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mystery阅读(中)
保羅·克里夫——《父仇者》(7分,喜欢之作)
本作是作者2012年发表的他第6部作品,也是上一本《杀手收藏家》之后的一部——泰特系列第三本。本作剧情紧接上一本之后。出狱后从事私家侦探的泰特仍然在寻求重返基督城警队。一个晚上发生一件命案,一个住在养老院70多岁的老人赫伯特在家中被捅了几十刀身亡,警员施罗德邀请泰特一起去现场。死者生前是律师,已经退休10几年,头上被写着“你不够关心”这几个字。就在现场尸检过程中,又一个差不多年龄退休教师麦克法兰在另一家养老院中被杀,情况类似,头上写着“值得么”。泰特去祭拜死去的女儿,在墓地遇到了伽勒。凌晨3点,又发生一起命案,40多岁的会计师海沃德在回家时自家车库被捅了一刀,送到医院后身亡。在医院尚未来得及找死者的老板约翰.摩根,泰特就接到通知发生第四件命案,一个昏迷7年住在疗养院的前女律师维多利亚在睡梦中被杀,而泰特妻子也在这家疗养院内。泰特一早赶到约翰摩根家,发现他下班离到家中间少了30分钟,法医从尸体上发现他嫖娼痕迹。伽勒杀完四个人后来到了心理医生史丹顿家,绑走了他和他三个女儿梅兰妮,凯蒂,奥克塔维娅。伽勒让史丹顿想起了17年导致他被判15年刑期的案子,在狱中受尽折磨。而史丹顿当初法庭上作证导致杀人凶手惠特比被关了2年后就被释放,一周后凶手再次作案奸杀了他女儿。伽勒随后报复在案发地屠宰场杀了他,但也误杀了一个警察。伽勒要杀掉他女儿来报复,让他选人。泰特找到了妓女艾瑞儿,她发现第四个死者曾经帮她辩护过。同时他和法医确认三个死者都是中了19刀。警方接到消息史丹顿医生一家失踪,泰特根据门口被抛弃的车逐渐逼近伽勒。记录显示惠特比长期受到母亲虐待导致精神有问题,然而在维多利亚和史丹顿努力下,他在强奸割伤了塔比莎的脸后仅仅关押了2年就被放出来。之后他想要绑架艾瑞儿,却误抓她的好友杰西卡。因为警察急于救人在关押室揍了伽勒逼他说出杰西卡下落,导致最终法庭无法判他刑。伽勒开车撞运送囚犯的车,导致警察一死一伤,而惠特比则被他在屠宰场割碎了。逮捕伽勒后,她怀孕的妻子也自杀身亡。伽勒估计警方快追踪到他,逼史丹顿选一个女儿去死。泰特再次去找艾瑞儿,却发现人失踪了,而他遭到了伽勒攻击受伤。伽勒下一个打算对法官动手,却发现警方偷偷埋伏。走投无路的伽勒找到了塔比莎,然而她并不愿意帮他去杀惠特比的母亲。泰特找到了艾瑞儿的父亲哈维,最后他拿到了伽勒这么多年来一直写给艾瑞儿的信,其中提到了7年前塔比莎推了维多利亚一把,导致她溺水昏迷。泰特来到了塔比莎家,找到了昏迷的她和婴儿奥克塔维娅。警方打算以她为诱饵编了个故事引伽勒上当。泰特接到电话她一直长期昏迷的妻子布丽姬醒了,这时一直炒作的灵媒强纳森带着大量记者来到塔比莎家。泰特赶到医院时,布丽姬病情发作抢救,而艾瑞儿也服药过量在医院抢救无效。伽勒把目光瞄准了泰特,切断了凯蒂的手指来威胁他半小时内去杀了惠比特的母亲。
本作400页,前一半看的比较闷,虽然凶手一口气杀了4个人,但作品采用双线叙述,以泰特和伽勒的视角交替出现,所以无论是凶手还是动机的悬念都去掉了大半。后一半把焦点放在伽勒和史丹顿以及伽勒和泰特这两者的对弈上,这部分描写相对比较吸引读者。作为这类作品,本作不是太有新意,基本就是靠伽勒会怎么完成复仇这点悬念支撑着全篇。唯一有两个没想到的地方就是最后,一个是警方问题,一个是伽勒最后的举动比较意外。此外作品在灵媒如何每次都提前知道等问题上一直没解释,比较失望。总体来说介于7到7.5分之间。
道格拉斯·亚当斯 ——《困惑的三文鱼》(6分,一般之作)
全能侦探社系列第三本。本作虽然收录了作者去世时,朋友从他电脑里发现的遗稿。但很可惜的是本作只写了个开头,所以故事看起来就和前几作的开篇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今后如果没人续写的话,大概率是烂尾了,也没法体会到作者想说什么。
不过出版社出版本作时,前200页都是收录了作者电脑里保存的一些演讲稿、访谈、和一些杂文。主要可以通过这些了解到作者一些个人想法和世界观,以及他个人的一些喜好等。如果不是作者铁粉,不建议买这本,看都没必要,只需要看系列前两本就行。最后一本纯粹为粉丝而出版的。
