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按摩大脑 | 卧躺沙发看书刷剧清单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
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最好的自己。
—— 赫尔曼.黑塞



光看书皮封面四个赫赫大字就能猜到到这是一本非常自我的自传,和山本耀司的设计一样,经典的黑白分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和图案。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只花了一天时间就看完的一本书。一本无论文字还是插图都很山本耀司的一本书。
看完以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脑子里浮现的这样一幅场景:一位留着齐肩长发和胡须的老人穿着自己设计的充满设计感,且贴着自由洒脱标签的白衬衣黑西装向我走来,带着桀骜不驯的自信,满脸微笑的对着我说:Be Yourself !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山本耀司追述了自己无父,但是被祖母爱着的童年以及受裁缝母亲的影响成为设计师的过程。他从一开始就阐述了自己痛恨为了男人而打扮且穿的和娃娃一样庸俗的女人。甚至认为女人就应该穿着男人的服饰。这些想法在山本耀司所有的成衣设计里都有所体现,垂直的线条、简洁的设计、宽松却又不会掩盖体形的款式。

节选:
共度良宵的男女,清晨醒来,女人会说:“我要去洗个澡,把这个借我穿下吧。”说着,她会穿上一件对她来说太大的白色布料衬衫。宽大的衬衫意外地配合女人的身体呈现自然凹凸,而它的光亮则会沿着她的酥胸游走, 自然的褶皱则会在她的肘部集中浮现,她的胸前则会映出一抹阴影,制作衣服时,我一直着迷于这种不经意间的魅力。

全书内容三分之二页面的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更多的谈论了创作的本质,和布料的声音。纽扣的正确位置,以及衣领和衣褶的处理方式。种种论述,都能看出山本耀司的设计天分和其努力且一丝不苟的痕迹。



以前喜欢他的设计是种说不出所以然的喜爱。现在更多的是对其设计的认同和一种焕然一新的理解。一种偏执和自信,但是坚持做自己,并且将想法传输到设计里造福穿衣者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当下每个人都需要有的生活态度。
节选:
- 当我开始做衣服时,我仅仅是想让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
- 人生,最终不过一场催人泪下的闹剧
- 人生原本就是一生一遇的不断重复,是偶然性的串连。在这不能忍受的偶然性中,将一瞬间冻结成颗颗念珠,再把它们一颗又一颗地串连在一起,这便是人生。除此之外,恐怕,没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了吧。任性地想着年轻便拥有未来,这可是个天大的错误。相反的,我却比很多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年轻人嘴里说着天井太低,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我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引用豆友的一句话:封面粉嫩的颜色和令人遐想的名字让我想到了那些给过我启蒙教育的老师们,但是打开书后我却被两位作者的一本正经给震惊了。
这是一本非常严谨的考究日本江户时代的美学书。虽然现在也不完全了解日本艺术美学,但是在此之前,我所了解的日本文化太过狭隘。
从结构主义、阐释学、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入手阐释美。这本书正是讲述了它源自哪里,如何生发,以及“意气”“粹”一系列相关概念。从江户时代的吉原到艺妓这一独特的女性符号。

书里主要阐述了“意气“的构造,这完全让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奏响了一曲新篇章。作者把“意气“比作颜色、纹理、脸型、味觉。 节选:
- 长脸比圆脸更符合“意气”的需求。
- 女子淡妆、简单的发型、和露颈的合服穿法有助于表现出“意气”。
- 最“意气”的色彩是鼠灰色、茶褐色、和青色这三种色系,而大红大紫、花里胡哨的艳俗颜色和面料最土气。
- 味觉方面,别太甜腻,适度的带一点“涩味”是“意气“的表现。

