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后的“叛逆期”
查看话题 >【只工作不上班生活2】城市漫步,「应对主观时空扭转」的好方法
上一篇讲了只工作不上班系列关于「吃」的福利。这篇讲讲关于「出行」的。
01
淡季旅游就不用说啦,价格绝优惠。


像是一般旅游景点的门票,周末一般都是正价,工作日去不仅门票打折,最重要的是,不用人挤人,可以以悠哉悠哉地欣赏美景。
像国内或国际长途旅游,错开出游高峰期,无论是机票还是住宿,都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还有一种不花钱的硬核方法,就是逛所在城市的公园、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植物园、爬山等不需要门票的场所。
这些景点其实是政府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打造的,是提供给市民免费享用的福利,只不过我们平时工作太忙了,网络太吸引人了,没心思停下来好好享受。

图片来自豆瓣:困在slin
除此之外,像一般城市都会有一些没被完全城市化的古村落或街区,去这些古迹逛逛,是深入了解一坐城市前世今生,感受一座城市历史文化气息的好方法,偶尔还会带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喜。
像是深圳的南头古城以前叫新安古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冬瓜等地长期底数南头古城管辖。

还有,位于深圳东部龙岗区大鹏镇的大鹏古城,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古城,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鹏城”的简称也来源于此。

大鹏所城原为防御海盗、倭寇侵扰而设,康熙年间有改为大鹏水师营,成为一个管辖珠江外洋东部海路的海防军事机构。鸦片战争期间,在抗击英国侵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像“一街两制”的中英街,凤凰古城之类的,感兴趣的都可以逛逛。
02
在知乎高赞回答「人生最重要的三种能力,不是读书能读来的」中,作者提出的第三种能力叫「应对主观时空扭转」的能力。
「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
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
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把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
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
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
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
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
你可以尝试出国旅游一个月,下班回家走一条陌生的路,周末去看从来没看过的音乐剧,或者来一个gap year。
这些都是走出“舒适去”的方法,只要你有“摆脱舒适区”的意识,生活处处都可以对抗「时空扭曲」。
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就能延长主观生命。
03
所以,在你“熟悉”的城市漫步,去一些不常去的地方,做一些不常做的事情,就是对抗「时空扭曲」的好方法。
这不但不会花费很多钱,还会带给你丰富的体验。
特别是长期996的奋斗儿,下班回到家,基本累瘫了,看会剧玩会手机然后就睡觉了。
一天就这么过去,一天天也这么过去了,然后不禁发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
在离开职场休息调整的这段时间,我真的觉得一个月变“长”了,当我回想起上个月做了什么时,我还真是能列出自己做过的几件事情;
而如果放在之前上班时让我列出上个月做了什么事,我得使劲想想。
可能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