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一些小事
在今年之前,如果有人问我最怀念哪一年,我会说,初二那年。因为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到课外书了,而在那年之前,我早就把家里仅有的几本故事会翻烂了,一本堂姐给的天方夜谭也看了几遍,甚至还翻出他们的语文课本来看,《疯娘》和《失去祖国的孩子》就是在那时看的。初二那年,看了《朝花夕拾》,看了《骆驼祥子》,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话说,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好奇,这是本教人炼钢的书吗?)。今年也看了些书,记了下,有这些,颇有感慨,对这些书与我的相遇的感慨。 在我看《傅雷家书》的实体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开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电子书阅读。少年维特早有耳闻,爱而不得,因爱自杀(我中二的那几年QQ昵称就叫维特),但一直没机会去看,其实也没太大念想要去看它,今年就突然看到有朋友在看这本书,这才勾起了我的想法说要去看它,开始看了才发现,嘿,它也是书信体诶。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第三人称小说,没想到他和《傅雷家书》差不多,都是通过信件表达感情。看完《傅雷家书》后,我看了另一本实体书丰子恺的《只生欢喜不生愁》,看着看着,发现,这书里好多观点和少年维特里的相似,它们都是极推崇小孩子和大自然的。可见,优秀的思想大抵都是相通的。《万万没想到:西游记还能这样读》,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前对西游的阴谋说,它完全在拿证据说话,考据西游记,挺真实详细的,也没有那些阴谋论的调子,很棒了。还有一本书,《远山淡影》,真的,读的时候就有点感觉到,叙事者的谎言,但也只是朦胧胧的察觉而已,没有太深究,直到看了别人的分析才彻底了悟,之后,总是会时不时想起这本书,所有的线索都写的那么似有若无,果如其名!有一篇短文《亲爱的,这是为什么》,也是关于这种不真实叙事者的描写,绝配这本书。黑塞的《荒原狼》是看的最难理解的一本书,读这本书时,我整个人都是这种状态——“他那专于具形概念的头脑一进入抽象的世界就重重受挫。尽管跟不上书里的逻辑,但还是能随着作者曲折迂回的思想在高深莫测的概念之林中敏捷穿梭。有时读到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时,他的心里起不了太大的波澜。但有时又能在其他著作里发现些说到他心坎的话。”。也终于看了心心念念好几年的李娟了,我执行力太弱了,重度拖延。有一本小书《云彩收集者》,我今年五月份开了个头,就一直没读了,但我心里一直想把它读完来的,因为很有趣,也很实用,看完了之后就可以和人装逼了:你知道那云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吧,哈哈哈啊哈哈哈我知道!对于这种实用性书籍,我一般习惯做些读书笔记的,慢慢看慢慢记,不像小说故事类可以刷刷刷地看,我想找个空闲的时间段慢慢看的,但另一方面,我又不断的在把其他书插队到他前面去,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重视它还是不重视它。 关于书的事,今年就这么些,如果可以,以后再说些17,18年的,那两年看的书,对我影响也挺大的,17年要算《人生的智慧》,18年就该是《人性的枷锁》了,以后再说。今年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情还有两件,一件是换新工作,一件是蹦极。 换工作其实是去年就定好的目标,目标就是这家公司,实现了双休,很开心。 蹦极是另一件很开心的事,也是一个夙愿了。之前心情不好,总怕自己会突然去跳楼,然后那时起就一直想着去体验一下蹦极,让自己通过蹦极对跳楼产生恐惧感。虽然后来心情恢复了,但这个想法一直在,所以今年就去广州蹦了一次。以为蹦完后会有恐惧,哪知道,反而有些喜欢上这种坠落感了,还好,现在心情好多了,没啥大问题。 可能会觉得今年很棒,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其实,我只是把我完成了的想法写出来了而已,没完成的还有一堆。年初的时候,我也没特意去立目标,只是说,自己有这么些事要去做,换工作呀,蹦极呀之类的,正好今年完成了,然后就写出来了。其实,我今年还有许多目标的,比如赚大钱啦,比如找女朋友啦,但没有完成,那就不好怎么写了,留着给明年吧,当然,要是明年还没完成,那就留给下一个明年了,如果说这辈子都没完成,那就只好留给下辈子了(说不定,我上辈子也是这样说的)。 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吧,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最怀念哪个时候,我不会说初二了,我会说2019这一年,如果,以后还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希望我能说的是以后的每一年,而不是2019。

-
Leslie的小耳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4 22: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