《日本色气》一书中提到 “「意气」的色调绝不会是洛可可时代那种连阴影部分都染上玫瑰色的画,而是“过往的潇洒身姿,白茶裤裙中的淡茶褐色”。 同时,作者还提到,“意气“这个词如果用在女性身上的话,那么“意气“这个词极少形容很年轻的女子,因为她们身上不具备意气之美,即色气。”意气“的年增是随着年龄增加具有的一种女性特有的气质。这种意气具有复杂的精神和性格内涵,体现了一种社交、知识、性情方面的综合修养。年纪太轻的女子因“年功“未到,是不可能具备的。 如果要用一位女性举例“意气“的话,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是梅丽尔·斯特里普。

这张👆对比图应该把“意气“这个词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吧。包括中国女演员俞飞鸿和莫妮卡贝鲁奇都可以被用来形容书中所指的“意气”一词。 阅读的时候如果能在书里找到吸引自己的观点,那么才会有兴趣继续深挖书里的内容。而我,在这本《日本色气》里找到了和我不谋而合的看法。那就是关于对美,对女性的理解。于美而言,最简单自然不造作的就是美,于女性而言,无论何时都能不疾不徐,温柔沉稳的背后,自有她的袖里乾坤,壶中岁月。能够坦然享受当下的每一个阶段,这就是我心中一个潇洒独立的女性自画像。
友情推荐
另外一本《日本侘寂》也是日本美学文化中对美学的极致解读,而《日本侘寂》更倾向于解读从茶道花器到日式家具时装箱包和视频的设计呈现方式。


这本书与我而言,它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当初搜遍全网也未能买的书,在台湾逛诚品书店的时候意外收获。如果还要炫耀一下的话,我买的时候被店员告知是书店里的最后一本,得瑟。
这是一本像小字典一样的灵感读物,每一页都有作者亲自绘制的小插图和一段文字,简洁易懂。对于不是艺术专业但是感兴趣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闲暇的时候翻一翻对混沌的大脑又很好的提神作用。

Kit White是一位纽约艺术家,除了在大学担任副教授,也办过多次个展。他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是透过他的方式(插画与文字),为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的人提供一些学习,以及欣赏艺术的方式。 下面是一些个人认为很棒的艺术法则。
P9
艺术是一种描述的形式如何表达是指作品的形式,而要表达什么则是作品的内容,审视自己的作品时,先问「这件作品是要描述什么?」再问「这样的描述要用哪种形式表达?」
P25
风格是某事物以最何时的方式被描述出来的结果有意义的风格是随着作品的描述需要而出现,并不是经自我意识选择的结果。 P46 拥抱「幸运的意外」。“所有形式的绘画、底片摄影、雕塑、版画等任何以非机械模式制作创作都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生活艺术也是如此。
P73
随身携带素描簿或日记本。想法和画面的确是一闪即逝,必须即刻记录。所以近几年的习惯:工作时用笔和本记录,在外或睡前敲在手机备忘录上。
P93
顺应你的特质。结合No.30:一个人日复一日所花费时间、经历获得的一切,都会深嵌在他的身体和灵魂深处,形成他性格和创作的一部分。

看剧和电影是一直都是我的假期与周末甚至旅途飞行的的日常,所以这次专题也把最近看的几部印象比较深的的剧集和电影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这部悬疑剧,那么一定要说一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侦探小说和推理电影的朋友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字一定不陌生。她是世界公认的推理小说女王,而且极其多产。其中被翻拍成电影的代表作品有众所周知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因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结构安排精妙,所以电影电视圈的人特别喜欢改编她的作品。

《控方证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一部被三次翻拍成电影和剧集的经典小说。本次BBC推出的电视剧版本则是由编剧回归到原短篇小说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因此剧情与之前的电影版有所不同。但是画面感十足,无论是色调还是布景,都极富美感。将1923年伦敦刻画的如油画一般。人物妆容也惟妙惟少,就像伦勃朗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整个画面成雾色调,也从另一面烘托出了每个人物的深不可测。

