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回:上海之巅天地融合,下杭州湾跨海大桥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838回:上海之巅天地融合,下杭州湾跨海大桥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号: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今天凌晨4点44分起床,拿着美金,背着商务包,带着拉杆箱就下楼了,我使用手机叫了滴滴出行的快车和优享拼车,尝试五次皆失败,浪费20分钟的宝贵时间,

无奈之下我走到路口拦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叫杨籼荣,上车行驶五分钟左右就抵达了龙岗候机楼,用手机给司机支付21元,

拿着行李走到候机室,看到几个美女在职班,找一个小姐购买了机场大巴的车票,花费30元,然后上了客车,车厢居然坐了很多乘客,约一个小时之后抵达了宝安国际机场,春秋航空还没有开始值机,我休息了一会,

到了八点才开始打印登机牌,我将拉杆箱托运,只有10.5公斤的行李,过安检时要拿出电脑,一位娇俏玲珑的小姐拿着工具扫描我的身体,我走到候机楼,走到经纬和中信等书店,

翻看王小波和吴小波之流的书籍,后来我走到洗手间外面灌装了两壶水,然后开始登机,外面是晴空万里,上了飞机我就找到7A的位置,我旁边坐着两位美女,真是如沐春风,机场也在施工。

春秋航空是首个我国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专线,也是首家由旅行社起家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是我国首批民营航空公司之硕果仅存者,是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中实现盈利的公司,它并非是单纯地出售机票,而是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商业机构对接,将大量国内的“血拼剁手坑爹族”运送到国外疯狂购物。。。

飞机起飞之后开始沿着海岸线飞行,我在空中俯瞰宝安的高楼大厦,前海湾的卓越时代广场等高楼直插云霄,前海湾又名大铲湾。在深圳市南山区与宝安区西部交界处海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南头半岛东西各有海湾,东者称后海湾,西者即此湾称前海湾。有前海开发区。据说前海将成为深圳未来的明珠,

或者说是珠三角甚至是泛珠三角地区未来的明珠。深港前海合作区总占地面积约十八平方公里,从地理位置来看,不仅位于整个珠三角湾区的核心位置,而且还处在对于构建珠三角国际大都市圈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香港深圳广州”核心位置之上,深港机场连接线建成后,前海至香港机场及深圳机场的车程均只用十分钟。
前海依山伴海,土地及自然资源条件十分优越,具有大小南山和前海湾海岸的生态景观资源;同时这里近距香港,地处珠三角的地理核心,集合了海陆空综合型交通枢纽,使其成为深港合作的首选,
也是深圳以至珠三角的战略要地。前海中心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六大领域。

先期启动区前海商务中心区将重点发展创新金融、会计法律服务、金融信息、科技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前海重新定义深圳国际化城市新地标。前海地区作为前海中心的核心区域,风景秀丽,面朝大海,加上高端产业的入住,这里无疑将成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规划部门也明确,该处的建设将借鉴香港和国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山、海资源,打造一个宜居、优美的生态型滨海城区。

飞机转弯时又略过了龙华的火车站,然后冲上云层,开始平稳飞行,约一个半小时飞机开始下降,先飞过浙江空域,在飞机上俯瞰嘉兴,慈溪和海宁市,很快飞机掠过了壮观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跟我之前从飞机上俯瞰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一样壮观,都是我国工程师的伟大杰作,巧夺天工,气势如虹。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非港珠澳大桥莫属,就国内来说,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排名第二,而排第三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也曾经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
目的是为了将杭州湾南面的宁波、台州等地更好地拉入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圈,通过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带动,促进整个浙江省各地区的快速发展。杭州湾跨海大桥,纵跨杭州湾,连接浙江嘉兴和宁波两个地级市,再具体一点就是北起嘉兴市海盐县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市水路湾。
海盐县,隶属于浙江嘉兴市,位于杭嘉湖平原、杭州湾北岸,始建于秦代,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是浙江最早的建制县之一,陆地面积534.73平方公里。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位于海盐县境内。慈溪市,位于杭州湾南岸,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慈溪有悠久的青瓷文化,

