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黎明到衰落》摘录及索引整理
【那么,什么是一个新的年代的标志呢?那就是某个目的的具体表现的出现或消失。……现在还有谁用“高贵”这个字眼来夸奖人或像罗斯金一样形容艺术的类别?……】
【另外,如果看起来过去5个世纪的文化是个整体的话,还要归功于顽强的记忆,佐以对记录执着的保存。我们对历史特有的态度和我们引用历史作为论据的习惯,把事实变成了充满力量的思想。这种利用过去的做法正可以追溯到宣示现代到来的年代。】
p39-40 加尔文,阿格里科拉早期教友派,马丁布塞尔自然神论
p47-48特伦托会议,新旧教辩论,斗争,妥协
p75-76 15世纪末,印刷出版,黑花体字,标点符号,罗马系语言的重音符号,句子段落等的发明
p121哥伦布,原住民
p123 对美洲的各种误解
p193 哥白尼理论与当时的境况
p315清教徒概念
【一个革命思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不相关的利益”的强有力支持,而唯有军事力量能保证这一思想不被消灭。】
【对于“不可挽救的大事”,不值得动怒。】
【的确,解放是一切革命最明显的诱惑。】
【福音传教士所谴责的“德行”每天都要消耗金钱、时间和精力。弥撒是免费的,但纪念人一生中重大事件的活动却需要花钱,如孩子的洗礼和第一次圣礼、婚礼、临终仪式和购买墓地。】
【物质的原因固然会引起战争,但战斗的激情远远不只是要夺回财产或报仇。16世纪宗教信仰的实质现在很难吃透,因为此后发生的千变万化使人的心念脱离了拯救灵魂的目标。信仰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它分成了不同的分支,强烈的程度也被冲淡了 现在人们轻松的谈论别人(或自己)的宗教倾向——就像它是一种饮食或运动方面的爱好。】
【在16世纪和更早期的时候,曾有一些无神论者,但是,不相信是一回事,可以把它'解释为一种变态的邪恶;没有信仰却是另外一回事,它使信教的人更加不安,尤其当这种现象被视为习以为常的时候。信仰一旦失去了它的单一性,它在生活中的中心作用就随之消退,人们因此会失去和天下人享有共识的感觉。如果周围的人都理所当然地接受一些根本性的思想,它们就一定是真理。对多数人来说,这是最令人安心的。】
【宗教这个词有许多不同的用法,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但不能说“有一个上帝”,因为上帝和与他有关的东西独一无二,正如今天没有人说相信“一种物理”一样;物理只有一种,人们自动地把它看作对现实的再现。】
【出于同样的意图,一些现代神学家说相信是“信仰的中断”,其实就是异端,因为“相信”意味着对于信仰的对象做出陈述,或进行思考,这样,人就不能全心全意地去接受信仰。这个观点其实来自5世纪的圣奥古斯丁。】
【现在使用的一个术语“灵魂永生”,许诺的是一种不那么明确、无形的和脱离肉体的幸福。……在后来几世纪才流行起来。】
【温和与明智同当时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在16世纪,无论谁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家,都不是因为受了加尔文的启发。】




*【……所有这些现象都来源于特伦托改革。但是,不应因此而认为……属于一股向着由科学主宰的世俗世界发展的潮流。事实正相反,教会的分裂说明对超越物质世界的寻求又抬头了。】

【有些事情后人做得到,是因为前人为他们打好了基础,……】


【在此值得注意的主题是自我意识,它与个人主义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个社会或政治条件。比如一个坐牢的人,个性几乎全部被封杀,但是个人意识还是很强的。个人主义因为与其他人共处而受到限制,自我意识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几百年来,对自我的研究越来越深,它的深度和广度似乎是无限的。】





【说到获利,15世纪已经出现了版权意识的萌芽。】
【然而,这种便利是有代价的:书削弱了个人和集体的记忆,把智力分成了不同的方面,由此产生了许多专业。】p78
【自15世纪晚期起,随着个人主义的抬头和行会精神的减弱,脑力劳动者开始靠才能,而不是靠保密来保护他们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
【19世纪以前,一切艺术都必须符合道德。在那之后,艺术才开始与道德意义、创作人的道德观以及公众的期望完全脱节。】


*【在艺术的巅峰时期,往往是先实践,后理论——先有作品,然后才有概念。】



【思想其实就是文化的所在地,或者说是所在地之一。】

【如果上帝想让人发现新大陆的话,他就不会把它藏这么多年。】


【常有人说,这条陆上通道由于土耳其人于15世纪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而被切断了。80年前,一位美国的学者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嘲讽。土耳其人不会愚蠢到要切断一条可以给他们带来税收的通道。】
【“天生”不过是一种比喻。】



