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
同里,陈去病、金松岑的家乡。南社就是在这里的福安茶社里成立的。如今的茶社已经改名南园茶社,每天有评弹演出,甚为兴隆。街对面就是一个驻唱酒吧,却也相安无事。邻铺的小男孩竟能在这此起彼伏的音乐中安然午睡。
同里的小河里有鱼鹰,它们的老主人是九十多岁的平望老太太,早已退休,两个儿子谁也不肯继承这份“家业”,只好从高邮湖请来了淮安汉子来驯养这批桀骜的鱼鹰。同里,游人走过的地方很热闹;游人罕至的地方很安静。古镇上的人,虽是老年人多,也做生意,可是并不卖力气。他们吃着饭,聊着天,读着报,发着呆,就这样,慢慢悠悠地踩着古镇应有的生活节奏。也正是这样的态度,才能与这些长着青苔或是发了灰的白墙,石块铺成的街道,破旧却未腐朽的门板共存吧?
南园茶社与陈去病故居一水之隔,大名鼎鼎的南社茶里,有菊花、山楂干,陈皮、枸杞等,入口略苦,泡了几开后能尝出清凉味道。弹词唱的是杜十娘、崔莺莺、白蛇传。陈去病故居人迹罕至,连检票员都不见踪影。但见到了传说中的百尺楼,(其百尺楼丛书就是据此得名)、陈去病手书对联,其子女捐赠的陈去病书桌、书橱、床、米桶等物。在浩歌堂旁边的小间里,这些老家具散发出图书馆民国报刊库里的味道。地板都是新旧交错的。
陈去病父母都非等闲之辈,孙中山曾为陈允生、陈去病题写墓碑“二陈先生墓”,为其母倪氏题写《陈母倪节孝君墓碑铭》。陈家祖上经营榨油叶,陈去病为遗腹子,其母艰辛可见。而南园茶社弹词之会,也可想见当年陈去病办《二十世纪大舞台》的那份心思,并非心血来潮。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