在中国陶瓷界有“南青北白”之称,慈溪被认为是“海上陶瓷之路”发祥地。另外,慈溪与青岛、顺德是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因此也被称为“家电之都”。杭州湾大桥光用钢量就是北京鸟巢的七倍,混泥土的用量是国家大剧院的十倍。在实际工程中,却没有修建成更节省成本的直线型,是有一定原因的。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浙江省境内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位于杭州湾海域之上,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构成部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建设;于2007年6月26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平湖立交,上跨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庵东枢纽立交;线路全长36千米,桥梁总长35.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每小时。

杭州湾跨海大桥分别由海中平台、南北航道孔桥、水中区引桥、滩涂区引桥、陆地区引桥,各座桥塔及各立交匝道组成,全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通航孔桥的设计主题为“金三角” ,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上、杭、宁三地成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而杭州湾跨海大桥本身将成为杭州湾三角洲网络的“金边”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金三角”文化区; 南北通航孔桥的组合方式较理想地结合了“金三角”的文化涵义,达到了桥型与桥位区地理环境的协调、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吻合,并满足了工程经济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线路全长36千米,其中桥梁总长35.7千米,其中,北航道桥采用(70+160+448+160+70)米跨径布置,南航道桥采用(100+160+318)米跨径布置;海中平台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其中平台房建筑面积为36617平方米,共6层;观光塔总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共16层,建筑高度为145.6米。

海中平台 “海天一洲”外观整体造型“大鹏擎珠”,寓意杭州湾地区的发展能如大鹏展翅,越飞越高;分观光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观光平台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观光、购物等综合性特色服务;观光塔可让旅客可以站在制高点俯视大桥的气势恢宏,杭州湾的波澜壮阔。

杭州湾和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气候环境非常复杂,经常有台风或者强风、乱流,大风大浪非常常见。据统计每年12个月中有9个月的大风超过七级,甚至有十一级大风,风速达32米/秒。而且还可能有十二级以上的台风,风速达32.7到50米每秒。

因此,大桥的设计必须考虑抗风暴和强海潮的能力,以及在上面行驶的车辆可能遭遇横风的安全性问题。为了减轻海潮对桥墩的冲击,设计建造时就考虑桥墩与海潮的进退方向保持一致。跨越杭州湾三十多公里,在不同的地方水流方向可能就不同,那么桥墩走向就得做相应地调整。杭州湾大桥S形设计是确保其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的重要一环。
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在杭州湾处入海,因为潮汐的作用,形成钱塘江大潮这一奇特景观。从最早有相关文字记载算起,钱塘江潮奇观已经存在数千年,不能因为我们造了座跨海大桥而把这一奇观给弄没了。因此,桥梁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这方面,将大桥对钱塘江大潮的影响降到最低,专门为大潮留下了通道。
大桥S形的设计,据说是借鉴了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理念,使得大桥的曲线造型比直线更加更具美感。这样的S形设计也有助于车辆安全驾驶,经常开车跑高速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是太直太长的路,司机反而非常容易疲劳,放松警惕。

我在飞机上眺望更多的钱塘江桥梁,尔后飞机又飞过星罗棋布的工业区和居民小区,在密集的高楼群中看到很多栋高楼群,屋顶用一个飞船状的大水泥板连接起来,又看到很多高架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翔之后,我们的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下了飞机就取行李,然后坐地铁10号线抵达了豫园站,上海也是到处大兴土木,拆旧建新,马路上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我往外滩方向走,沿途能看到一些老年跟团游客,
上海女人非常时尚,兴宇大酒店前面分布着一些老上海的建筑,右侧是十六辅,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该码头由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造,清咸丰、同治年间始用名十六铺码头,之后易名南栈码头、罗斯福码头、江西码头等,直至解放后复名十六铺码头。1982年,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被拆,在原址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我经过繁华的商业街道,一抬头就看到了位于震旦大厦后面的我国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据说苏州中南中心建成后将高达729米,我没有亲眼见过,不知真假,如果看已经建成的,目前国内最高楼是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是632.5米,128层。排第二的是深圳的平安国际金融大厦,

总高度:600米115层。位于深圳市福田商业中心区地段,排第三的是高银金融117大厦,总高度597米117层。位于天津市西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栋大楼,排第四的是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总高度:539.2米116层。又称广州东塔,位于珠江新城CBD中心地段,也是说,全国最高的四座摩天大楼,我已经见过三座了, 其中平安国际金融大厦从打地基到封顶,我都见证过。
我国没有最高楼,只有更高楼。在世界范围看,疯狂的沙漠国家也修建了很多高楼,土豪之国的沙特王国大厦将修建到1007米的高度,但沙特哈利法塔838米的高度依然是当今最高楼。
我走到黄浦江,抬头仰望上海中心大厦,它是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Shanghai Tower),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9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2008年11月29日上海中心大厦进行主楼桩基开工。2016年3月12日,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2016年4月27日,“上海中心”举行建设者荣誉墙揭幕仪式并宣布分步试运营。2017年4月26日,位于大楼第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起正式向公众开放。

