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时间上的富人
如果突然给你两个月的假期,你在这两个月内可以抛开一切想干啥就干啥,你会干啥呢?
我相信你不会把这两个月全用在吃喝玩乐上。你肯定有很好的计划。比如去很想去但是又没有时间去的地方旅行、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学一学早就想学的新技能。在这两个月里很可能因为干了这些事情而让自己人生状态有很大的改变,甚至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为啥平时没干这些事儿呢?你为啥就没有这么两个月呢?
这些事儿对我们可能非常、非常重要。可是它们不紧急。时间管理的学问要求我们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这两个维度分类,可是我们的日程表上全都是紧急。两个月的梦想是我们想做的事情,而我们平时每天做的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明天连必须做的事情都做不完,应该考虑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了。
先说简单的。比如007作业必须周五交。如果到了周四的晚饭时间你还没写,那么对周四晚上来说,写作业就是你必须做的事儿。但是,同样是写这个作业,对周一来说,它就不是必须做的事。
咱们想想周一是个什么情形。你可以不写这个作业,也可以写。如果你选择写,那是你的一个主动的选择 —— 你手里有主动权,你不是被人用枪指着头,你充满控制感。如果你在周一提前把这个作业写完了,你的生活中就少了一件“必须做的事儿”。如果你始终领先于你的时间表,你就没有必须做的事儿。
不做必须做的事,带来的不仅仅是积极主动的感觉。它有战略意义。
没有必须做的事,你就有了选项。所谓“决策”,就是看看自己有什么可选项,从中选一个最好的。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决策,因为你没有可选项!你的日程表早就排满了,你只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只有在某个神奇的、空白的日子里,你才有可能抬起头来想象另一种可能性,你才用得上“决策科学”。
对时间永远把握主动权,才是美好的生活。可干可不干的事儿才有创造性。干什么都行的时间才是你的时间。
那如果我已经是时间上的穷人了,怎么才能给自己积攒一点时间呢?
首先你得改变姿态,敢于对很多事情说“不”。我不做这件事不是因为我没时间做 —— 是因为我想“有时间”。
其次你可以搞个重新启动,干脆放弃一些项目,一次性地得到一大笔时间。比如主动休假或者换个工作。但是要想保住这笔时间,你得非常自律才行。
印度有些穷人做这么一种生意。每天早上向人借1000卢比作为本钱,买一些货物到集市上卖,到晚上能得到1100卢比。但是他必须当天还回借款,外加5%的利息 —— 所以他一天只挣50卢比。
那你自然会想,如果这个人自己能拿出来1000卢比,他就不用去找人借钱,他每天的收入的100卢比不就都是自己的了吗?他的收入不就立即翻倍了吗?
研究者也是这么想的。研究者来到印度,直接送给这些人每人1000卢比,想看看这样能不能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
结果发现不能。头几个月这些人的生活的确好转了,但是不到一年,他们纷纷又回到每天要借1000卢比的状态!
这是因为生活中会有各种“震动”。亲朋好友过生日,没钱也就算了,可是既然现在能拿出钱来,他就会心动,他就会拿出钱来买一个贵重的礼物 —— 于是第二天的本钱就没有了。
我们积攒下来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给震动做准备的,但是又非常害怕震动。你得忍住不动才能保住。一下午的自由时间,如果说不干就真的什么都没干就没有了。种种好处,也就没有了。自律未必等于康德式的自由,但是自律总比他律好。
时间就好像是金钱:你花了它就不是你的了,可是你一直不花它也不是你的 —— 只有在你“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那一刻,它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