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豆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你好,我是蔡德安。
我一直在运营一个公众号,叫陈默晨。
‘陈默晨’这个公众号从二零一六年成立至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陈默晨’也发生了很多版的改变。
一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初心,只是为了把所写的文章在某个私人的地方而已。
现在,这个地方变成了我与我的粉丝的秘密基地,在这里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同时也与粉丝发生互动。
截至目前,公众号的留存粉丝是57个,其中大多数是从我的朋友圈或是知乎的交友圈来的,来的目的大概是好奇大过于对我的认同。
但事实上,还活跃的,可能只有不到10个,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状况,虽然也跟公众号的大环境有关,但我更认为的是,是我的个人的问题。
对于粉丝们,我总感到非常抱歉,因为我并没有经营好这个属于我们的‘秘密基地’,由于我的懒惰与自身限制,所以我无法给予我的粉丝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们再也不愿意来这个秘密基地,也可能忘了我们曾经的秘密。
再次表示抱歉,让你们失望了。
接下来,我依然想说,把我所写的文章分享到豆瓣上,豆瓣上有一群和我一样内心柔软的人,他们像我一样迷茫而孤独,所以我想通过我的分享给予他们一些借鉴思考,从而重新认识自我。
感谢豆友们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2019年11初从广州回到厦门,回来的原因是因为家姐帮我还清了部分的债务,作为交换条件,我必须回来,至少生活上的开支可以减少。
回到厦门后,我开始找工作,可能接近年尾,并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所以选择了做兼职,但是依然没有稳定的收入,直到12月24日才开始了正式的工作,而自己本身已经没有任何的收入及储蓄。
因为感觉自己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来越严重,到医院做了检查,在查出已经患有中度抑郁和中度焦虑之后,还被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人格缺陷——边缘型人格障碍。医生说,人格缺陷是无法被外物治疗的,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强大的内心,才能免受人格缺陷所带来的苦痛。
接受了药物治疗后,我经历了头痛、失眠、恶心、嗜睡、过敏、性功能缺失等过程,一次次的换药才换来精神暂时的安稳。
除此之外,再加上复杂的家庭环境,这一段时间,我过得不太好。
当然,我不是希望获得谁的同情,而是在讲我现在的经历。
也是在这段治疗与等待上班的期间,我完成了我的《与孤独为邻》的修订,并印刷了十本,分别寄给我的朋友,希望他们给我意见,并在书中夹着一封给他们个人的手写信,把我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都细细的说了一遍。
期待完成修订的《与孤独为邻》能被认可,如果被认可,接下来我会找主编或出版社进行出版。
目前还余一本书,如果有感兴趣的粉丝,可以私信我地址,我这边会快递过去。

我现在有个想法,想帮助那些跟我一样处于孤独、迷茫的人,给予他们一定的慰藉及帮助。
就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活,该如何去谈恋爱一样,我希望这个探索的过程并非是个人的,而是与他人进行分享的,以此来自省。
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基础的社群加内容。
社群为微信群聊,把感兴趣的人拉进去,在每周六进行一次语音连接,以我为主持人,对一个话题,每个人进行分享与提问,每次语音的人不超过十次,需提前报名,时长为半小时。
结束后再由我进行总结,发表于公众号。
这是一个测试,如果这个形式是被大众所接受,认可的,那我希望这个形式慢慢演变成一个社交APP,为少数渴望获得灵魂充裕的人提供一个平台,限制人数进入,做一个干净释放心灵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会劝我不要干这种蠢事,吃力不讨好,还不被市场大众所理解,因为市场上,大多数的社交APP最后都变成了带有颜色的社交区域。
如果有兴趣的粉丝,麻烦私信留言给我,我这边会给你发群的二维码,通过扫群的二维码加入到群聊。
我想告诉大家的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过得不容易,像我现在,一天只吃一顿饭,因为我要治病、还债等,为了省钱,我只能如此。
但即使如此,我无数次的想自杀的情况下,我依然完成我的书籍,依然试图去做我想做的社交内容版块,依然热爱生活,依然渴望获得认可与爱。
我爱这个世界,也爱着这世界上的所有的人。
所以我总是劝我朋友们,勿忘初心,即使这个社会给予你再多的不美好,你依然要相信自己。
坚持自己是错误的吗?我们难道只能接受现实的压迫?
可是人生不是非生即死吗?
我常常在想,与其苟且,不如向这个现实发起挑战,即使输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努力过,我还是我,我并没有失去自我。
期待你的尽快来信,愿你一切顺利。
你的好友:蔡德安
2019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