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根廷之旅(5)——贝隆夫人艾薇塔博物馆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晴
从雅典人书店出来,我们就在旁边的餐厅吃饭,这些年国外生活养成的习惯,如果找不到什么特别好吃的那就选择意大利餐,披萨和意大利面条还是很适合我的口味的。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看人来人往,享受南半球的夏天。旁边还有阿根廷的街头艺术家在作画。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出租车很便宜,起步价只要差不多人民币8元左右,我本想走过去,后来想下午还有行程计划,节省体力,打车过去。司机很熟练的把我们拉到一个院子门口,像是一个咖啡厅,抬头看到一个招牌才有艾薇塔的头像,参观完我才知道,这里其实是博物馆的后院,很多阿根廷人在这里喝咖啡,我寻找购票的地方,一个热情的阿根廷小男孩儿给我指引。



在来阿根廷之前,我的准备工作还是充分的,通读了一本《阿根廷史》,还有一本《布宜诺斯艾利斯》传,里面了解了一些贝隆夫人的历史,当然更早的了解这位阿根廷的传奇女性还是因为好莱坞哪部著名的电影《贝隆夫人》,以及那首著名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歌曲,每次世界杯比赛阿根廷队被淘汰的时候电视上总会放这首歌。
今天的贝隆夫人已经和马拉多纳一样成为阿根廷的符号人物,她的头像就被印在100面额的阿根廷货币上。贝隆夫人原名玛利亚·伊娃·杜阿尔特·德·贝隆,1919年5月7日生,她的母亲是一个未婚裁缝,和一个农夫生下五个私生子女。艾薇塔是其中之一,她从一个舞女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当时年仅26岁,她1952年7月26日去世,享年只有33岁。在如此短暂的一生中,生命波澜起伏,堪称传奇。
























在贝隆夫人的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大量艾薇塔生前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在她去世的时候,阿根廷70多万人赶来送葬,场面空前,在葬礼上有16人因为拥挤丧生,即使后来她的丈夫胡安·贝隆总统被推翻,但是对艾薇塔的崇拜不断,她甚至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化身。
艾薇塔的童年是不幸的,她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善良的女裁缝,痴情的爱上一个有妻室的农场主,为他生了五个孩子,以为这个男人会照顾她们母子一辈子,没想到在艾薇塔还在襁褓过程中这个狼心狗肺的父亲居然遗弃了她们,五个孩子从小在贫寒和被歧视中成长,经常因为私生子的身份被侮辱。她因为身体瘦弱还被起了一个“小瘦子”的绰号,我有时候在想艾薇塔的过早去世是不是和童年这种营养不良有关。不过艾薇塔小时候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却有大志向,立志要成为阿根廷的大人物。在博物馆里面我看到了一组艾薇塔家人的画像照片。






在当时的阿根廷社会,提供给底层人向上攀升的机会很少,特别还是一个女性,那个时代女人想要成为光芒四射的大人物就是成为明星,1934年15岁的艾薇塔遇到一个生命的转机,当时阿根廷的著名歌手奥古斯汀·马加尔迪来到她的家乡演出,那个时候的艾薇塔敏感的认识到这是自己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长相漂亮的她主动投怀送抱,以身相许,条件是请这位明星带自己去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过抵达首都后不久,已经有妻室的奥古斯丁很快就抛弃了她,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艾薇塔从被抛弃的悲伤中走出来,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她游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的酒吧、剧院、宾馆,穿梭在各种权贵男人之间,一次利用自己的身体和爱情,抓住一切向上攀爬的机会。她从母亲的悲惨爱情中得到教训,这些男人都是一些好色之徒,她也把他们当成自己利用的工具,也是因为她天生丽质,很快艾薇塔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为风靡阿根廷首都报纸杂志的女人,成为阿根廷响当当的娱乐名人。她出演电影,特别偏爱那些历史上的女政治强人,比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俄国叶卡捷琳娜女皇等等,这样的电影实践,也培养了她的高贵优雅的气质。











艾薇塔作为明星的八卦新闻和生活经历伴随着她一生,但是我总觉得在一个普遍不公正的社会里面,一个底层人不惜一切的想要改变命运的那份执着无可厚非。在艾薇塔博物馆里面有很多艾薇塔生前拍电影时期的明星合照,她主演的电影的片段,却是飞。彼时的阿根廷,在二战期间也是躁动不安,失业率激增,劳资纠纷严重,饥荒和暴动正在有可能把这个国家推向崩溃。1943年6月,阿根廷发生了军事政变,军人出身的贝隆上校在政治舞台上展露头脚,他痛斥阿根廷上流社会的各个阶层,艾薇塔深深的被这位上校的演讲所吸引,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嫁给这个男人,而当时贝隆也处于丧偶的单身状态,他们迅速热恋起来。















