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媛到录情色减肥广告,成长面前,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也一地鸡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nZMW4tGVxXW5s6YxGQ82w

WhereHaveAllTheFlowersGoneTheBrothersFour-GoldenAnniversary
追求自我,追求梦想,哪里有什么一帆风顺、有如神助,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遇言姐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播出到第三季,从大女主爽剧走向鸡毛的日常和时代的暗涌。
一项扑朔起伏、反复不定的事业;
一名分分合合,黏黏糊糊的前夫;
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亲爹;
一个冲冠一怒不认钱的亲妈;
一个穷困潦倒壮志难酬的经纪人;
一个刚建立友谊就翻脸的合伙人。
该破旧的藕断丝连,该立新的道阻且长,间中还夹杂着鸡零狗碎、颠三倒四的生活戏码。


山雨欲来的1960年,各种思潮初露苗头。
电视剧将镜头逐渐拉远,聚光灯下不再仅仅是一个主妇大翻身的家庭剧,而是不着痕迹带出了冷战爆发、女性主义、种族平权、反战运动、言论自由、左派思潮等等60年代的标签。
而处在历史微妙地带的米琪一家、自知或不自知被卷入浪潮的人们,正在为着或主动、或被动打翻的旧有生活焦头烂额。
他们一边渴望着变化,一边对变化手足无措。
同时又相辅相成,推动彼此。
这就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IMDb评分8.8,超过第一季和第二季。




非典型渣男V.S.非典型甄嬛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50年代末期,在曼哈顿的一个体面的犹太家庭中——
父亲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系终身教授,母亲是有教养有品味的石油家族大小姐;
女儿米琪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制衣厂小开,25岁已经是一儿一女的母亲,过着典型的上西区名媛生活。

从不输人的米琪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打理着“主妇”这项工作。
比如,在丈夫入睡后卸妆,在丈夫起床前化妆,天天如此,周而复始;
比如,10年来每天测量腰围、腿围,不允许丝毫放纵;
比如,无条件、全身心,从精神到行动,支持丈夫的一切决定,哪怕是不靠谱的决定。
这样的麦瑟尔夫人堪称当时代的完美女性。
如果举办一场主妇考核,她绝对是哈佛级的成绩。


米琪的老妈照着自己的样子培育米琪,米琪又按照同样的路子培育自己的女儿。
在电视剧一开头,我们就看到米琪和老妈两个人在量小婴儿的头围。
她们担心孩子的脑门太大,担心她的两只眼睛不对称,又盘算着以后把娃带去巴黎整鼻子。
由此可见,“女性必须要漂亮”、“女性必须嫁得好”、“女性归宿是婚姻”这种种思想在这个中上产家庭中是多么根深蒂固,代际相传。

原本沿着轨道精准运行的生活,随着丈夫乔尔的出轨土崩瓦解。
得知女婿有外遇后,米琪父母的反应是天——塌——了。
母亲掩门痛哭,父亲则告诫女儿:
穿条你老公喜欢的裙子,去把他弄回来。

“弃妇”米琪发觉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在脱口秀艺人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同时开始思考女性的地位、理想、使命等等这些她从未想过的社会问题。
作为大女主的米琪按套路应该是搞事业、嫁男神,风生水起到让前夫自愧眼瞎、悔不当初。
然而,《麦瑟尔夫人》的妙处在于——
乔尔不是个通用渣男,他在分居之后仍然惦记着米琪,千方百计照顾前妻一家的生活。
米琪也不是钮祜禄氏,她对男性没有恨,也不会被谁伤害,她的成长更多是自我觉醒。

更有意思的是,目睹了女儿在巨变中成长,米琪的父母开始审视自己。
在第二季中,米琪那个优雅体面了一辈子的贵妇老妈居然出走了。
她回到了学生时代租住的小房间,自己买菜烧水、生炉子、杀蟑螂。

后知后觉的老爸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他辞去了自己最看重的大学教职,归还了产权属于学校的豪华公寓,放弃了努力一生获得的名望地位,决定去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话说终身教授的福利简直不要太好, 就算是混吃等死也没有人能开除你,放弃了真是可惜啊)


