说成明确与肯定的。书中反复出现“这是不确定的”或“这只是我提出的一个想法”。而在不藏拙的背后,也同时藏着巨大的野心:他希望这本书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对科学家、哲学家、对大众,对我们身处时间中的每一个人。
致敬之书

《黑箱:日本之耻》
原作名:Black Box作者:[日]伊藤诗织 译者:匡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雅众文化 出版年:2019-4
可能没有人能准确地说清楚,从什么时候起性别问题成为了一个“显问题”,尽管18世纪开始就诞生了女性平权的意识与运动,但不可忽视过往的性别革命总是伴随并包含在一系列更大范围的社会运动之中,并不相似于今天的情况。或许这就是后革命时代的表征之一,性别大概是最后一个压迫与反抗关系鲜明的议题——天然的两性阵营、看似明确的批判指向与貌若绝对正确的诉求——此外在某些语境中,它还是最安全的。这其中当然存在着更深一层值得商榷和讨论的意义,不过那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了。 在众声汇集的女性呐喊中,伊藤诗织无疑是这一年最响亮的那个。
四年前被性侵的她,终于在今年结尾得到了法律的公正裁决;也是在今年,她以自身遭遇写成的作品《黑箱》在中国出版,成为2019绝对的现象级图书。作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公开具名指控性侵的女性,伊藤诗织面对的不只是不断被揭开的疼痛而耻辱的伤疤,还有巨大而无形的社会沉疴。她不仅选择直面,更由己及人,希望能以自己的经历昭示社会、警醒同胞。
虽然也有如《生命暗章》般勇敢书写创伤的作品,但诗织却没有选择小说的形式,某种意义上,《黑箱》是一部以自我献祭的沉重作品。 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着更多无疾而终的Metoo,也还有更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她们的声音暂时没有被听到,所以,在2019的最后一天,我们将最深的敬意献给伊藤诗织和她的《黑箱》,献给全世界勇敢的
-
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2 15:54:51
-
奥拉西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5 09:31:44
-
母鸡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14:41:50
-
企鹅会跳舞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09:17:27
-
人间草木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0 08:07:22
-
JO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9 11:14:42
-
少女好饭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4 12:53:34
-
阳光和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5 22:47:05
-
啧啧啧耶耶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6 22:21:48
-
糖糖提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03:44:25
-
prepar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7 08:52:10
-
苏亦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7 11:26:25
-
Febtr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1 21:45:30
-
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13:56:0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0 12:15:52
-
april ts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0 11:06:48
-
f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8 11:50:04
-
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7 21:19:34
-
AU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7 18:40:28
-
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6 20:11:05
-
冷月寒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5 22:03:17
-
奥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4 23:37:51
-
数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4 22:22:55
-
火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3 17:28:28
-
伟大的翊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3 00:38:04
-
金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2 21:45:47
-
乐克乐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2 12:23:26
-
t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0:05:02
-
妹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31 11:30:02
-
Litt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9 22:56:05
-
纳博科夫的蝴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9 00:27:02
-
觉醒的np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8 23:09:26
-
古古怪界黑大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4 09:53:36
-
豆友14513248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3 15:17:29
-
易燃易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1 10:39:43
-
松荫溪畔扫雪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2:44:31
-
豆友19517458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21:38:25
-
饼饼快变饼干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21:07:01
-
Aar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09:32:24
-
你猜我猜不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03:04:38
-
1234567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01:40:19
-
鱼儿也翻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01: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