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他说完我的故事,他笑了,说你怎么证明?
我感觉都白说了。 你跟一个人说了一个事,讲了一点道理,然后对方问你怎么证明,你有实际案例吗?你有成功案例证明吗?你成功了多少? 其实对方在提这个或这类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起身走人了。 当对方从这个角度问你的时候,一般表示对方已经完全不在你的思路上了。 每个人说一个事,或者一个道理,都有一个因果思路,或者是逻辑因果,或者是情感因果,而听TA说话的人,在听TA说话的时候,需要在自己脑力里临时复制出来跟对方一样的思路,无论是逻辑思路,还是情感思路。 这个听的人,需要从这个自己复制过来的思路里面,按自己的方法,找到这个道理的优点,或者缺陷,或者致命BUG,然后,最重要的是,用对方讲的因果,或者用对方举的例证,来给出更好的,或者完全不同的解释,以及证明,来证明对方的道理确实是对了,或者一定程度不太对,或者完全不对。 所以,这个事儿其实是,听的人,在因果分析方面,以及例证分析方面,是否有正在讨论的这个事情的,能够强大到跟对方一样的分析判断能力。 通俗的讲,如果是讨论社会问题、情感问题,就是听的人,懂不懂事,有没有基本常识。而如果讨论专业问题,就是看听的人,有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是不是足够专业。 说两个比方,一个到了谈婚论嫁的女生,找到一个男生谈恋爱,女生跟男生说了城里某个小区不错,距离菜市场也比较近,附近的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从小区跑来跑去很可爱,男生听完说,最近猪肉价格涨了太多,他去菜市场看完都觉得肉价太贵了,他觉得正辅应该好好调整生猪行业的做法和政策,应该有人对这个高价负责。女生听完这个男生的回答,基本可以再喝一口饮料就走人了。 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男生脑子里没有完整复制女生的思路,而是随便找了几个词,然后开始构建自己的思路,然后就觉得女生是在按照自己构思出来的思路在说。当然,这还是比较好的。更差的是,男生只是被女生激发开启了说话模式,至于到底自己该说什么,以及到底对方是啥思路,自己基本没太考虑。 再一个比方,一个人给另一个人,讲分析一只股票价格的涨跌,讲的人讲完自己对这个上市公司的产品、技术壁垒、市场份额、营销手段,以及未来几年市场变化后,听的人回答说,你炒过股票吗?你炒股票挣过钱吗?你挣过来多少钱?这个讲的人,或者可以走人,或者可以开始讲段子了,比如庄家坐庄内幕之类的。 即使讲的人真的知道后续的资金盘面的操作,但给这个听的人,没办法讲了。在逻辑思路方面,这个听的人显然跟不上了,大概没办法在脑子里完整建立讲的人所说出来的这个上市公司的逻辑思路,以及从这个讲的人的思路里找出来这个上市公司的整体生意流程里找出来亏损点与盈利点,尤其是,这个讲的人的思路中的不太对的地方,或者特别有道理的地方。 嗯,良好互动的聊天的难度在于在脑子里复制对方的思路,无论你是否同意对方的思路,但是你复制对方的思路,然后用对方的话语证据,从对方的角度,来跟对方聊,一直聊到对方有收获,知道自己对了或错了,这就会建立基本的沟通,然后才能让对方有你真正理解他的感觉,然后对方会开始产生情感,比如觉得你在尊重他,然后这个情感会把他带向跟你的下一次聊天讨论。 虽然很难,但是真的听懂对方的说话,而不是你觉得的对方的说话,这个,对你跟人聊天,以及以后一直发展到各种合作,是很必要的。 但这个确实比较难。需要你大量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