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古力说:编剧开内容会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公众号:朱古力先生
答:编剧的主要任务是交稿,但前期你写不了,没用。因为审核你稿件的人得通过会议才能把他们想要的传递给你,你得听懂整合,把自相矛盾合理掉,最终完成一个还不错的作品,方便其他主创拍摄。
听上去是不是特没保障?是这样的。所以能要价高一点,编剧就尽量要价格吧。通常的编剧会你别指望能帮到你,除非是遇到真正有编剧能力的同行,他可能自己不写,但写的水准高过你,才会帮助到你,不然可能你就要经历一种有苦难言的痛苦了。
一堆人特别客气地告诉你“我帮你”,然后不断折磨你,但你又怪不了什么,因为他们可能也未必懂这在完成文本上的难度。因为写看上去谁都会,所以人人在不写的时候都容易当导师,真写就歇菜。
当然本文不是为了吐槽,我想提供一些我的心得和方法编剧同行使用。
在之前的一篇文,我已经提了新人编剧如何去接委托项目的活(附链接)。这个是合作的前提,你先把怎么拿到钱这件事谈清楚了。不然根据人性,大家会说得很漂亮,但多数是希望你能来承担成本,也就是说这项目成,编剧能拿到整个项目利润说实话不到百分之一(比如一个一千万投资的电影,编剧费新人你试试,能谈到五万就不错了,而其他主创包括老板可能是豪赌的,会赔死,但也会大发),此时老板可能就会画饼告诉你很多,但如果写得不如他想的,那可能你没有收入可言,这太可怕了。
这个话题我不再延伸了,基本参照上篇文你就可以有个大体概念。这篇主要是讨论合同也签了,定金也收了,不是马上就能写的,得开内容会,接下来你该怎么办?
首先内容会其实真的很大程度上充满陷阱,更像是编剧技巧教授会……
当然可能是我遇到不靠谱的项目太多。现在据说越来越规范了。这个完全看你鉴别和机缘了,其实有时候我接活内心挺挣扎的,以前遇不到很好的策划,所以我自己逼自己成为了不错的策划,你只要坚持看片看电视剧,不断理性去分析很多事,你又能搞创作,你是能知道整个项目合适还是不合适。但作为编剧其实领钱办事也无所谓,多数为了谋生,你也不要管项目死活了,这样你只要通过执行就能至少赚到定金和前几笔钱吧(尾款多数是一件悲伤的事)。
这多么需要编剧自己有钱,这样腰杆就能硬,选择自己想做的项目。但我经常很窘迫,接到一个项目,我的理智判断告诉我,这事没戏。但我又需要钱,那我就接吧。接完说服自己去完成就经常过不了自己那关。而编剧一拖稿代价太大,往往有时候还要返还定金,破坏关系。这是血一样的教训。我遭遇过这个好几次,还有人找我大概真的认同我的价值,和可能真的这行太需要有用的编剧了。
目前反正我没交过烂稿,主要是我经常很难交全稿,要说服自己去完成一个不满意的作品真心太痛苦,这对我的职业生涯打击太大,我早晚还是要过这一关吧。而写稿的煎熬就更是对双子座的绝对折磨,在紧张的时间内需要切断各种交流去完成稿件,经历过赶稿的人都懂不提了——经历过催稿而不得的人更痛苦,也不提了……
之前也说过,在我国当编剧,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在沟通,而且多数是跟创作无关的沟通。是要不断去挖掘各种给你意见的人的内心潜在需求,并且美化和合理这些需求在会议中提出,让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心中所想,此时你要完成这番表达经得起专业的检验,大脑就是一个整合机器,看看是否能够统一。编剧骨子里是一个这样磨人的工作,导演则需要凭借意志力去较劲去冒险。所以其实啊都一样命苦,但明显导演的福利要高很多。现在我国那么多人想当导演可能更着迷的是导演的权力,而并非导演工作的拼命。在内心深处,我没有想过要当导演,是我或多或少觉得我在构思结构还有文字表达上更有优势,可能说不定能做得出留下来的作品。而导演要处理的大量关系真的是不是我擅长的,我渴望去“伺候”厉害的导演,并且逼迫他们拿出真本事。但现在的环境也让我不得不考虑自己执导,不然总是帮别人成就,而成就的人又不怎么样,总是有点心酸。
但内心深处,我没有当导演强烈的那种意愿快感,所以我就应该干不好这个工作。只不过由编剧出发的导演,如果有不错的摄影师配合,故事不会太差。还是基本考虑观众的。那些自己玩嗨的导演可不敢保证,毕竟天才总归是少数,大多数导演可不这么认为。
一提编剧工作有太多话要说,跳过。经过多年总结,我琢磨出了一套聊故事的方式,五大块可以清晰地划分进去,提供给大家供参考。
一般我们在聊商业电影,电视剧,包括短片。其实或多或少还是让编剧聊个故事,除非是特别有艺术表达的电影,这种电影导演还是自己写剧本,最多我们出点主意,或者你找个记录,没必要请编剧。那就是绝对的对编剧的折磨,因为参照标准明显是导演自己定,除非你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然没大必要。
而既然在聊故事,有时候聊着聊着会串。所以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五块区域,聊来聊去,假如是聊故事的话,绕不出这五块。
分别为一故事资源:所谓资源,就是啥也不干也吸引人的东西。
假定导演编剧即是蠢货,但这个故事或者故事素材就是吸引人,比如微博热搜有时候出来的事,你一看就期待有个电影拍它——之前有一对要殉情的男女,害死了一个小女孩——这个拍电影绝对好看。
但同时有经验的编剧又要马上去衡量尺度,能否过审是非常要紧的分寸拿捏,越有经验越基于人性能判断。
题外话,今年编剧费反而涨了。因为有些影视剧无法过审,播不了。更督促影视公司要尊重编剧,毕竟在剧本层面解决了过审问题,省掉很多麻烦。
以前大家保底在流量明星上,其实也是遵循娱乐圈“谁强听谁的”逻辑,现在行业这样反而规范了一些。
