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天空之城
飞机飞过天空
天空之城
落雨下的黄昏的我们
此刻我在异乡的夜里
感觉着你忽明忽暗
19年定下的目标还没有完成,20年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
#学生生涯
离开西安,来到南京上研,本来以为会是学生生涯的延续,后来才发现:离开了本科大门,也就宣告着我学生生涯的结束。时隔数月才感受到毕业的伤感。

研究生之于我,就像一段上坡路,很难,但是回顾刚过去的这半年我没有感伤。
在这每个人都是“狼灭”。太久没有身处这种环境之下,发现自己有些不适应。就像WC说的“也许自己太久没有努力,所以稍微努力一下就觉得自己很不容易了”,其实读书和其他比起来真的不累。
#风景
在19年我终于去了期待已久的青海和云南,本来是想去西藏或者新疆的,只是机缘巧合的最后去了青海、云南。都是很美的地方。
云南“彩云之南”
暑假终于做了一次家教,用自己亲手挣的钱和相识十年的朋友去“风花雪月”了一番。
去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三个地方各自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理的清酒吧一条街,处在那种气氛之下,即使是我这种不喝酒的人也愿意掏腰包去里面坐坐感受一下其中乐趣;丽江之行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玉龙雪山索道的“抢票”,朋友戏称“就是这紧张刺激抢(到)票的过程就值这个钱了”,玉龙雪山腰上蓝色的湖水让人仿佛置身画中(提到这个就想起降维打击);在去香格里拉之前我对宗教是充满期待的,仿佛这种虚无的东西可以给人以精神的安宁,但真的却了解之后,就发现并非是这样,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宗教总归是只存在部分人的精神家园之中。

这是我第一次去酒吧,那种氛围让人觉得很不一样。听live和用耳机听歌,和在酒吧听那些歌手纵情歌唱,的确是不一样的感觉。遗憾是没点上一首TravelLight。
青海 "天空之城"
才发现原来青海也叫“天空之城”,而茶卡盐湖被称为“天空之镜”。在我看来,茶卡的美远胜青海湖。也只有在大西北,才可以感受到那种天高海阔的感觉,让人产生渺小虚无感。

#书影音
大部分的书都是在后半年看的,我偶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没有放进来。
《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寻求最真实的自己,也许会显得离经叛道,但是对于我们自己,这才可以让我缓解孤独,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相反的,有的人看似活得很好,但是在别人的(“我”,也许说是毛姆)眼中,他们一眼就被看穿了,一切皆有迹可循。
《三体》从19年看到了20年,世界非常宏大。这种科幻,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是在理论维度的拔高(十维宇宙),而非技术(造飞船之类)。黑暗森林的剧情令人无法自拔,死神永生则展示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宇宙观。对于程心这一人物,我始终恨不起来,也许我和她本质上都是同类人,说好听些,“为责任而生”,难听一些,“圣母婊”。看中眼前个人的感官,却看不到更远的未来。

#思想三观
思考过努力的界定,找不到确切的界线。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感受,我可以确定,我自己的确变得更加努力了一些。但这依然不够,我渴望一次可以证明自己的经历。离开了他人的自我承认,谁可以保证不是“自欺欺人”。
坦荡这一方面,我尽我自己的努力地去做,在19年甚至有些过犹不及,显得有些刻意。坦荡不该是那种刻意的,它更加偏向于一种豁达的胸怀。我在19年在这方面有了很多的成长。
在和父母的交流中,我开始意识的,在我之前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不是对等的。每每都是他们发起话题,而我是被动接受者,同时我还经常对他们发起的话题觉得有些不屑。只有当自己去做一个话题发起者的时候,才开始体会到他们的心情。父母在养育我们的同时,主动、被动的停止、放缓了自己成长的步伐,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往往他们在和我交流的同时,他们也想通过我得生活去了解外界,去感受一些他们未曾经历的。
19年最后的几个月,感情问题想得比较多,最后也不过是庸人自扰。希望找到女友缓解孤独,最后却发现孤独无解。对于感情还是随缘,也只能随缘。
“对抗孤独是终身命题”——from wzy
#Ending
19年的愿景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努力、坦荡。努力无界,而坦荡则真正需要内心的安宁和释怀。
2020,在19年的基础上,我希望自己在经历之后可以有足够的沉淀。有输入也有输出。更加关注生活,可以过的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