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在广州再看瞿恩
人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我的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是失去了生命。第一次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是2009年,那一年,我高三,却还是追了这么长的一部剧。高三的我因为这部剧向往广州,渴望去这个思想浪潮最前沿的城市,但是我的理想终被现实打败。大学未来到广州,却在十年后阴差阳错的来到广州,心心念念的想去黄埔看一看。
《人间》这部剧里,我最爱的就是瞿恩,距离第一次看这部剧十年过去了,我还是爱瞿恩。他是一个能够给予人力量的人,哪怕是我这么一个观众,所以他能够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剧里所有的人。即使戏份不多,却仍就贯穿始终。
他是一个主义与理想大过一切的人,家人、爱情,都离开了他,可是他仍然坚定。看到他,我总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当他和立华在一起的时候,他像一个大男孩。当他和立华在去码头分别的时候,他用理想这把利剑斩断了爱情。两个相爱的人,分别时,也只剩下说说文学,说说普希金。瞿恩剧中唯一一次眼含泪水是立华告诉他去莫斯科的时候,那么一个纯粹无杂念的人居然因为爱情落泪了,越是纯粹的人陷的越深。
他被捕就义那场戏的时候,我哭了,为什么一个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奉献一切的人,没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没能看到自己儿子一眼,甚至那时他的妹妹还在监狱。我那时认为,历史或者编剧对待瞿恩太苛刻了。在他就义后,立华的发狂,总是忍不住让我想起码头那个画面,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杨立华,出场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不得不说张恒的演技真不错,让人又爱又恨。虽然她摇摆在董建昌和瞿恩之间,这是现实和理想间的摇摆。她喜欢甚至是爱瞿恩,但是她先加入了国民党,理念的冲突,代表的阶级不同,势必在那个年代难以结合。并且立华也担负了照顾家人的职责,不断调节立仁与立青的兄弟关系。但是她是幸运的,她的头发能够牵动董建昌的千军万马,她是瞿恩的挚爱。她也是有情有义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副耳坠保存了那么久,甚至在知道瞿恩结婚前一直佩戴,这是放在心底最深沉的爱。
瞿恩的太太林娥在整部剧里既悲情又幸运,他和两个最耀眼的男人结合,可是她又好悲情,这两个男人的心里有一块温暖不属于她。编剧是残忍的,在瞿恩就义的前一晚,手握的却是立华与费明的照片,代表瞿恩眼睛的镜头有一刻聚焦在了立华的身上。瞿恩是一个透明的人,他不会对不起任何人,但是这一刻,我还是觉得对于林娥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
瞿恩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男人,林娥无法忘怀的丈夫,立华一生的挚爱,立青的人生导师,立仁的对手,是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星星。但是他也是悲情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主义,放弃了爱情,舍弃了亲情,甚至牺牲了自己。无论多少年后,我想我再看这部剧,再看瞿恩,我都会感动甚至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