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纬度,测测看你现在适合跳槽么?
又到一年倒计时,离农历新年还有一个多月,很多小伙伴都在冲业绩的最后阶段,冲完业绩就等领年终奖回家过年了。
今年的任务,你完成得如何?
不管是持续丧还是打鸡血,过年这种外界给予的客观时间截点总是画各种“标点符号”的好时机:领钱,结账,结婚,分手,回家,离家,跳槽诸如此类。
每逢年底是企业人员变动高峰期,离职的人多了,企业提供的机会也相应多了。
在这万人涌动的节骨点上,身边不少朋友聊起跳槽,不管是干得好想高飞,还是干得不爽要断舍离,好像反正只要有了“动”的心,“跳”就对了。
那么,“跳槽”对个人发展来说真的如万金油般好用么?
现提供三个纬度咱们来自测一下,跳槽对解决你当下的问题是否适用吧!

自测纬度一,你想好自己所要的工作生活方式了么?
柚子是个综合能力超级棒的小伙子,大学毕业那会,国企外企私企事编的offer大大小小加起来拿了10个+,自诩是个到哪都行的职场新星。
为了能延续自身打篮球的兴趣爱好,他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员工福利较好、加班强度不大的知名国企。可不久他就厌烦了,觉得比起那些每天飞来飞去的小伙伴,他自己的工作稳定有余却激情不足。
第一年刚满,柚子就跳槽了,凭他良好的底子轻易地获得了一份咨询行业知名外企的工作。
这下他穿上平整的西装打上领结,过上了充实、光鲜且忙碌的职场生活。
然而不久问题又来了,常常做空中飞人,每月三千租金的房子一个月没住上几天,从前的球友圈子活动跟不上了,内心也跟着空虚起来。
这一年,柚子又跳槽了。
这下,他决定去私企试试,不都说,私企比铁饭碗有激情又比大外企有人情味么?
不过这一次,他每月的收入不大稳定了,毕竟小企业,虽然个人作用更大工作也相对灵活,但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比例也更大了。柚子又再一次陷入了困境中。
经过多次的盲目跳槽,柚子越来越迷茫,个人竞争力也随之下降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他没搞明白“时间、金钱”的平衡定律。
时间、金钱平衡定律,指的是每一个工作岗位天然的能提供给个人的时间与金钱是存在平衡点的,两者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就像跷跷板的两端。
其实,国企也好,外企也罢,体制也好,私企也罢,都没有哪一种工作类型能在时间与薪酬上全方位碾压其他类别,通俗说来就是不存在又闲又钱多的工作,尤其对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更是如此。
请谨记,横向来看,没有最好的岗位,只有最适合的岗位。如果你还没想好自己想要的工作生活方式,再等一等。

自测纬度二,当下这份工作的方式方法,你吃透了么?
毕业后,橙子找了份和自己大学专业相关的文秘工作,可没过多久就觉得这份实在无聊,给不了个人太多的成长:
每天反反复复的写文、发文、送文、收文,橙子觉得枯燥无味,而且忙起来只能一脑子死磕,一天工作下来没啥成就感。
“也许,这份工作不大适合我,跳槽吧!”橙子如是想。
千万别以为橙子只是有的没的胡思乱想,她为此可是做了一大堆网上的性格测试vs职业测试。
——什么“测测你的职场潜力”、“测测你潜在的职业可能”、“什么才是真正适合你的工作”等等。
橙子还找了一位猎头朋友,想通过该朋友一系列的性格&岗位&行业分析为她当下的“不合适”板上钉钉,顺道再给她指点指点下一步该怎么走。
可没聊几句,猎头朋友就摇起头来了:暂且不谈当初你选择这份工作的理由和想法如今是否还在(比如你是因为自己专业是文书才来做文秘的吧?),就单纯从“目前这份工作你是否已经用心尽力去吃透”的角度来说,我个人就不建议你跳槽了。
工作是一个需要积淀的东西,要通过长期的积累、试错和改进,才能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处理事情的方法论。
我们并不否认当真正不合适时要及时止损,但我们并不希望看到年轻人对工作每每“浅尝辄止”。
任何的离开,如果它的理由是“不了解”,那么对于下一个“相遇”来说,“离别”也是随时且必然的。
你必须要足够用心地去反复练习、拆解、思考、优化,让此段经历不枉此行。而往往,那些真正用心去做好工作、去沉淀的人,他们会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生机;即便真的到了无路可走,曾经的用心,也会给他们的下一个机遇提供一份助力。
请谨记,纵向来看,工作能力与职场资本是需要积淀的。如果你想跳槽是因为对工作方式方法摸不着北,再等一等。

自测纬度三,你是否带着负面的情绪在考虑跳槽这件事?
橘子最近很苦恼。
每每遇到合适的朋友都会一肚子苦水往外吐:我进错行了、入错公司门了、定错岗了、这份工作我根本做不来,完全不适合我。
比起橙子把问题归因于个人性格与工作岗位的不甚匹配,橘子则认为当下的问题只要“换”就能迎刃而解了。
因为“换”意味着重新开始,所有不愉快的人际关系,所有难以解锁的工作任务,只要告别了原来的工作,就可以全部清零。
至于该换什么样的工作,橘子认为并不重要。
此处,橘子走进了绝大多数人都容易进入的误区:往外归因。
外部归因,
指的是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外部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相对应的,内部归因,则指分析问题时,把导致当下结果出现的原因往自身因素上归纳。
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是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
越是好的结果,人们越容易归因于自身功劳;相反,越是不好的结果,人们越容易从外部找原因。
然而,把问题往外归因,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于事无补的。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把自身能控制的因素把握、调整好,即便外部环境一换再换,该发生的问题,一样会因为同样的个体因素再次发生。
尤其对于23-29岁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需要磨砺的年龄段,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克服各种失落、痛苦与挫折的。
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而是见到问题就逃避,即便换了新的工作,我们依然会因为自身的脆弱重新陷入不满和困境中。

请谨记,从心态来看,职场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克服各种负面情绪,无论去到哪里都一样。
如果你是因为无法处理自身负面情绪而想要跳槽,再等一等。
每逢年底,总会迎来一波跳槽高峰,其中不乏职场新人以此逃避不喜的工作状态,或寻试图寻找更合适自己的工作。
但,跳槽不是万金油,它应是当一个人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工作生活方式、自身能力积淀达到一定程度、职业发展在客观上遇到天花板时,才正式开启的解题锦囊。
叶小鱼跑跑跑:《文案变现》《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在这个账号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训练营的小伙伴为大家写作。欢迎关注账号,了解更多职场成长干货。 本文作者:小洁,叶小鱼文案训练营第六期优秀学员,一个对语言逻辑有着谜之着迷的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