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记录。
何以解忧,唯有记录。
这阵子没有下笔,但立下了很多宏伟志愿。很多都很吓人的,有些自认为也是改变人生,找寻方向的。慢慢再说。无志人常立志。先从眼前解忧开始说吧。
我昨天晚上因为和小朋友叠纸飞机的事情,非常的炸毛,说了很多小朋友的缺点,比如,为什么不好好仔细观察呢?为什么不仔细看着摁平呢?这个句式我过去基本没有用过。可见内心多么的不淡定。我知道我自己的不淡定并不是来源于他,而是因为,让我一个从来不会玩,也不愿意玩的人,去看着视频叠一个纸飞机,还要表现出愉悦的人来说,对我而言太难了。每分每秒都是煎熬。这种煎熬,让我瞬间失去了自控力。这个无论是和他,还是和其他任何人,我都会非常的痛苦。但对于他,我选择的余地不大,所以装一下,这个感觉也是非常的不好。
早上他边听故事边吃饭,我之前是不允许这样的,现在听也就罢了。听着吃饭到尾声,爷爷怕上班晚,就给他穿鞋。我昨天余韵未消,今天一看更是完全不想遏制自己的情绪,就严厉的指责了他的这个行为。小朋友倒是自知理亏,默不作声。我自己觉得我的形象肯定弱爆了。
上午就反思自己的问题。情绪的问题好解决,怎么能先改进一下做法呢,思想转不过来,行为也不好转啊,说服不了自己啊!(看这段,看这段,这么精髓的话,教育孩子怎么不用这个呢?事后诸葛亮啊)。看了一个小时的南怀瑾读老子,开心的看了故事,完全没有解决。想来就骚扰朋友。这个也可见问题之严重,我一般有问题,第一时间就去看书,90%都能解决。这属于根本无法自己解决的。当机立断,判断谁最有可能棒喝我一下。
果然师姐条理清晰,要言不烦的解决了我的问题。必须记录几句了:
1、那我觉得没必要批评,你就做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你根本就不需要去让他按照你的标准来,你就做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会受你们感染的。然后你要跟他谈。让他在思想上去认可这种形式,因为你吼他起不到效果呀,假如说大人之间你吼我也起不到效果。除非他真的认识这个好。
2、我觉得这个反正不要上升到太高的高度,因为小孩儿就是这样。咱们也是这样,管你管得太狠,咱不是也会这样,其实我们在本质上小孩儿没啥区别,我自己是这么想的。但你可以跟他讲条件,你必须给他一个奖励,就是说你做到什么?咱们谈谈。我一般跟小孩儿玩,谈谈今天干啥?你干嘛了我给你啥?他觉得是自己赚来的,他就很有乐趣。
3、你要是天天说的有用的话,那就见了鬼了,就是属于念经,是没有用的,除非他们听到一些事情,就像唐僧天天念念经也没有用,知道孙悟空能大彻大悟,所以你得你让他尝到甜头,他干这个,你给他一个小红花或给个什么好处?你得琢磨,这个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跟驾驭团队一样的。
4、你头一次说,还是你不是头一次说,谁是靠说能改的呀,你仔细想想,你靠说就成,那也太容易了,我每天念1万遍,你给我钱吧,给我钱吧,给我钱吧。有用么?(当然没用了!)
5、少来,等你老了就知道了,养娃是很烦啊,但这个事情不是越痛苦越快乐吗?创业也很烦啊,但是收到钱后,以后有回报不也挺快乐的吗,各是各。但是念经肯定没用的,念经还是要念的,但是其实你跟最近的人往往不是靠念经念出来的。跟你不认识的人,你可能靠念经是有效的。(怎么可以这么精辟?) 你别老说人家,你,你想想策略呗,你想想策略,有什么东西可以谈谈,你让他看看他想要啥,你得谈谈啊。
6、我跟你讲,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根本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做产品经理就是问,他稍微抽象一下,他就说不清楚了,养娃也会存在这样,其实你是想培养他什么,你不是靠说来的,你想要什么,然后为什么,然后你要跟他谈。谈完之后,你还要尊重他的意愿,他从一个点开始,而不是所有的都按照你的要求来,你得从一个点,你看他愿意做什么,从一个点开始引导他。
7、你首先要去掉的一个想法就是,他是我的孩子,我怎样怎样,他是个人呐!那你怎么办呢?养娃就是这样的,你还得操心了一辈子。
8、你想这个管一个人小娃儿都这么难,你想想治理国家管理团队里得多烦,所以我也是因为这个过程才转变了很多思想,我觉得跟他谈。我自己和那帮小孩儿相处的时候,我会观察他们喜欢啥,我跟他谈条件的,都量化的。
9、就是每一次你都会发现你的意愿和结果之间是分离的,所以就得想方法,你就说我光念经,,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意愿说出来,但是现实又比较残酷,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不管干啥都这样。所以就得想方法,想办法对人,对事儿不也这样吗?你念叨反正没用。所以你就得接受,你得接受现状,念经没用,OK,那怎么办?就是这样,就是你得,第一你得正视这个问题,然后才能想办法,这是我自己的个人体会啊!
做事对人,皆是这个理。之前有次和我娘打电话,我得意得瑟了下小朋友在念书,我娘头一次和我说了说教子。她说,你不要抱着葫芦抠子儿。他这个年纪,学习在于保持兴趣。你要只是简单的让他念书,没什么效果。你要引导。要寓教于乐。你和你弟弟小时候,玩的时候,同时也是在练习了很多数学,平时走在路上,也顺便把很多字认识了。当时听了之后,非常之惊。
因为我之前觉得我自己天赋聪明,不让父母操心,其实我的那点自觉,也是离不了父母的理解和引导。当时一直想着要记下来,这次顺便一次性都记下来。 在二次教育的时候,相当于又一次把自己原来固有的缺陷再打破。每一个薄弱的地方都会放大。这种过程,的确和创业一样,越痛苦,也越快乐。幸甚至哉,记以咏志。
© 本文版权归 yatoualic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德州电锯sa人狂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3 01: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