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厚黑学 ——基于马基雅弗利主义及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关键词: 马基雅弗利主义、绩效、 道德、 社会经济成功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汉以来,儒家立国, 尽管“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规范着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伦理关系,但道德层面的约束不可能保证人人都是谦谦君子,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恭谦礼让。相反,揭开文明礼仪的画皮,上至王室贵胄,下到平民百姓,借孔孟之道,行曹刘之术,我们却看到了诸如见利忘义、尔虞我诈、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间厚黑剧。这是中国的厚黑学,不仅影响范围广,而且延续时间长,远至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及其所建立的法家,主张“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推广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近至民国时期的 李宗吾其 《 厚黑学 》,自封 “ 厚黑教主 ”,详述史上豪杰的权谋计术,尽诉昔日英雄的奸诈耍滑。 这不仅与中国主流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还挑战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底线。
无独有偶,在西方,从圣经故事中的该隐( Cain) 杀弟,到文艺复兴时期马 基雅弗利( Machiavelli) 献书,这是西方的厚黑学, 尽管源自基督教文明,兴于文艺复兴时代,但时空的距离与文化的差异仍然没能阻止西方人利用人性的弱点,推崇炙热的权力,鼓动可能的手段,在 利益与诱惑面前,他们同东方人一样都选择了追 逐、背叛甚至残忍,也放弃了操守、道德乃至信仰。
详情请阅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