【乌托邦一定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样才能解释它为什么长期未被发现,未曾被外部世界的恶习所侵蚀——这却在无意中暗示一个好的共和国是多么脆弱。】


【粗俗的笑话是老笑话的翻版,这样的翻版永远是受欢迎的。】
【但是即使理想没有事实作依据,要想击破理想还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在宗教战争中,蒙田拒绝加入任何一派,这几乎和加入其中一派同样危险。】
【如果一个作家不用担心书的销量、书评的评论和公众对他的“形象”的看法,他要做到真诚就容易多了。】


上图描述:*【与此相关的是,在莎士比亚之前,喜剧中没有个性或角色,只有类别。表现的伟人由于某些明显的特征而彼此不同,但并没有因为具有复杂性而显得独特。】
【尽管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恋母情节是什么意思,但谁也不知道俄狄浦斯杀死父亲之后又娶了自己的母亲有何感想。他后来的罪恶感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罪恶感,不是关于具体事情的罪恶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希腊悲剧屎,说不用管人物,行动和情节最重要。简言之,当时个人主义的主题尚未完全传播开。】
人物角色,莎士比亚,起源,希腊悲剧的一般意义,个人主义与戏剧



*塔索【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但贫困潦倒又吊儿郎当。】
【如同前面表明的那样,几乎任何创新都有先驱。所谓新的作品或艺术风格并不是说它是绝对空前的,而是因为它的创新性是明显的,有力量的。】
*【不管怎样,据说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事物崇拜热”其实已有700年的历史,……】



【简言之,到了17世纪中叶战争结束的时候,西方在公共生活世俗化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西班牙贵族只跳缓慢而庄严的舞步,而有响板伴奏的加利西亚舞这类的舞步是下等人跳的,随着节奏越来越快,舞步越来越疯狂,但他们并未因此而丧失尊严。】

【新思想与其说是在与愚昧做斗争,还不如说是在与牢固的知识做斗争。】
【所谓智慧并不是在思想和心之间做选择,而是了解它们各自的位置和限度。】
【这正是困难之所在。科学越有用,“自然”和“心”就越不容易感到自由。】



【……他补充说:“心有自己的道理,是理性所不知道的。”这里的心不只是情感的所在地;它代表的是笼统的欲望,采取行动的冲动,而理性是执行其中某些冲动的有鉴别能力的仆人。】
【但是像所有的时代一样,制度其实并不制度化,并非一成不变。】
【他的遭遇极好地证明了一条真理,即科学要得到蓬勃发展,首先必须成为一种体制。】
【社会很少遵循自己的预订计划,因此很难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之间进行比较,做出的评判往往难免有误。】


【在评价神权理论时,不应忘记后来出现的人民主权这一教条不过是把君主专制从一人转到了多人身上。】
【但人们可能会忘记,轻率地做出理智上的判断同样不足取。】
【自柯勒律治以来,人们只注意研究哈姆雷特的性格,却忘记了他的处境。】
【没有戏剧性、不够惨烈的失败会使人淡忘在那之前所取得的成就。】
【任何形式的迫害都意味着迫害者对思想的力量深信不疑,哪怕只是随口说出的话。】
【被压迫者要求给他们以自由,这当然不会搅乱社会秩序;但是要把自由给别人可就太危险了!】
【随着礼貌的粗疏,情感也没有了节制;也就是说,情感和起因之间失去了比例。】
【皇家出资帮助美化世界是君主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主国家则对是否应担起这个负担一直犹豫不定。】
【但是,这些人类的通病和错误要达到悲剧的高度,就必须影响到地位高贵的人。如今这条格言被推翻了,信奉民主的人认为一个推销员之死同李尔王之死一样可悲。此即个人主义的理论——所有人都同样重要。这是把政治的前提适用到审美方面。如果人的感情基本一样,那么对其在任何压力下的状况的描绘必然在观众心中激起同样的情感和自省。】
【把一部杰作变为儿童读物等于卸除了炸弹的引信。】
【没有哪种智慧的思想能涵盖一切,特别是当思想只是通过只言片语来表达的时候。】
【其实,人类行为方面也是一样,在压抑、克制自私和兽性的显著表现方面,概念只有消极的价值:所以,文雅的态度是自我压抑、自我克制的良好的产物。但是,行为方面一切动人的、仁慈的、可爱的表现,一切亲切和友谊,必定不是来自概念。如果来自概念,“我们就会觉得是故意的,很不正当”。所有人性的伪装,都是反省思维的结果,但是,它不能经常保持连续性。】
【对公共人物来说,记者是反复无常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