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等多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提交了设计方案,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及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尖顶型”方案入围。经过评选,“龙型”方案中标,大厦细部深化设计以“龙型”方案作为蓝本,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图出图。

上海中心大厦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主体形状为内圆外三角。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玻璃正面之间的空间在3英尺到33英尺之间(约合90厘米到10米),为空中大厅提供空间,同时充当一个类似热水瓶的隔热层,降低整座大楼的供暖和冷气需求。降低摩天楼的能耗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

同时也让这种大型建筑项目更具有经济可行性。上海浦东处在一个冲积层,上海中心的建造地点位于一个河流三角洲,土质松软,含有大量粘土。在竖起钢梁前,工程师打了980个基桩,深度达到282英尺(约合86米),而后浇筑215万立方英尺(约合60881立方米)混凝土进行加固,形成一个20英尺(约合6米)厚的基础底板。

从顶部看,上海中心大厦的外形好似一个吉他拨片,随着高度的升高,每层扭曲近1度。这种设计能够延缓风流。风环绕建筑时会形成涡旋脱落效应,导致摩天楼剧烈摇晃。对按比例缩小的模型进行风洞测试后发现,这种外形设计能够将侧力减少24%,这对于经常经受台风考验的上海建筑来说至关重要。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泰路、银城南路、花园石桥路交界处,即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地块东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面为金茂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61000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工作于2010年3月29日凌晨完成,如此大体积的底板浇筑工程在世界民用建筑领域内开创了先河。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
11200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其施工难度之大,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632米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根主楼桩基一起承载上海中心121层主楼的负载,被施工人员形象地称为“定海神座”。

2014年11月19日,历时2年3个月,上海中心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主楼玻璃幕墙全部安装到位。上海中心外幕墙玻璃于2012年8月2日开始安装。其墙钢结构支撑体系结构复杂,以主体结构八道桁架层为界,共分为9区,每区幕墙自我体系相对独立,是世界上首次在超高层安装14万平方米柔性幕墙,被业界定义为“世界顶级幕墙工程”。 整个玻璃幕墙体系,不仅需要克服上下跨度大、支撑玻璃幕墙钢环梁构建超长等难题,更要综合考量如何在台风、地震、高低温、幕墙玻璃版块自重加载等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对幕墙变形及结构安全实施有效的控制。

设计师还为外幕墙的玻璃设置了重重防护:第一道防护——使用超白玻璃,与普通钢化玻璃相比,自爆率接近于零。第二道防护——玻璃中加胶片,即使玻璃在剧烈的锤击试验下慢慢破裂,所有碎片也能牢牢附着在胶片上,不会落地。同时,双层幕墙之间的空腔成为一个温度缓冲区,就像热水瓶胆一样,避免室内直接和外界进行热交换,采暖和制冷的能耗比单层幕墙降低50%左右。

上海中心大厦的快速电梯由三菱公司设计,负责将乘坐者送上空中大厅。这种电梯采用加压舱设计和可以发电的转换器,能耗减少30%。上海塔的快速电梯最大速度超过每小时40英里(约合每小时64公里),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这座摩天楼将安装106部电梯,其中有7部为双层电梯。
上海中心依靠3个相互连接的系统保持直立。第一个系统是90英尺×90英尺(约合27米×27米)的钢筋混凝土芯柱,提供垂直支撑力。第二个是钢材料“超级柱”构成的一个环,围绕钢筋混凝土芯柱,通过钢承力支架与之相连。这些钢柱负责支撑大楼,抵御侧力。最后一个是每14层采用一个2层高的带状桁架,环抱整座大楼,每一个桁架带标志着一个新区域的开始。

2014年2月12日,两名攀高者翻过上海中心大厦的工地围墙,并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爬到了这座正在施工中的上海最高楼顶部吊机上,高度近650米。。。
2005年我去上海拜访北大同学时,大学同学张蜀熊就带我参观了黄浦江,当时上海的最高楼是上海金茂大厦,张蜀熊在上海滩给我拍摄了几张照片,背景就是上海金茂大厦等建筑群。

