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背后说人坏话,其实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优势的手段
人际交往中,发表对他人的评价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集体对个体形成认知的重要手段。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对他人的评价通常是负面且不向评论对象公开的,我们称这种行为是“背后说人坏话”。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几乎都有这种喜欢背着别人评头论足的人,尽管这种行为会受到很多人的唾弃,但是总有人乐此不疲,哪怕他们与评论对象并没有矛盾,这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从心理学角度看,背后说人坏话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优势的手段,它虽然是错误的行为,但却行之有效。  帮助群体中的个体走出被动局面 一方面,他可以有效帮助群体中的个体走出被动局面。很多人在背后说某人的坏话,是因为自身在与对方的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往往没有直接面对对方的勇气。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陷入被动的局面,那么这个人的提出的意见往往是强势一方所难以接受的,如果正面冲突,那么被动的一方必定吃亏。 因此,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他人面前说这个人的坏话,可以宣泄自身因为处于劣势而压抑许久的情绪,既避免了自身的焦虑情绪,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反击的效果。 当然,对此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个女人在背后说一个男人的坏话,而话题涉及到了两性关系与私生活作风问题时,往往是一种报复性行为。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是异性朋友之间发生了冲突,或者是男性做出伤害女性的行为。由于女性的天然弱势,与男性起正面冲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她们退而求其次,在他人面前释放这个人的负面信息,以达到抗衡、反抗对方的目的。  通过罪恶共享,建立信任 除此之外,很多人通过在背后说人坏话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建立信任。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两个人关系一般甚至不怎么好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共同讨厌的对象,他们会很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被称为“罪恶共享(Evil sharing)”,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之中,分享对人或事物的负面信息给对方带来的好感远比分享正面信息要高。因此,很多人将在背后说人坏话当作一种心理控制手段。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深谙此道,她拉拢大臣、培养心腹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利用大臣之间的关系不和,通过挑拨关系,帮助一方打压另一方,从而获得此人的感激与忠诚。  如何应对?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暗中伤害的经历。当我们察觉到有人在身后说自己坏话时,找出这个人当面理论肯定是不理智的,对方既然选择了暗中“放冷箭”,就肯定不想与你正面交锋。 因此,就算你揪出了这个说坏话的人,对方也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下,这种不理智的行动反而会给自身带来麻烦,让对方抓住更多的把柄,从而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你造成更大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选择了默默隐忍,用时间的流逝来对抗流言;而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同样的办法在对方的朋友圈里散播负面信息,打击伤害自己的人。 在这类人看来,虽然这样做的结局必然会加重双方之间的矛盾,但是两败俱伤总好过任人宰割,毕竟,对付什么样的人就得用什么样的方法。  尽管在背后中伤他人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社交手段,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仍然是弊大于利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人坏话的人最终的结局往往就是受到所有人的孤立,从一个加害者完成向受害者的转化。 我们必须明白,了解“背后说人坏话”这种社交手段的优势并不是为了利用它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而是通过剖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来鉴别身边的人,保护自己尽可能不受伤害。毕竟,想要让别人怎样对待你,自己就先得怎样对待别人,坦诚相待、相互理解才是化解矛盾最根本的方法。 “冤冤相报何时了”,谣言与中伤只会将矛盾深化,对于那些喜欢在背后做小动作的人,我们最明智的方法仍然是——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