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用最低的成本过新的人生

最近,我重温了一遍《七月与安生》这部电视剧,大结局安生放下了自己的执念,过上了七月的生活,平稳而安定;而七月抛开过去的稳定去追求自由。她开始像从前的安生一样,在游轮上当服务生,去漂泊、去流浪。她们以为自己终生只会过一种生活,但转身去做另一个人,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中很少有人有勇气能像七月与安生那样,从此转身走上另一条路;但其实,我们完全拥有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去拥有在平行世界里的不同人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是我们从小就具有的,它叫做“角色扮演”。
虽然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演话剧或者是打游戏,但其实角色扮演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角色扮演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些平常生活中不被允许的,或者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比如,还记得“过家家”吗?我们假装自己是“妈妈、爸爸、老师”,用各种道具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心理疗愈上的角色扮演,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心理疗愈居然能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觉得很不可以思议。赛客倾诉心理咨询师说:“在心理疗愈中,运用角色扮演的疗法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扮演能够让来访者身临其镜,更好的了解自己原有的脾气个性、行事风格或价值观等,在与心理咨询师扮演时,心理咨询师也更容易在扮演中获得信息,帮助来访者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让来访者做出改变。”
无论处在怎样的年纪,都需要“角色扮演”的参与
儿童时期的角色扮演是通过“过家家”来实现的,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逐渐意识到不同看法的存在,还能够尝试着去解决自己与他人之间由于看法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这有助于长大后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社会能力的提升。
成年之后的我们,更是需要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另一个角色中的自己,让角色中的快乐或痛苦、成就或失败更有现实感,也让人们能更好地共情那个自己,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乐观可能会带来的沉没成本。
小的时候,我们都从角色扮演中收获了很多,成年之后我们也依然能从中获益。只不过,长大后的我们,似乎已经渐渐忘了如何使用这项曾经拥有的能力了。
我们怎样重拾扮演的能力?
赛客倾诉心理咨询师认为,穿着打扮是帮助人们进入角色状态最直接的方法。身着与自己平时风格不同的服装,不再过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能够让你在扮演的过程中更放松。
另外,角色扮演创造的平行世界,你也许还需要现实道具的帮助。也就是说,当要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时,我们会需要一个陌生的空间、与想要扮演的角色相关的场景,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例如在赛客倾诉中,当来访者和咨询师进行角色扮演时,咨询师要从当事人的描述中,确定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请当事人重演事件经过,并且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助当事人体验该角色的感觉、想法与行为。
总而言之,角色扮演用最低的成本为改变提供了一种“全身而退”的机会,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全方位的了解问题的实质,通过角色扮演来改变自己已有的行为或者是学习到的新行为,促进产生相应的认知改变。通过角色扮演就此与过去告别,开启全新的人生,也可以回归原有的生活,把角色扮演当做一次丰富阅历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