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一下午书的想法
翻了一下午要读啥书,翻到一个不知名作家残雪,这名儿起得挺中二的,但看到人家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哇塞,诺奖候选人唉,读读吧。 找了一本她的《黑暗地母的礼物》,是我喜欢的那种不着调的风格,但读着读着,慢慢后背发麻。她的风格似乎是那种讲着平常的事,但你却总能从中发现不平常的令人细思极恐的东西,好像一个总是嘿嘿笑的疯子在低着头翻着眼盯着这个世界看。害怕!好叭,您厉害,我不读了! 又接着翻。 突然翻到《穆斯林的葬礼》,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好啪,早就听说这本书的大名了,但一直没读过。以前以为《穆斯林的葬礼》以及其他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都是传统的严肃文学。要不整点乡愁,要不写点以前怎么受的委屈,总之,不好玩。(我太狭隘了,好像)。但最近感觉自己成熟了一点,应该也有耐心读这些严肃文学了吧。如果真能这样,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应该是个大宝藏。 又矫情回想了自己的读(闲)书之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启蒙,接着读一些乱七八糟的作文选。农村不比市区,闲书贼少,逮着什么读什么呗。另外,还得躲着别人,以免别人冷嘲热讽:呦,又看书呢,这么用功啊。(是的呢,就是这么用功呢。您要不要把您家珍藏的黄书拿来一块用功呢)读的书真的少,高中之前手指头加脚趾头就能数的过来,还有一部分书是杂志。 高中,遇到了王小波。王小波的书真的一颗颗又大又黄的大毒草,但我爱死了这一颗颗的大毒草。大学遇到了王朔,我怀疑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能扯淡的人,那对话,那段子,都不要钱的吗?他们都是北京人。来到北京之后,我发现原来他们的风格真的是有土壤的。 这俩人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我又开始瞎寻摸。《三体》又来了,脑洞大开就完事了。然后又开始瞎寻摸,前段时间读了好看到爆炸的《哈利的十五次人生》,还有只是名字奇葩但内容差强人意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乌克兰拖拉机捡屎?)之后,实在找不到读啥了,大部分看了样章就放弃了。希望这次看《穆斯林》能坚持下来,发现严肃文学的美! 对了,昨天刚发现一个超好看的脱口秀,台湾的《博恩夜夜秀》,模仿的是美国的《每日秀》,真的蛮好看的,毕竟是聊的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不像《每日秀》那样,知道他讲的好笑,但不知道点在哪。B站就可以看,有条件翻墙也可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