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西藏自驾游(26)四川罗城古镇,东方诺亚之舟
四川罗城古镇,东方诺亚之舟
——《走遍中国,收官之旅:西藏》之二十六




离开五通桥古镇前往罗城古镇,一路都是弯来绕去的盘山公路,不仅车多,而且限速厉害。
一路都在忐忑,花费这么多时间前往罗城古镇,罗城古镇可千万别让我们白跑一趟。
幸好,罗城古镇没有让我们失望。不仅没有让我们失望,还让我们感到惊喜,有美食的惊喜,更有建筑的惊喜。
同样是四川省乐山市的古镇,和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寂寞冷清五通桥古镇迥然不同,犍为县的罗城古镇游客众多,热闹喧嚣,人气特旺。
这特旺的人气来自于罗城古镇的主街,因为这里有着被建筑界称为“东方诺亚之舟”的“船形街”——凉厅街。
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公元1628年)的凉厅街,为东西长209米、南北最宽处9.5米的船形结构,镇西的清真寺是船头,梭形的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桅杆,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犹如船舵,被当地人叫做“船形街”。
“船形屋”我在江西抚州看过不少,如黎川县洲湖船屋、南城县饶坊船屋等,但“船形街”倒从未看过。虽然不能登高俯视这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但走在这条据说是中国惟一一条似船形的街道上,却也非常震撼。
“船形街”的南北两侧是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有点像海口的骑楼。这种别具匠心的独特结构,不仅可以遮雨雪、挡烈日,还是当地人休闲的好去处。
再细看,南北两侧地基一边高一边低,低的北边仅登一级台阶便可轻松上去,高的南边有1米多,沿街放置了许多木质楼梯,需攀登2、3级木梯才可上去。这是因为“船形街”的船是旱船,是放在岸边斜着的,所以一边高一边低。
罗城古镇为什么要将街道建成船形,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个外地人张秀才来到此地,坐在茶馆里喝茶,看到茶客们一个个唉声叹气,临行时还把茶杯里的水喝得一干二净,便向邻座的一位老人打听原由。老人叹息一声说道:“这镇上缺水呀!”张秀才沉默良久,念出4句口诀:“罗城旱码头,客商难久留。若要不缺水,罗城修成舟”。众人齐声赞叹,一致推举急公好义的张秀才作造船的领头人。张秀才带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撤旧屋建新房,不到3年时间,大“船”便建成了。传说到此结束,想必“船形街”建成后,罗成人以后再也不会为水而忧吧?否则,又怎么能继续传承近400年?又怎么能够在1983年被澳大利亚人依样在墨尔本建造了一座“中国城”,从此名扬海外?
被100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粗壮旧圆木支撑的宽大屋檐下,都被临街的一家家茶馆、餐馆、旅馆、服装店、日杂店、五金店、理发店等店铺在自家店铺门口摆上了一套套极具四川特色的木桌、竹椅。不知道每家木桌下有没有注明店铺老板的姓氏,反正很多家的竹椅背后都用黑色大字注明了店铺老板的姓氏。
有的木桌空无一物,有的木桌上摆放着素雅的青花茶具,还有为防止烫手而绑着红布的铮亮铜茶壶。引人注目的是那铜茶壶的壶嘴,由粗到细,有1米多长。要想使唤这把特制的铜茶壶,手上没有一定的功夫可不行,否则又怎么能称为“茶博士”呢?
竹椅上坐着不少男女,他们在此喝着茶、听着小曲、摆着龙门阵、打着牌,恬淡、惬意地享受着人间红尘的清福。麻将倒是少见,多玩一种长条形的小花纸字牌,问后才知道当地人称其为“桥牌”。
如果站在“船形街”的街中央,纵目一望,那密密匝匝的木桌、竹椅依次排开形成的长龙目不能及,非常壮观。而头顶的蓝色天空,反而因为被左右成括号的宽大屋檐裁减呈小小的椭圆弧形。
四川人爱摆龙门阵、爱打牌,那是国人皆知,我也一直想看四川声势浩大的摆龙门阵、打牌的特色文化。虽然去过几次四川,可见的规模都不算大,没想到今天在罗城古镇却得来全不费工夫,终于遂了心愿。



-
独倚西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4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