胡安·贝隆也是一位很有魅力的领导人,他与艾薇塔的相恋要抵制住世俗中很多压力,艾薇塔成为贝隆的形象设计师,极大的提升了贝隆的公众形象,但是当时阿根廷的上流社会对于舞女出身的艾薇塔和她代表的阿根廷底层势力有很大的抵制。尽管饱受争议和压力,两个人还是在1944年1月22日结婚了,当时贝隆49岁,艾薇塔25岁。
在艾薇塔博物馆里面能看到大量衣着光鲜的艾薇塔陪伴贝隆上校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的照片,也有她和底层人民在一起的亲民秀。她优雅的举止与时尚的穿着都成为那时人们争相效法和热议的对象,这是一对类似中国的蒋宋联姻,美国的克林顿与希拉里的政治夫妻组合,既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政治上的盟友。





在艾薇塔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大量的贝隆夫人生前穿着的衣服,有些衣服已经定格在历史的照片中,这些设计新潮的服装也因为艾薇塔走入历史,成为经典。
从政后的艾薇塔,以阿根廷第一夫人的身份从事公共活动,奔走于学校、医院、孤儿院、工厂,关注底层社会的福利保障、老公待遇和教育等公益问题,在艾薇塔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大量贝隆夫人和底层人民在一起的合影,这也是为什么她身后葬礼上会有这么多人自发前来悼念,她在那个时代给予了大家希望和温暖。

在这种强烈的崇拜氛围中,艾薇塔的声望甚至超过了贝隆总统,人们相信她、效法她、追随她,觉得她带来了改变生活的希望,甚至很多家庭把艾薇塔的肖像和基督耶稣摆放在一起。艾薇塔本身因为是演员出身,也非常善于和新闻界打交道,长袖善舞中不断地推高自己的影响力。当然阿根廷的国情是复杂的,许多政治承诺兑现起来并不像说出来那么容易,这也埋下来后来人们对贝隆主义和艾薇塔巨大的争议。














艾薇塔在巨大的政治声望中萌发了更大的政治野心,她不满足于只作为第一夫人的外交形象,想要更大的政治空间,她盯上了副总统的位置,当时军人在阿根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军方强烈的反对艾薇塔想要迈进总统府的举动,艾薇塔则寻求在国际社会拓展支持度,她策划了一个长达数月的欧洲之旅访问了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各国,凭借其卓越风姿,迅速征服欧洲,欧洲媒体盛赞她的访问是“彩虹之旅”,盛赞她是“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难中的钻石”,这种风头如同当年宋美龄访问美国所引发的轰动。这也是阿根廷外交史上一段华彩的记录。
就在她生命的巅峰,没想到死神会意外的降临,就在她的“彩虹之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艾薇塔病倒了,她不得不放弃英国的行程,甚至不能坐飞机,而是改乘轮船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卧病期间,她仍然坚持工作,发表演讲,接待国内外友人,并且为阿根廷妇女争取到了投票权,创办救济穷人的基金,协助打击腐败等等。甚至人们认为当贝隆1949年再度当选阿根廷总统后,与其说是贝隆的胜利,不如说是艾薇塔的胜利。
1949年1月9日,艾薇塔在出席一个剪彩活动中晕倒,她被确诊为子宫癌,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国范围的恐慌,人们害怕失去这朵玫瑰,甚至很多家庭为女孩取名艾薇塔,让这个名字成为阿根廷又一个文化象征1952年6月4日,已经重病缠身的她坚持要出席丈夫第二次的就职典礼。她靠一个由金属网构成的盔甲支撑着身体的平衡。显然,她已经到了疲惫到了极点。 7月26日晚8点25分,她将贝隆总统叫到病床前并对他说:“我这一生,只有生病时才会流泪。”并轻轻地对贝隆说:“小瘦子走了。”这一年,她刚好是33岁。
在艾薇塔博物馆里面我看到了葬礼的录像,这是阿根廷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国丧。1952年7月26日的当晚,阿根廷国家电台的广播员声音哽咽地向全国宣布:“艾薇塔·贝隆———国家灵魂,民族的精神领袖逝世。”一种悲痛顿时笼罩了整个阿根廷,阿根廷的生活停止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阿根廷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火车、轮船显得异常的拥挤,不少人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只是为了送别他们心目中的“玫瑰”。吊丧那天,70万人向艾薇塔的灵柩致哀,人们反复喊着“艾薇塔”的名字,有的人当场哭晕过去,有的拼命去吻她的玻璃棺,16人因为挤撞而丧生。政府为平息局势,不得不出动军队维持秩序。为了哀悼她的离去,政府宣布全国服丧。
我到阿根廷的第二天,参观了这座艾薇塔博物馆,借助实物和查阅的文字资料,了解了这位“阿根廷玫瑰”的一生,从贫寒的底层到阿根廷第一夫人,在33年的人生中充满了戏剧性。贝隆总统的政权在1955年被推翻,阿根廷的历史沉疴,让这个国家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充满坎坷,但是贝隆夫人却超越了历史的时光,成为阿根廷的文化符号,甚至走向世界,经典的音乐剧至今还在歌颂她的传奇故事。走出艾薇塔博物馆前,我看到了在显要的位置陈列的那件著名的衣服,左胸戴着玫瑰花的那件礼服,穿着这件衣服的贝隆夫人留下了非常经典的一张照片,斯人已去,再看这件礼服,让人遐想许多,一位传奇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和她卓尔不凡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