上海金茂大厦(Shanghai Jinmao Tower),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东临浦东新区,西眺上海市及黄浦江,南向浦东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10万平方米的中央绿地。
上海金茂大厦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主楼88层,高度420.5米,约有20万平方米,建筑外观属塔型建筑。裙房共6层3.2万平方米,地下3层5.7万平方米,外体由铝合金管制成的格子包层。金茂大厦1-2层为门厅大堂;3-50层是层高4米,净高2.7米的大空间无柱办公区;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53-87层为酒店;88层为观光大厅,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

1998年6月,上海金茂大厦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 1999年10月,上海金茂大厦荣膺新中国50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首奖;1999年3月18日,上海金茂大厦开张营业;同年8月28日,上海金茂大厦全面营业。
上海金茂大厦地基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性结构,往上是高强度混凝土与钢结构复合结构。大楼框架下面是4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及429根空心钢柱打入砂黏土层65米深处。

大厦的支撑主要依靠柱的摩擦力。地面上,钢筋混凝土内筒通过外伸钢架域外檐处的8根超级巨柱结合在一起,共同承担垂直与水平荷载。上海金茂大厦由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设计规划,由Adrian Smith主创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配合设计。设计师将世界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上海金茂大厦,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能抗7级地震。

上海金茂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玻璃分为两层,中间有低温传导器,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上海金茂大厦的大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墙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厅内的八幅铜雕壁画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通过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一直到篆、隶、楷、草的演变,反映了我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会厅的走廊,是一条艺术长廊。。。

2005年离开外滩之后,时光飞逝,转眼14年过去了,十多年来我经常到上海参观,不是参观各类商业展会,就是在上海转机,但几乎再没有找出空闲时间到上海外滩参观了,现在趁去美国的机会,我实在控制不住压抑已久的欲望,决定再去上海外滩参观一下,哪怕只是看一眼。

我曾经写过一篇日记(高山仰止皇剑博士第一部2012年出版的第三十七回:毕业十年后同窗遍天涯,学生会主席魂断上海滩),但时间一久就找不到当时写的感想了,

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跟读大学同学张槽庭联系,她当时刚从美国出差回武汉,也收到张羽婧的信息,她有一句话说得非常中肯:运气是别人拿不走的!(People can take everything from you except luck)

2009年2月9日星期一下午,已经二年没有联系的大学同学张蜀熊居然发信息给我,他在上海工作,离开美国银行后又去荷兰银行做客户经理,他问我什么时候再去上海外滩玩,我当时庶务繁忙,找借口没有去上海。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为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一栋摩天大楼,东临浦东新区腹地,西眺浦西及黄浦江,南向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陆家嘴中心绿地。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00平方米,拥有地上101层、地下3层 ,楼高492米,外观为正方形柱体。裙房为地上4层,高度约为15.8米。
1997年年初,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工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停工。2003年2月23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复工仪式,但由于台北和香港在建的摩天大厦均超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原设计高度,日本方面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设计高度由466米改为492米。2005年10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宣布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原先的大厦顶部的圆形空洞设计改为倒梯形设计;11月16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全面开工。2008年5月中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玻璃幕墙安装完毕。

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被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评为“年度最佳高层建筑”,2008年8月29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竣工;8月3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厅正式开门营业。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81600平方米,拥有地上101层、地下3层 ,楼高492米,外观为正方形柱体。上海环球金融中心B2、B1、2和3层为商场、餐厅;7-77层为办公区域(其中29层为环球金融文化传播中心);79-93层为酒店。为观光厅。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由美国KPF建筑事务所和日本株式会社入江三宅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结构设计来自于籁思理·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为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形态和构架来源于“天地融合”的构想,将高楼“演绎”为连接天与地的纽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主体是一个正方形柱体,由两个巨型拱形斜面逐渐向上缩窄于顶端交会而成,方形的棱柱与大弧线相互交错,凸显出大楼的垂直高度。为减轻风阻,在原设计中建筑物的顶端设有一个巨型的环状圆形风洞开口,借鉴了中国庭园建筑的“月门”,后来将大楼顶部风洞由圆形改为倒梯形。
第839回:东方水都门庭若市,黄浦江滩二龙戏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