三上延——《古书堂事件手帖 05》(7分,喜欢之作)
已经来到了系列第5作。作品分为3个中篇。第一话 《彷月书刊》(弘隆社·彷徨舍),各地旧书店出现奇怪的客人,一个老太每次都拿一摞《彷月书刊》来卖,过几天后又高价回收这批杂志。终于她来到了ビブリア古書堂。第二话 手冢治虫《怪医黑杰克》(秋田书店),栞子的同行闺蜜柳上门委托,她的一个客户家里收藏了全套怪医黑杰克,而且有很多副本,但很奇怪是原本有5卷的第四册少了3本。栞子虽然判断出真相,但为了化解真壁父子之间矛盾,她还需要解开为何真壁当年在妻子病危时不是第一时间赶去医院而是先去了二手书店买了这本第四册。第三话 寺山修司《我的五月》(作品社),栞子发现了几件委托背后都有母亲的影子,为了见妈妈,她需要再解开一个谜题。过去因为在ビブリア古書堂卖偷盗来的古书而被列入黑名单的门野澄夫突然来委托,他去世的哥哥临终前答应把仅出版过1000册还是签名版的《我的五月》送给他。然而他极差的口碑,和哥哥长达10多年糟糕关系使得嫂子久枝和其他亲戚都不认可这件事。栞子的妈妈过去和门野家很熟,这些绝版书也都是她找来的。栞子需要解开送书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这个系列每年阅读都十分让人愉快。本作分成了三个短篇,加上中间再穿插了一条妈妈帮着来看准女婿的主线,以及大辅向栞子表白一事,使得本作在系列作中地位十分重要。就三个短篇来说,质量一般,基本上大致的动机或者大概的真相都猜道了。看点主要还是主线剧情,所以本作应该是比较粉丝向的一部。此外作品中还用了一个小小的叙诡,十分有意思,和某系列推理中的某本书中叙诡如出一辙。可惜那本看的先,所以本作给我的震撼度下降了很多,比较可惜。介于7到7.5分吧,最后还是觉得7分比较合理。
亨宁・曼克尔——《第五个女人》(7分,喜欢之作)
本作是作者1996年发表的维兰德系列第7作,此前我已经看了第2-5作(第一作是1999才发表短篇集),第六作要放到明年了。本作是04年出版的,在整个系列中比较特别,其他几作都是这两年引进的。度假归来的维兰德上班第一天就接到电话,一个花店职员安妮塔报案有人打碎玻璃入侵花店,但什么也没丢,警方虽然在储藏室找到血迹,但老板约斯塔去肯尼亚看兰花去了,案件不了了之。接着加油站的斯文报案,独居爱好研究鸟的有钱老人霍尔格.埃里克松上周二曾订购汽油,当他周四去送时发现家里没人,隔天再去看仍然无人。维兰德独自去调查,却发现霍尔格掉在2米深的陷阱被10几根竹尖刺死了几天,上面的桥板有被人为锯断痕迹。马丁松查到约斯塔并没有登上去内罗毕的飞机,此外他办公室收到监听器和指纹扫描仪。法医查到埃里克松是溺水而亡,维兰德在他保险箱内发现一颗萎缩的黑人人头、一张3人合照照片和一本哈拉尔德.贝利格伦的雇佣兵日记,里面提到了他在30年前在比属刚果半年内杀害50多个人的记录。马丁松找到了6、70年代在刚果维和部队的汉泽尔,他讲述60年刚果和比利时达成独立协议,但南方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加丹加省宣布独立,并招募大量雇佣兵和中央政府对抗,互相屠杀。照片中的西蒙就死在那里。约斯塔失踪3周后,有人夜跑发现了他被吊死的尸体,警方初步验尸认为他是被人徒手勒死的,瓦尼娅认尸后发现他比平时瘦了很多,而且他的旅行箱也不见了。维兰德通知约斯塔子女回来,儿子说约斯塔过去长期虐待他妈妈,10年前她掉到冰窟里淹死了。维兰德查到埃里克松过去也有暴力虐待员工的经历。警局同事说了件怪事,有个女人连续两次假扮护士闯入妇产科医院。埃里克松遗产中有10%捐给了北方一家教堂,然而教堂人并不认识他。不过在60年代有个爱好鸟类的波兰女人克里斯塔曾经在教堂内失踪。维兰德通过雇佣军广告找到了艾克贝里,他认识哈拉尔德,但他7年前就自杀了。警方找到了约斯塔的箱子,但里面内衣都没了,还有淡淡的香水味。警方接到报案,湖里发现一具尸体,51岁大学研究员欧金被人活活包在包里扔进了湖里。他妻子克里斯蒂娜长期遭到虐待,随后分居。警方从书信里找到一个和他有过来往的怀孕女子K.A,维兰德去妇产科医院偷偷调查找到了唯一接近K.A的卡塔琳娜,她承认认识欧金,但1年前就分手了。再克里斯塔资料中,她曾经和埃里克来往,而他的儿子约特恰好是埃里克松手下的汽车推销员。卡塔琳娜突然失踪,维兰德认为已经摸到了凶手的身份。
