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杂食记 训练的意义【心理咨询师潇霄】
作者:潇霄 心理咨询师 预约咨询:17608005528
昨天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日本的小书《好色一代女》。讲了一个女子的一生,从年少13岁到年老60岁的样子,经历了繁华兴盛到凋落的一生。看起来有些苍凉,写作的文字却是有趣的,有诗有故事。能够看得进去,一口气读完。
人要如何过自己的一生?这也是一生。
momoko说她想要做公关的助理,文案,美工,运营三大板块是需要的。之前多老讲能力是反复做,需要训练才能习得的能力。不是一个点子,也不是把资源串起来。知乎上,在年初到4月,一共回答了26个问题,获得了1万5的阅读量。其中有一两个答案的阅读量在4000左右,是无法预测的,突然被引入的流量。谁说,现在不是流量的时代,现在是内容的时代了。现在对自己的知乎,还想多写写东西,可能写作,是我自己思考的一种方式,算是我愿意去做的部分。
知乎上统计了一下,自己的文章数量和积累的阅读量,9-19,华西,230。9-21,即兴,207。9-25,小欢喜,282.10-3,和光01,107.10-7,和光02,124.10-14,开学,121.10-23,产后抑郁,255。10-31,得到笔记,90.11-7,不开心,122.12-1,催眠,109.12-6,分手,268.
发现自己虽然以为自己写了很多,但是并不高产。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知乎文章总阅读量,2772。12月,发2篇,454.11月,发1篇,374,10月,发5篇,954.9月,发3篇,910。从9月开始,一共写了11篇。
知乎回答数,从2018年以后,总计16269阅读。9-11月都没有新回答,都是以前26个回答的流量。9月,215,10月,331,11月355.12月有回答1个,并发了朋友圈,404.
在听一位咨询师讲,她除了在平台上,其他就没有再做推广和宣传了。我会在这样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还是说,我在做一件,其他咨询师都不屑于去做的事。
然后,我问自己,除了宣传推广的作用,对我个人来说,还有其他的价值吗?1.检验反馈,当我在知乎上回答了问题,如果有用,有帮助,这个人去执行了,我就有可能会收到反馈。同样也会收到点赞和评论。2、个人提升,我觉得写作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会帮助我梳理知识的,我脑海里的知识库,以某个问题,或者文章来输出的时候,会进行重新组合,会训练思维和写作。3、与现实联结,例如昨天回答的是考研的心态问题,如果不是刷知乎热榜,我几乎就会忘记近期有考研这件事了。4、能够帮助别人,有一位提问者,过了4个月左右,来评论我,说谢谢你的回答。这是一个意外收获。同时也让我觉得非常开心。
我当然想,知乎的回答和文章,能为我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个案。同时,我也可以为了剩下的这几点收获,来维持动力。否则,我会有可能觉得,知乎不会来个案,就停止去做了。
昨天完成了糖心理的一个视频加载。这一节课讲的是智力测验的起源和发展。很有意思。加载字幕的过程,目前分成这样几个阶段,一段,把字幕文本,挨着读下来,改错别字,调整行。这个30分钟的视频,改字幕文件就用了75分钟的工作时间。所以实际上需要的时间,在2-3小时。二段,用人人译视界的软件,改字幕里文字的部分。确保没有糖心理要求的大于18字。还有一些视频里有PPT的文字,来对照改视频。这一次用了75分钟。但是比改字幕文件的消耗感要少一些。所以实际上的时间估计2小时是足够了。三段,用Arctime字幕软件来调整字幕的时间轴。这个耗时更长,因为有些句子要反复听,起点在哪里。用了100分钟左右。实际真实工作的时间,要接近3小时了。中间需要有间歇的休息时间。四段,重新再用人人译视界做最后的检查和定稿。检查18字的要求,检查全码标点。大概也花了60分钟。
之前糖心理的招募的时候,说需要花费5-8小时,才能完成一个30分钟的字幕加载,我觉得确实如此。我从昨天下午工作,晚上,到今天上午11点才完成。
好处是学习到了一个新技能。加载字幕对我来说,之前一直是不了解的,从来没有做过。然后,在这个项目里,一边变得更加地熟练了,我可以拍胸脯说,我是会加载字幕的了。
再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这个视频,几乎是被我一点点地抠过了。就好像有些人,会选择读书,朗读。或者抄写。这些看起来很慢的方式,却有了很大的收获,因为知识变成涓滴,刻进了心里。这个加载视频的过程,就是如此,如果要我把一个30分钟的学过的视频看5遍,我估计是会吐的,但是因为多了一个要加载字幕的责任感,我不得不反复看,我不得不用上100分的专注去听每一个字。我自己本身就比较偏听觉记忆的人,这样的过程,让我对这个视频的内容,有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就好像多了一条巩固专业知识的路。
这一节测量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每个人领域都有第一人,都有第一份成果。那个30题的粗糙的智力测验,在有了之后,才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有改进的空间。像精神分析领域的第一人,弗洛伊德,在他之后诞生的两支,荣格和阿德勒。再之后,有了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在每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其推进的关键人物。然后,量表不断地迭代,不断地有新的量表解决之前的问题。
还有一个收获是测量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这个角度非常吸引我。我之前更多地想到的是,测量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这一讲是说,测量的是当下的状态,而智力是在发展的,时代性的智力也是在发展的。
另外,这一讲的老师,在演讲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技巧。身体的姿势也会晃来晃去。用的赘语词也很多,会用到然后,这个,一个。在讲的过程中,也会去看PPT,读PPT上的内容,关注到屏幕的时候,会有影响。这些是可以去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