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什么饮茶文化吗?

八都老茶馆
中国是茶的故乡,喝茶自然成为皇亲国戚的尊宠,也成为乡野鄙夫的“嗜爱”。
偶然的一次采风,我邂逅了八都老茶馆,老茶馆矗立在老街的中心路口,是一座典型的两层木板排山房。老茶馆如同一个花甲老人,20多年的烟熏火燎,使他看上去有些斑驳和黝黯。他静静地等待着年老的、年轻的茶客前来探视,给他带来喧闹和笑声。



茶馆现在的女主人叫周九英,据她介绍,老茶馆原是她姐姐周春英在经营,由于年纪大了,再也受不了早起熬夜的日子,便把茶馆转让给了她弟弟。由于收入微薄,弟弟也不愿干,总想着关门谢客。舍不得家族传承20多年的老茶馆就此消亡的妹妹周九英便接手了。
过去交通不便,散居在偏僻山村、深山老林的农村约定成俗选择一个集中的地方形成集市。八都镇地处吉水、永丰、峡江三县交界,成为三县十余乡镇集市贸易中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集市是农村人采购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或者自销农副产品的重要场所,俗语称之为“当圩”或者“当街”。每个集市都遵循十日九圩的惯例。有的以农历的一、四、七为圩,有的按二、四、六赶集,有的逢三、六、九当街,一些生活在几个集市之间的农民,便可以左右逢源,几乎天天有圩当,有集赶。

八都镇是逢双当圩。来八都老茶馆采风的日子刚好是圩日,老街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老茶馆的生意自然比平时好很多。小坐一会,不时的看到有人走进茶馆,喊着“九英、九英”上茶。
周九英个子不高,身材小巧但做事很麻利。不管是汲拉着拖鞋的老汉,还是穿着整齐的耄耋老人;不管是裤腿沾满泥巴的中年汉子,还是抱着孙儿凑热闹的老大娘,周九英总是热情地迎上去摆好凳子招呼着坐下,不用两分钟,冒着热气的茶水就端到你的面前。


在老茶馆喝茶很便宜,一杯喝不完的茶一块钱,一碟小吃也只要一块钱,两块钱你就可以“霸占”着位置呆上一整天。茶馆里提供的小吃有花生、兰花根、芝麻饼、瓜子、薄荷糖......就着小吃喝着热茶,老茶馆每天上演着人生百态。赵老汉是这里的常客,由于家离老街不远,当圩那天他就骑着三轮车载着自家种的蔬菜到菜市场卖掉,然后雷打不动坐在靠近角落里的那个位置,默默地喝着茶,吃着花生,暗暗地看着谈笑风生的茶客,一坐就是一上午。他告诉我,孩子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家里只剩下他们两个老人,有时他也会带上自己的老伴,在茶馆里来坐坐,散散心。
老茶馆并不寂寞,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小小的茶馆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一杯茶,浸润的是人间冷暖,一席话,谈论的是百家故事。相识的伙伴,围坐一桌,一边嘬着浓黑的茶水,一边在这里胡吹乱侃;谈着小生意的老板,总是蛰居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小声地交谈着;最快乐的总是那些衣食无忧的大爷大妈,一副纸牌,可以让他们拼杀出爽朗的笑声。

东西南北中,这“中”就是老茶馆,因为这里,有他们向往的“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的自得其乐的洒脱和率真;有他们“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的老哥老姐絮絮叨叨相识恨晚的情怀;有他们“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的忘却烦恼,肆意放松的放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