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意 |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引:长安第二日
秦始皇陵

我大概是无法对你讲述站在骊山所真切体会到的战栗吧。逶迤的山峦在暗黄色的日光下青得有些发黑,北方辽阔的平原上掀起阵阵呼啸的朔风,苦楝与白蜡上的长尾雀儿飞来飞去,尘嚣在肃穆的氛围中郑重地下沉。一时恍惚间,我以为自己正站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咸阳外郊。
秦始皇陵园仿照秦都咸阳,以高大的陵墓为中心,外围环绕两道正方形夯土城墙,外城垣四面各设一门。陵园庞大的地面建筑早已在项王怒气冲冲的大火下消弭殆尽,但这世上仍存在某些无法磨灭的东西,比如始皇的存在、文人的笔墨、荣宠与屈辱,以及那些烧不尽的兵马俑。

兵马俑在已发现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这些秦之锐士齐整有序地排列在三个呈“品”字形的大坑中,尤其是一号坑的规模格局,给人以极其强悍凶猛的视觉震撼。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原来是这般惊心动魄。

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令人咋舌的另一方面则在于千人千面,每一俑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姿容。当初他们物勒工名,依类敷彩,步兵、骑兵、车兵、射兵,真正还原了“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的征战景象。但正如这首旧歌的后半段,戎马倥偬的生涯并不完全是豪壮与气概,思归之心奈何?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而已。另外,秦帝国自商鞅而下构建的农战之国,则让我们看到了虎狼之师背后的阵阵寒光:
“夫故当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之所谓壹教也。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而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我拨开人群,缓慢地行走,无意间发现兵士与兵士之间,居然靠得是如此之近,仿佛微一抬手,就能触碰到对方的指骨。我想象着天地之间,朝夕之间,刀兵之间,生死之间,那些赳赳昂昂的武士们,究竟是会思念自己远在一方妻子,还是会惺惺握起身侧伙伴的手,唱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感到眼角有泪意,此时方才体会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沉甸甸的分量。

而至于秦始皇的地宫,我们这辈子是无缘一见其开启的模样了。但是幸而我们有美丽的文字,或许我们能从《史记》的只言片语中拾得一点地宫的奇幻瑰丽: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乾陵

武则天当年因为高宗的一句“得还长安”,而力排众议将薨于洛阳的高宗李治葬于长安城附近的梁山。不知她当日,是否想起了晋明帝的那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武则天才发现有些东西终究不得长久。宗姓侯王及它骨鲠臣将相骈颈就鈇不足以让她止步,亡命若徐敬业善战若陈务挺不足以让她畏惧,但最后她却输给了无法抗拒的时间。她斩得断儿孙的运命,斩得断大唐的命脉,却独独斩不断东流水,西流光。于是,去帝号,祔乾陵,不过以皇后之礼下葬来结束叱诧风云的一生。

乾陵最有名的是墓前的两道石碑,西边是高宗的述圣记碑,东侧则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环绕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龙。只有真真切切地站在那块高大浑然的无字碑下,才能感受到那份“功过留于后人说”的震撼。那片穆穆无言的沉默最终还是化作了一阵响彻千古的呼啸,代代年年地充斥在无情历史的彼岸。

不过时光有时候也喜欢跟人们开玩笑,当初填金深镂的述圣记碑在风雨的侵蚀下已然字迹模糊,而原本空无一字的无字碑却被后人密密麻麻地添上了无数“到此一游”的印记。原来“有”与“无”不过是这般,可以颠倒的无常。

乾陵比较有名的陪葬陵墓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我们此行便只参观了最为著名的懿德太子墓。关于这位太子的一生,《新唐书》中有这样一句:“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太年轻的生命,在太眩目的时代,只留下一声短促的叹息。
华清池

华清池景区无甚古意,你只能借着那份华清宫地图,比着山峦来想象昔日的盛况。白居易的长恨歌此时应当袅袅地唱起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贵妃于海棠汤中沐浴结束,便可登上其后的飞霞阁,在登高而望的绮丽风光中凭暖风自然吹干如瀑的秀发。末了再换上男装,于后山打一会儿马球,享受自古以来对女子最宽容的时代给予自己的高贵馈赠。

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我想还不至于这么悲伤。我不太喜欢听人家说什么爱情在权力面前什么都不是的矫情话语。或许当我们平心静气地看待这段感情时,我们从一开始就能看到其中的不平等。杨玉环选择唐玄宗,在除了爱情之外的其他许多方面都能从中获利;而唐玄宗选择杨玉环,除了爱情之外,他什么也不会得到,而且还冒着丢弃伦理、江山乃至性命的危险。人情本身就根植于世事的泥淖当中,又如何能挣脱得出世事的禁锢?
钟楼 鼓楼

钟楼与鼓楼都是明朝的遗迹。登上其楼其实并不好看,反而是远观其地别有意趣,尤其是在月明星稀的夜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关中一带屡次发生地震,传说是由于西安地下有龙脉。匹夫出生的朱元璋无力镇压。故而终于在龙脉的七寸处扎下一座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压阵,遂使一方太平。

我们住的地方就在钟楼附近,故而得以抬头以见。我与钟楼静静地凝视时,会突然浮现一个不经的念头:或许钟楼并不是为了镇压所谓的龙脉,而要镇压的是更让人颤栗的光阴。这里比任何一处都更能让人体悟“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的残酷。但月寒日暖,又有谁,果真能劝得飞光一杯酒呢?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