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热度空前,视频网站推出二次付费超前看,你会买单吗?
01

《庆余年》越来越好看了,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的爽点和笑点也越来越多。
是以,该剧在《剑王朝》和《鹤唳华亭》的双面夹击下,依然稳坐电视剧热搜榜首位,观众们热度不减,盛况空前。
在这个岁末,《庆余年》横空出世,并大有成为2019年度大剧之势。
02

目前《庆余年》的进度,腾讯和爱奇艺均已更新到了21集。
鉴于该剧热度空前,观众的胃口被吊得十足,视频网站趁机首次推出了50块钱超前点播6集或者每3块提前看一集的服务。
舆论顿时哗然。一开始,大家纷纷表示不会购买此服务。后来美味在前,喷香扑鼻,掏点钱就能吃到,有人就忍不住了,进去后,总算剧情没有让人失望,也算值得。
当然也还有已经习惯了该剧更新速度的观众,不为眼前的美味所动,不徐不疾、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地追剧。
因为,慢也是种享受,好剧需要消化和回味。不更新的时候,正好是反刍的最好时机。
03

无论忍得住与否,关于这场付费的点播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争议。
因为,要向旧的习惯发起挑战,碰撞与冲击在所难免。
在曲折中前进,在争议中寻取安身立命之地,是大多数新事物的正途。
实际上,市场需求与营销模式是互相成就的。新的营销模式的推出,如同押宝,输赢无定。
虽然《庆余年》口碑足够好,剧情足够新奇,但挑战固有的消费习惯,结果如何,没有人敢打包票。
之后,市场反应的过程,亦是观众站队的测试,如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市场这么大,自会有上钩的鱼儿。
虽然一开始,体量是少了点儿,但是,总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变现的可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在鱼儿们的刺激下,姜太公式的钓法才有了立足的基础,屹立不倒。在漫天飞舞的口诛笔伐中,超前观剧岿然不动。
骂视频网站无耻者有之,理解者有之,甚至有很多人,心甘情愿为它买单,并在弹幕中留下自己为《庆余年》二度付费的光辉印记。
回归《庆余年》内容本身,或捧腹大笑、或为之一振、或发人深省、或敬仰佩服、或悬念重生、或温情脉脉、或惊心动魄、或泪流满面。
那些令人拍案叫绝、却怎么也猜不透、料不到故事发展规律的剧情本身,本就是这场收费点播博弈的最大赌注。
04

强大的群众基础,则是必要条件。
猫腻的原著小说《庆余年》在当年的网络小说中也是本神书,让很多人念念不忘,本来就有大批忠实的读者,这是群众基础其一。
其二,该剧本身的魅力也聚集了大批剧迷。
在剧中,各路小花、小生轮番登场,李沁、张若昀、宋轶、郭麒麟、李小冉、李纯、张昊唯等等,不仅人好看,演技也在线。
感情戏穿插在权谋剧中,分寸拿捏得极为稳当,令人欣喜之余,竟然还留有遐想,很大一批人路转粉。
老戏骨们相继登台,演技自不用说。
陈道明、高曙光、吴刚、李建义、于洋、曹翠芬、郑毓芝将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
范闲的那点与生俱来小聪明和在澹州生存积累的小伎俩,在这些老狐狸的权谋和正面交锋面前,只剩下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份。
甚至那些配角们,都演得相当好。
滕梓荆、五竹叔、王启年、朱格、言若海、袁宏道、大宝、二皇子等人物的扮演者,都深谙人物精髓,演出了人物特色,演技不容小觑。
这些角色和演员们身上的光辉,在这部剧中被放大,包括他们身上沉淀的影响力和流量,都如涓涓细流一般,百川归海,汇入了《庆余年》中,让该剧发挥了1+1>2的神奇威力。
离奇的剧情加上大大小小演员们的出色发挥,成就了这部剧。
一样的搞笑情节,可能换一个人演,就没有那么搞笑。比如,王启年,他一出来,就是满满的爆笑感,有他出场的部分,观众们总是少不了笑声。
凭实力搞笑的他,是《庆余年》中当之无愧的第一笑星,搞笑战斗力碾压郭麒麟。
八卦一下,据说,这位王启年的扮演者王雨还是女神汤唯当年的男朋友。
05

话题不断,热度空前,是促成《庆余年》收费点播这一营销模式形成并推出的催化剂。
作为一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庆余年》自开播以来,改编之后对剧情的吐槽与原著小说的情节的对比和争议从未断过。
这也为该剧提供了长久和广泛的话题,影响深远。
以上三种因素,促成了《庆余年》的二次付费行为,也为其存在提供了合情合理的说辞。
花样付费,正在入侵我们的生活。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皆是推动超前观映模式的雪球越滚越大的雪花。
虽然,《庆余年》付费超前点播,是第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吃螃蟹的勇士。
但是,在供方和需求方的双重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
《庆余年》绝不会是二次付费的终结者。
只要剧够好、够爆,无论是《庆余年》还是其他,都有观众愿意买单。

关注我


公众号:评综侠影
用江山写下你奋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