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茶
在广东,一日三餐都有人品茶,尤以早茶最重要。每天早上,从街边撑遮阳伞的早点摊子到装修精当的茶楼,每张食桌上必摆着一壶茶。深红的茶水在每个顾客的茶杯中冒着微微的热气,呷一口茶润喉暖胃,开始品尝点心,点心是食桌上的主角,因而是吃早茶,而非喝早茶。正如在我们那,去参加酒席,永远都说去吃酒,原因我想是喝比吃更讲究一些,吃更粗糙,更原始,酒席上有平日吃不到的丰富的菜肴和酒水,所以它干脆囊括了喝。另外,南方人大多不怎么嗜酒,酒在酒席上只是个背景。
言归正传,早茶的点心有干和湿两大类,干点有包子、粉果、饺子、酥饼等。包子和饺子到了这里做了一点改变,例如包子基本上是甜或者甜中带咸的馅料,我至今都不习惯。饺子则是半透明的水晶饺子皮包着香芋、虾仁,有糯性。粉果主要是肠粉与河粉,肠粉在街边的早点摊最常见,普通的做法乃舀一勺米浆(比北方煎饼的面糊稀一些)倒在不锈钢的屉子里,铺匀,加鸡蛋的则把敲下的鸡蛋搅开,与米浆融为一体,还有加肉末和绿豆芽的,然后放进抽屉一样的蒸笼,等几分钟。在这个当儿,摊贩不停的准备下一份肠粉,三五分钟后抽出屉子,用刮子刮起肠粉,浇上酱油和香油,撒点葱花,盛在椭圆状的碟子里,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肠粉名字不甚雅,却是庶民以形取名的习惯。还有一种布拉肠粉,招牌上冠以秘制的名称,屉子底下铺一块纱布,米浆泼在纱布上。屉子是木制的,较普通的更大更宽,泼洒米浆的动作幅度也更大。河粉吃的路子就要宽许多,带汤的有牛腩河粉、猪手河粉,干的有素炒、肉炒河粉,除了作早点,亦可当正餐的主食。吃粤菜,通常会要一个炒河粉。炒河粉看似简单,实际上颇考验厨子的功底,这一点和扬州炒饭类似。河粉出自广州沙河,故名河粉,在福建称作鬼刁或贵刁(音似),南洋一带也有河粉。其有粉的内在,挂面的外形,但劲道不如米粉,我不喜食。河粉的来历有几个版本,其中一个和清廷有关,说给慈禧做饭的御厨逃出深宫,流落到广州沙河,将河粉传授给了一对平民夫妇,然后流传至今。
小时候听到过外面的人讲外面的人煮粥还放虾米、鱼片、猪肝甚至腥味十足的黄鳝,觉得不可思议,如何下得了口?及长,来到外面,吃这边的粥,并不觉着不能下口,而且颇喜欢。街边早餐铺熬粥和拉肠粉是两大阵营。将已经煮好的白米粥按量盛入砂锅,武火猛煮,放入各种荤食:勾芡过的草鱼片、带有血丝的黄鳝、腌制过的猪骨、还有著名的皮蛋和瘦肉;也有素的,例如菜干粥。白粥在他们只是中间产品,而在我们是每日早晨的主食。有专门经营熬粥的食肆,声名在外的有潮州砂锅粥。
每天在茶楼喝早茶的大多是本地长一辈的人,他们有闲情,和几个熟人围桌闲聊,名曰吹水,茶水完了再续,依此下去,大半个上午的光阴就在起起落落的杯中过去了。若在假日,年青一辈的,很多还在沉睡中,他们三更时分才结束斑斓的夜生活。而夜生活之烧烤,又是这边不容忽视的一道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