本作给我的最大感觉是太厚了,450页内容,中间有整整300多页都是不停的询问、调查。作品本身悬疑性也有争议,维兰德的调查和凶手的行动交替出现,导致读者一直是以上帝的视角在看整个故事,对凶手的身份并没有太多卖点,失去了不少乐趣。导致最后只有凶手的杀人动机是本作唯一的卖点了。而动机上,确实本作中误导性挺强,中间一段故事一度让我以为会是曼凯尔一向擅长的大片范儿,结果却是。。。不管怎么说,本作最值得看的地方在于维兰德的团队调查过程,细致而又环环相扣。虽然最后找到凶手是有一些意外的突破口,但之前不断逼近凶手也是造成对方犯错的诱因。此外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最后凶手自白的那段,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完全没想到。本来那个警察只是想给凶手一个交代,却完全没想到烧出这么大一片火来。在这方面曼凯尔却是抛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也很可惜随着2页自白后,作品也就戛然而止了。曾经个人也很欣赏西方的民主自由,但随着年龄上去之后却发现这个世界说到底真的只有利益,没有公平公正和民主。西方之所以标榜民主是因为民主能给掌权者带来利益,就像美国的工会并不是真心代表劳工的,而是工会、黑帮、政客一整个系统的产业链,只有时不时闹点事,顶层的食物链才能吃饱。还有本作在女性受到暴力等话题上还有很多值得讨论,国内最近相关的事也闹得沸沸扬扬,就拿这几天公布的女性人权排行来说,排在最前列的北欧真的那么好?别瞎扯淡了,看过那么多北欧作品,回头看看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作品有涉及到女性家暴和强奸问题,斯蒂格·拉森在《龙纹身的少女》作品中提到瑞典46%的女性遭到过男性暴力对待,13%女性遭到过严重性侵。中国虽然在女性参与政治、企业管理上严重落后,其他方面已经进步非常明显,那种纯粹黑中国的话题真心没必要炒作。最后本作对于维兰德个人来说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和他关系不好的父亲好不容易和好后去世了,而且他女儿琳达也选择当警察(后续有一部外传就是以他女儿为主角,这个系列看完后再看)。维兰德认识了新女友巴依巴,在考虑结婚的事。
马歇尔·杰文斯 ——《看不见的手》(7分,喜欢之作)
作者是维吉尼亚大学经济系“罗伯·泰勒讲座教授”肯尼斯·艾尔辛格,以及三一大学教授威廉·布瑞特合写的笔名。他们从1978年开始合写这套经济学家破案故事《边际谋杀》,1985年写了第二部《致命的均衡》,1995年第三部《夺命曲线》,2014年写了本作。哈佛毕业的刚成为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亨利·斯皮尔曼受邀至蒙特维斯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打算开始一门全新课程,探讨艺术品和经济学。10月,学校附近的医生拉莫斯收藏了5副特里斯坦·惠勒的画作,然而在一次开完欣赏派对后,半夜女佣罗茜发现画作不见了急忙叫醒拉莫斯。然而别墅门锁都是内部上锁完好,窗户也没打破,拉莫斯肯定客人离开时没有带着大画框出去。同样在蒙特维斯塔大学教授美术的特里斯坦·惠勒养的2只爱鸟被人杀害肢解仍在外面。新年的1.11日惠勒的弟子兼助手肖恩去惠勒家意外发现他上吊自杀了。富勒警探负责此案调查,罗茜告诉警探死者前一天还在拉莫斯家喝醉了,但他们都没见到惠勒家有什么动静。刚搬来得邻居斯皮尔曼夫妇也没发现什么,但他刚熟悉校园时就有知道亚伯拉罕老师的妻子乔斯林还有经济系的珍妮弗和惠勒有绯闻。惠勒此前从来没想订立遗嘱,但2周前突然敲定遗嘱并将部分财产留给了肖恩。加上死者此前对肖恩态度很差,警方怀疑肖恩。肖恩和曾经介绍他来学校工作的董事安奈儿希望斯皮尔曼帮忙。斯皮尔曼和安奈儿参加了一场纽约苏富比拍卖,其中惠勒的一幅价值150万美元的画拍到了300万。法医确认死者属于自杀,但富勒依然坚持他杀。当晚拉莫斯接到神秘电话,有人向他提议要25万赎金换回5副画,拉莫斯没有报警顺利拿回了画。第二天警方收到了死者朋友在他死前寄来的信,打消了警方自杀论。富勒再次找到斯皮尔曼希望他帮忙,他请富勒听他的艺术经济学课,事后富勒得到了启发。
