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轮子--孟京辉版话剧《茶馆》
2019.12.7在长沙梅溪湖上演的《茶馆》,之前看过电影版《茶馆》,看过书籍《茶馆之殇》,算是了解了老舍《茶馆》大概的人物故事,知道些茶馆的兴盛到衰落,但当孟京辉将先锋话剧与原版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或许对于人艺《茶馆》粉丝来说颠覆了原著的写实,但在当今人类思想超前的时代,这次的碰撞无疑是需要的。
这个话剧的舞台设计精妙,幕布由一块块的长方形门构成,后面剧情发展投影到幕布上,最后演员谢幕从最下面的一块开门出来,创意十足。台上像是用钢之类的材料做成的一个可以转动的大圆形,左下角有个可过人的通道,大轮子的多出来一边像仓鼠的圆形跑道,演员在上面来回奔跑。右上角以及后面都有平台可站人演出。大轮子立在舞台上,占满了整个空间,难怪要租场,舞台布置都花了不少时间吧。在剧情中,演员的台词说这个大圆形意味着“滚”...
话剧开头,十几个演员坐在各自的椅子上,(塑料椅子贯穿了全场,又是砸又是摔)开始了长段的说明,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秦二爷,庞总管,刘麻子...所有人的出场都在这一幕中呈现,演员仅用话语来表现茶馆里发生的故事,没有任何肢体动作,要是以前没看过茶馆,不知道茶馆在讲什么,开头这一大段的对话,也许会让人沉闷,无法融入其中。
孟京辉的话剧还是逃不过情爱,连茶馆也不例外。他喜欢她,她却喜欢另一个他,她怀孕了,她被抛弃了,她做错了什么,无数次的呼喊,就像茶馆里被卖的顺子,爹爹养不活顺子,把她卖给了庞太监,她做错了什么,她错在活在了卖儿卖女的年代,讽刺的是,在人命不值钱的年代,顺子看到庞总管的那一刻吓得晕过去,庞总管用着全身的力气大喊一声:我要活的!
三个骷髅的投影,似乎在象征着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三人,老年相聚在茶馆,感慨茶馆的兴衰,诉说一生的成败。
一群人围在桌子旁,本以为是提前录制好,播放在幕布上,当幕布升到一半,这群人出现在舞台上,摄像机对着主演,才明白,导演的构思出其不意。他们讨论的话题,要革命还是要生活,主演以一敌其他人,最后开枪打死了其他人,主演主张革命。战斗的永远是少部分人,当面临选择,是先战斗再迎来幸福的生活,还是继续痛苦的生活,他们选择了后者,这让我想到,曾经有人对我说,如果他是救世主,他选择灭掉无所用的废人,来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些“无所用的废人”在战争年代究竟是留是去...
行为艺术在这部剧里得以体现,演员穿着黑色的服装,在舞台上群魔乱舞,对演员撒上红色的液体,鲜血一般,呼喊着,向老舍致敬,向行为艺术致敬,向莎士比亚致敬...配乐在这场致敬中恰到好处,听得人心在颤动。
谁给钱就给谁做事的两兄弟,同穿一条裤子,共用一个媳妇儿,舞台的另一边,男人用电锯切割着女人的身体。女人,没有地位的女性,任人宰割着,可怕的是她们认为这样是正常的,因为所有人都这样对待女性,当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时,漠然的女性还可能会对反对者嗤之以鼻,她们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但正义永远会来到,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地球的某些地方依旧存在妇女歧视,伊朗女性不能进入球场观看比赛,直达牺牲一个女人引起全球公愤时,才解除禁令,仅仅是因为相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弱小成了被歧视的工具,社会的不公对女性带来的困扰,人们所提倡的男女平等,事实上,很难做到吧。
王掌柜的主演,一个人的一幕,从静静的不说一句话开始,全场安静了好久,突然,拿起了手机,“喂,我找下老舍,你的作品被改编了,观众反响还可以,在鼓掌呢,我一个演员都不知道在演什么,观众能看懂在演什么吗...”这一幕把观众拉入了现实,主演的魄力,一个人的独白,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在星星下,我做了一个梦...我对着自己开枪...”呼应了开头,又使渐弱渐离的剧情拿绳子绑在了一起。
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老年相聚,王掌柜的改良让茶馆还在撑着,常四爷为国打仗,现在回家种地啰,秦二爷当年为国建实业,盖工厂,如今都给拆啰。大轮子里面摆放的茶馆(桌子、椅子、茶壶、纸张),随着轮子的转动,开始噼里啪啦转动,就像在应和演员的台词,工厂拆了,茶馆要没了,清王朝要亡了,我们要走了...
大轮子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滚”到国破家亡,从茶馆的兴盛“滚”到衰落,从人的最初“滚”到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