物质富有但精神空虚的中年女子Emily因寻求刺激找来年轻小伙Leonard来家中夜夜笙歌。某天,Emily的女仆回家后发现她所侍奉多年的女主人惨遭不测。女仆坚信不疑地认为杀害Emily的人是Leonard,而Leonard却称此事与自己无关,并且他的女友Romaine可以为他做不在场证明。而Emily死前曾修改遗嘱,把大笔遗产留给Leonard,却不知他已婚。死者的仆人在法庭上坚称伦纳德就是凶手,而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却是他的妻子Romaine,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接下来,更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就这样,这起杀人事件上演罗生门。


可是,真相却让人咂舌。因为在你即将拿起遥控器关电视的时候,剧情还在反转的。
所以,真相请自己开启吧。

剧中律师之间的法庭辩论也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

除了剧情以外,剧中的英式优雅是贯穿整部剧的核心风格。特别是女主角的装扮,短发配上冷峻的精致五官,油画一样的的肤质。完美的侧脸轮廓勾画出了她特有的英伦气质。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1957 和1982的电影版。剧情稍有不同。但是同样精彩。

看这部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本人是个英剧狂热爱好者,其次这部剧的讲解是我非常喜欢的英国人Lucy Worsley,她讲解的纪录片看了不少,并且在这部剧里,Lucy姐自说自演真的太绝了,标准的英式腔和熟悉的笑容让人特别舒心。

凭着标题党的猎奇心理打开了这部剧集,花了一下午八卦完了这段野史。看完第一感觉就是,全世界的后宫都差不多,在宫廷里活下去没有最狠毒,只有更狠毒。到底有多狠毒?去B站看吧😂。

亨利的六个老婆里,前三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位西班牙籍皇后凯瑟琳,陪伴亨利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后。可谓命途多舛,生了六个孩子,夭折了五个。只有一位公主活了下来。最后还被亨利强行离婚。

第二位,安妮博林,英国历史上一个被砍头的皇后。法国宫廷受过教育,聪明睿智,曾是第一位皇后凯瑟琳的女仆,在凯瑟琳和亨利因为无子而日渐消逝的感情中见缝插针。并且在亨利未离婚的前提下,两人苟且了许多年。亨利给她写的情书至今还保留在梵蒂冈。亨利为了娶她不惜跟教廷对抗,跟自己的妻子在教皇面前对质。这俩结婚之前在一起七年,失望的是安妮第一胎是女儿…亨利又开始沾花惹草,安妮流产。

第三位,Jane, 她是安妮的侍女,一位很善良的女人,为亨利生下了唯一的男性继承人,生产后死去,亨利死后和她合葬。这一位,亨利还没有来得及厌倦。她在世的时候将第一位皇后凯瑟琳的女儿接回皇宫,也算是一举善行吧。

后面几位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八卦。
它不仅有着迷你剧的精致演绎,不管是演员神情,还是场景复原。更有着史料和证据的严谨参考,像是废弃的城堡、博物馆珍藏的情书,还有露西老师随身携带的油画像。

总之,一部好剧,完全可以当英剧看的纪录片。

这部剧一共有三季,每集5-7分钟,一次刷个十集基本不在话下,属于闲暇之余,寓教于乐的不二选择。虽然是猫演绎历史,但是跟现代社会的热点和热词结合的特别好。连我一个根本不喜欢“喵”的人。都可以在每看一集的时候重复十几遍以上的“好可爱哟”。

感觉很多人学习历史看历史,并不是抱着主动喜欢的心态去学的,而是“我要好好背,好好读,这样以后聊天时随口就可以引用经典让别人觉得我出口成章,才华横溢“。 对于这样的人,我想说:请看完之后,背诵并默写全文。
- End -
每篇文章3000字是我的上限,但是今天不知不觉写了5000字,
可能是我倾诉欲太强了,哈哈。
最近发现想到什么写什么才是我认为最舒服的方式。不过也欢迎大家多交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