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真相的灰色地带

一个美丽的妇人走下楼把钱塞给楼下的小男孩,要看他手里的视频。
随后,她趁着男孩数钱的时候把视频删掉了。她指着显示屏问男孩“视频呢?”同时得意的把钱从疑惑的男孩手里抽走。
妇人为什么删掉这段视频?视频里有什么呢?
我说的正是电影《调音师》里的一段剧情。
电影《调音师》是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的悬疑犯罪喜剧。改编自同名法国短片《调音师》。原版《调音师》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
电影调音师对原版做了较大改动和扩充。他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主角都是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他们都目睹了一场杀人案件。
另外两个影片都在结尾留下了悬念。原版描述的内容在这里不再赘述。在这里对电影版《调音师》来做一个观影后的评价。

该片于2019年4月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电影开头的节奏比较缓慢,主要展示一个盲人调音师的日常生活。
主角阿卡什机缘巧合认识了苏菲,苏菲的父亲开的餐厅有一架钢琴,于是邀请他去弹奏。在长期的日常接触里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互生情愫。
电影开头给了很长的铺垫。在风平浪静的快乐日常里也埋下了几个明显伏笔。例如:西米拥抱丈夫时满手的辣椒酱,看上去就像是双手沾满鲜血。
通过阿卡什在家里镇定自若的赶走猫咪,自己毫无障碍的去厨房泡咖啡等等生活细节也暗示着观众他在假装盲人。
从阿卡什目睹了西米与奸夫一同处理西米丈夫的尸体这一情节开始,往后的剧情像是上了一个轨道很长的过山车,情节跌宕起伏。
想要报案的阿卡什看到奸夫就是警察长,一场伪装和试探的戏码精彩上演。

人性的黑暗面因为这件事暴露无遗,一次失手杀害丈夫,一个利用装盲人骗取同情心的计划。本来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因为装盲人的阿卡什发现这一杀人案件的现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一个谎言被编造出来就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
因为一次失手夺走一条生命,就要用无数条生命去保护这个秘密。
一般情况下,这应该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这部电影里随后的情节展开,是赤裸的人性。在现实世界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本能,善良是选择。
出轨的蛇蝎美人西米,挣扎在杀人灭口与良知之间,最后还是为了利益选择把所有知情者灭口;
警察长毒辣狡猾,出轨杀人,但对妻子却也关爱有加;

阿卡什想过报案,声张正义,但还是为了自己选择沉默,并且为了各种利益和福利装盲人;
看似慈悲的医生竟然在黑市贩卖人体器官;
小孩子以戏弄盲人为乐,活泼阳光的苏菲也会将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
可能在剧中最无辜冤屈的只有那个邻居太太了吧,而她正是被自己的善良推向死路。
在这场全员恶人的猫鼠游戏里,没有所谓正义,只有输赢。很显然主角阿卡什赢得了胜利。
影片结尾,他用拐杖将易拉罐打到一旁。很明显他再次欺骗了苏菲,他故技重施的假装盲人。
假设他说的是实话,那么他的眼睛作何解释?假如他说了假话,那么事实是什么?他到底拿了谁的角膜?这些事情我们不得而知。

总体而言,情节设置虽然有瑕疵,也有利用意外强行反转的迹象存在,但是瑕不掩瑜。在一次次反转里能够带给观众紧张的气氛和刺激的满足感。
设置在情节里的黑色幽默也十分的出彩,不仅让观众在神经紧绷时笑出声来,也很好的传达了讽刺效果。
其次,电影保有印度电影一贯的风格。大量的歌曲穿插其中,无论是配乐还是主角的演奏和演唱都带来印度特有的气质,在满足视觉的同时带来听觉享受。通过歌曲来传达情绪,深化内容,更加强化情感和讽刺效果。
这部电影的每一个反转无一不在透露这样的事实:
人性的黑暗不可估测,人性的谎言真假难辨。
正像是插曲中唱的那样,看完电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情不自禁的扪心自问:
朋友,你的心是黑的还是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