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之2:儿童&普通人学诗如何启蒙

【旧文新发。最近,本社区两位热心的女士发起组织了诗词诵读群,参加者多为“耳顺”之年也,最年轻者也过“天命”,是以重发此文,但稍作补充】
上文说过,“意”是诗的“灵魂”,体裁词句声韵是躯壳;无躯壳,灵魂何以藏身?是故,诗人作诗,自然先得有“意“(即有所感),随即寻找恰当的体裁与词句,往往瞬间已有雏形,然后反复吟哦,务必既要词句准确达意,又要符合格律声韵。诗之“灵魂”是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感触或感悟,诗之躯壳则是诗人的作诗之“手艺”或技能技巧。
犹如木工、石匠要做某个产品,先得有那个产品的样子,然后得有相关的手艺(木工、石匠各自的工匠手艺,即心之所想,手之能做)。我们常常说某处充满“诗情画意”,但无诗艺、画艺之基本功训练,凭什么表达出那种“诗情画意”呢?
那么,如何训练作诗的“手艺”,即诗艺之基本功呢?
1,熟读,读熟,背熟《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可熟悉声韵平仄,出口成对,为以后写对联,律诗的对仗打下基础;
【附:《声律启蒙·上卷·一 东》第一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附:《笠翁对韵·上卷·一东 》第一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2,熟读,读熟,背熟《千家诗》,可巩固声韵平仄,出口成诗。本为宋代诗人刘克庄专门为儿童学诗而编选的,以后历代有人增删,成为明清两代学诗启蒙必修教材。当代亦有《千家诗新解》,注释较详,也可用。
3,此外,还须诵读《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既便于理解古代诗文中的文化习俗因素,又便于写作诗词时使用典故。
【附:《幼学琼林·卷一·天文》节选: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附:《龙文鞭影·卷之一·一东》 节选: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秀巡河北,策据江东。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据说,明清两代的儿童,就是这样启蒙学诗的(从识字开始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4本书,网上即可以查到其详细的介绍,也可以免费阅读,都有详细的解释。
4,熟读,读熟,背熟《唐宋诗词欣赏启蒙》,帅建中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该书所选,超过《唐诗三百首》与《宋词三百首》,编者以七年之功,六易其稿,选、编、注、赏均颇具匠心,书后附有《近体诗格律》与《读词与填词常识.》。
此外,以前古籍出版社出的《唐诗一百首》,《唐宋词一百首》,《宋诗一百首》也很不错。
另外,面向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选本也行。
此外,还须诵读《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既便于理解古代诗文中的文化习俗因素,又便于写作诗词时使用典故。
熟读,读熟,背熟的功夫下得越多,效果越好!讲解越少越好!最好80%以上的功夫用于熟读背诵,20%以下用于阅读别人的讲解赏析!背熟了,那些词句意思、讲解赏析您就自然记住了。
当然也不必强求全文不停顿每个字都不错的背出(能做到当然不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活与健康)能读多少算多少,但对于所读部分应该做到:1.听到上句能背出下句;2.有人开头您就能接着背下去,也知道其意思;3.阅读古代诗文时,遇到上列书中出现的事件人名等颇感熟悉,可以马上想起。
在这个阶段,词句不大理解无关紧要,诗词格律也不要去管它,要熟到“化”,遇到一个与书中词句类似的场景,相关的词句就自动跳出来,好像是你自己写的一样!
从儿童开始,最好!当然,学习,任何时候都行!“耳顺”“耄耋”都不晚!带着孙儿孙女辈一起朗读背诵,岂非其乐融融!读完一句就是一句的收获,背熟几句算几句。
说实话,上列这几本书,我自己也没通读过,更遑论全读熟悉!
不过,“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咱们共勉吧!
到了这一步,当然还得往前走。如何走?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