那么资源也就是会议中其实的确别人可以给意见的东西,越是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考虑受众体验的人,可以给编剧提供很多丰富的想法,可以提供判断。毕竟资源其实谁都认得,能发自内心激发你渴望的东西,总归人人都有判断。
只不过经常大家聊兴奋了,就觉得后面的也可以做主,悲剧就发生了。
第二点:故事策略:也就是怎么讲故事,用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讲,如何出奇制胜,如何比同类强。
这个判断非常要紧,其实考的是监制的能力,要真正的大前辈,最好有很多参考以后得出来的结论。
同样的故事怎么讲,完全会制造很多种结果。
一般故事可以考虑一个常规作法,和经典结构,大体不会有误,但也容易陷入俗套里头。此时精巧的故事策略可能可以力挽狂澜。
但这个事尴尬在好多外行,可能连读本能力都没有,经常会提出各种不怕死的想法,你还不能立马判断这一定不行,因为说不定可以……但这真的太消耗编剧的精力了。他们随口一说,我们可得一个点一个点慢慢搭建才能判断是否可行。
此时编剧顾问就真的要请那种德高望重的人提供实质性价值,不然还是编剧自己来吧,在充分了解了导演的功力,出品方的诉求,以及制片的现状以后,你得定一个策略,你能大体解决文本上的自洽,也算对得起团队和自己了。
有好的顾问常画龙点睛,比如有个坊间传闻,冯小刚拍《天下无贼》时因为主角是贼过不了审,去问王朔,王朔想了想说让女贼怀孕。大家都拍案,说高实在是高。然后顺利通过。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虽然只是一个细节,没到整个故事的讲述策略,一样极其需要多年造诣。
我觉得开会其实重点就是定掉策略。方便编剧进入到真正文本创作的环节。
第三点:故事技巧:就是如何用自己的本事把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这部分其实很难开会讨论,完全看编剧的觉悟和基本功了。
好多内容会在取材的时候可以随便聊,但一旦进入创作,其实大家也帮不上太大忙,只能等编剧顺清楚文本语感自己来慢慢生产符合故事框架。通过故事做取舍,那道行深的编剧就是写得好看,新人就是写得弱一些,比的是阅历,境界,语感,体验。
此处雷区其实是规避小说作者自认为会剧本……参照江南扑街的作品就不讨论了。当然《上海堡垒》垮主要可能是先死在故事策略上,技巧可怕是后话了。
小说和剧本很不一样,写小说顺的东西,放在视觉里面成立会有许多技巧要兼顾。之前为什么有些作品依照原著反而更成立,其实并非原著作者多强,而是之前编剧实在太弱没到及格。
举例的话,比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电影还是非常需要编剧们的努力,自己做《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一部OK,第二部真的很想当然,她的技巧更多在小说上,可能没有顺利转嫁,你不带粉丝滤镜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观影乐趣。
技巧有高下,可以比较出来,但在剧本创作上,定了这个编剧,可能也只能认命赌她突破了。
第四点:故事呈现:也就是完成度,之前的意图是否在故事里得到完美呈现。
首先剧本完成到距离拍摄,如果导演不是卓越的,其实就是一个打折扣的过程,因为心里想的要比拍的总归要好一些,因为不用考虑成本,想象可天马行空。
遇到好的导演,也许它想得比你更牛,然后好的演员通过演技让你的剧作升级,那才可能超越文本本身,不然多数是会差一些的,所以李安常说电影是缺憾的艺术。
而且第一版的剧本总归字数要多一些,台词要写得多些,因为还不确定演员是谁。但演员一来,如果表情得当,好多台词反而删掉更好,此时无声胜有声。比如周迅的眼神流动,必须写衬得上她表演的题材啊,是水词真是太辜负了。
完成的得当,有时候真的胜过原著。《七月与安生》电影的好,原著是不及的。有种说法安妮宝贝要好好谢谢陈可辛。
这部电影由于故事策略用了小说所构成的戏中戏和叙事诡计,一下子完成度分外得好,又加上两个演员像开了光般的合适。
故事呈现到位,符合各条件筛选,首先体现在剧本经得起审核。编剧也算是功成身退。
第五点:故事风格:作品做得多了,规避掉短板,有自己清晰的美学诉求规律,就慢慢成了风格,也就是辨识。
这属于说给著作多的编剧了,包括导演。慢慢自己就熟谙某种类型,才会有风格一说。
导演风格多了去了,编剧也有擅长不擅长。像韩国的宋载正编剧我会研究得多一些,因为她喜欢在韩剧里加入各种脑洞元素,而且逻辑一直是她强项。
我之前先看掉《九回时间旅行》十分钦佩,又去找了《仁显王后的男人》《W两个世界》以及最近的《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她的优点和缺陷都挺明显,可以说个人风格辨识清晰。
关于她能聊的很多,这里不展开了。总之如果作品多,总能找到某种风格。
突然又想到于正,他也是个现象哈……
这五点足以让你和各路人们聊故事,但通常人们不是在聊故事,在聊投机,在聊人生,在聊自己的欲望,编剧如果有名气可以不听,但如果你也是赚钱糊口,可能这是我们的潜规则。我们得试着接纳这些,在以聊故事的方式被允许。而你要做剧本的功课,还需自己努力。
这一行听上去那么简单,但一旦能被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切痛苦,也许就是成就时的甘甜了。
当编剧的人,总归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价值。
所以懂再多,都只是为了保持创作的一点纯度,还是要拿作品说话呀。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