很有意思的经济学推理,这类以经济学和推理结合的作品比较少见,即使是我之前印象中也只有日本出的那本《洗钱》(以洗钱为主线的一部经济犯罪小说)。不过本作到并非是讲述专业的犯罪手法,而是以斯皮尔曼开的这节“艺术品经济学”这门课为着手点,通过多达4、50页的课程讲解,逐步引出这几件离奇的案件背后的诱因和推手。然后以此动机为突破口,警方再深入调查。严格来说斯皮尔曼并没有去破案,甚至都没怎么关注这个案子,直到最后他也仅仅是请警方听了一节课,在课上他讲述完理论后顺带以此案为案例,暗示了真正的动机。所以本作的亮点我个人觉得完全在这门经济学课上,虽然理论知识非常的多,但阅读起来很有意思。课上斯皮尔曼和学生的种种互动,也给读者各种思考,其实也是在暗示读者可以根据这些课自己去动脑解决问题,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写法。
常书欣——《余罪5 : 我的刑侦笔记》(8分,精彩之作)
由于作品最初是在网上连载,所以成书比较乱。3个月前看的第四本,盗牛案还差了个尾巴没结束,所以干脆今年一口气把第五本也看完算了。本作除了盗牛案收尾外,警方收到鼓舞为了加速清理沉案旧案开始了有奖招聘方式。二世祖李逸风为了能增加点业绩升迁,私自来到县里揭榜撺掇余罪破案。余罪最后从7宗悬案中选了18年前一宗命案。18年前读高中的武小磊和几个发小在路上和古惑仔陈建霆发生争执,被痛打的武一怒之下捅死了陈,随后潜逃不知所踪。之后警方认定武父母有包庇嫌疑,判了武父2年刑期,然而武母不断上访最终翻案,还导致警局局长下课。此后该案成为悬案,但武父母不断资助陈家,不仅取得了谅解安葬了陈父,也资助陈女儿以状元身份考上大学,两家就像亲人一样,就连警方和外人都从内心认为武家已经赎罪。余罪接手后从细节入手,现后找了武小磊当初几个发小、亲戚,各种手段诡计连环套接着上,虽然打开了一些缺口,摸清了一部分疑点。但是关键人在哪?有无联系?怎么联系的完全没有方向。
这部作品依然承袭了这个系列的风格,尤其是近三本,都是以底层民警所办案子为主。本作以追捕通缉犯为主线,讲述中国当代警方面临罪犯在犯案后流窜的各种难题。余罪在本作中失去了同伴的高科技支持,在这种死案中只能以自己的智慧和歪门邪道来寻找突破口。虽然现实中民警绝对不会这么胡来,但是也基本反映了这类案件在我国的大概情况。此外本作在后期重点探讨了犯罪和赎罪、人情和法制的矛盾。到了最后几章,即使是警方都在犹豫要不要对着嫌疑人家属死缠烂打的寻找突破口,毕竟武氏夫妇确实已经做到了赎罪的极致,不仅仅是18年来一直照顾陈家这么简单,就连死者的女儿都已经当成了自己孩子在培养教育,到最后陈琅都已经认他们当祖父母。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受害者家属都站在了警察的对立面。这类问题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反映到,但本作中作者借余罪的话却十分能让人接受,抓捕罪犯是为了了断恩怨,让所有在这个事件中被牵连的认一个斩断过去的机会。这点和东野很多作品的思路有一定贴近,日本也一直在探讨罪犯家属或身边的人的问题。本作其实也贴近我国国情和现实的来讨论,很接地气。不过本作精彩程度不如上一作,虽然我打分一样,但年度排名中铁定还是第四本更好。
-
快哉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3 17: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