做自己,这个代价你付得起吗?
如果说第二季是老少两代人的力量传递和独立宣言,那么第三季则是在告诉大家,成长远远不止几句口号,“做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
曾经的老爸,一边享受着女佣奉上的咖啡,一边跟嬉皮青年们大谈马克思共产主义;
曾经的老妈,一边花着家族信托基金的钱,一边质疑大学和社会没有赋予女性机会。
知行合一的结果是——
辞掉了哥大教席的父亲,拒绝了家族信托的母亲,这才发现曾经的岁月静好一半出于象牙塔内的福利,一半出于承蒙祖荫的幸运。
脱离了体制和家族,日子立马狼狈不堪。

老爸发现自己既没有能力负担一处体面的住宅,也没有能力再找到一份轻松又优厚的专业工作;
老妈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优雅和端庄不堪一击,而今的她会为在地铁上捡到一块钱暗戳戳庆幸。
失去了经济支持和社会地位,什么女权、什么独立,什么自我,什么理想,都是纸上谈兵的花架子。

两口子甚至开始怀念昔日的“腐朽生活”。
尤其是因为女性身份被家族董事会拒绝接纳,一怒之下与家族断绝关系的母亲有点后悔了。
毕竟,曾经一切都由他人做决定,衣食无忧的日子省心多了。


而米琪这里呢?
事业没有开挂,情感没有着落,从第一季就承载着主妇大翻身期待的米琪还是没有走上人生巅峰。
她的单口相声事业起起伏伏。
有时跟着黑人歌手全国巡演,仅仅负责正式表演前的暖场。

没有巡演的日子,米琪靠录电台广告维生,从殡葬服务、色情服务,到减肥药来者不拒。
辛辛苦苦挤地铁,满城跑,赚到的薪水只有35美元/周,一半付掉交通费和伙食费,还不如家里女佣的工资高。
不仅如此,酬劳还往往以两箱子卫生棉、一箱子糖浆等形式支付。


戏演到这里真心有趣。
成长不是读几篇文章,喊几句口号,是要扎扎实实脱几层皮的。
你不能一边享受着旧式的权利,一边倡导着新式的自由。
做自己不比顺应惯性容易,往往还伴随着社会的毒打。
这样的代价,你付得起吗?



没有谁能带你一路
《麦瑟尔夫人》第三季,所有事件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自我实现。
人脉的小船说翻就翻,贵人的大腿说撤就撤;
指望别人的事都落空,没人能一路让你搭车;
米琪搭上的著名歌手,前一分钟还在友谊万岁,后一分钟遭遇无情解约;
前夫哥虽然有情有义,但也有劳心费神的事业,也会爱上新出现的女人;
原生家庭一样靠不住,父母有自己发愁的问题,不是随时包容的温柔乡;
颇有街头智慧的经纪人苏西,一直也没能上演彗星撞地球,反而押啥啥不中,至今蜗居地下室。


同时,稀里糊涂走上自力更生之路的人们又在觉醒着——
米琪拒绝了极右政客的电台广告,不再照本宣科,勇于表达己见;
米琪的闺蜜伊莫金,不再指望日日不归的老公能回心转性,而是加入了学习打字速记的女性大军;
米琪的老妈,受够了不由自己的生活,仿效奶奶开展红娘事业;
经纪人苏西,在母亲死后终于与原生家庭和解,决定改变得过且过、毫无规划的生活;
就连小配角林梅也能气势汹汹地说出:"我以后要当医生。"一扫古早华裔角色不是黑帮就是妓女的刻板印象。
黑暗和光明就这样交替出现。


犹记第一季开始的时候,女主角像黄金时代的女郎一样,在雕花的豪华公寓里摇曳生姿,一大家子人衣冠楚楚,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不差金钱,不差地位。
而今的他们狼狈琐碎,手脚并用,爬满了烦恼。

追求自我,追求梦想,哪里有什么一帆风顺、有如神助,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人,只能依靠自我实现。
超脱了打爽点的麦瑟尔夫人虽然没有走上巅峰,但出离与寻找的这个过程已经足够让我们喜爱。
最后,遇言姐想说的是,米琪的衣服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种草。
那些瘦腰宽摆的连衣裙、明亮糖果色的宽松大衣,包括丝巾、帽子这些小配饰,每一件都是那么精巧别致、恰到好处。














据说《麦瑟尔夫人》每一季要制作5000套衣服,光看这些帽子、裙子、大衣,都已经足够赏心悦目了。
遇言姐说,亚马逊应该开发一下周边,因为我真的是很想要买啊。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