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的得与失
同期庆余年上线,同类题材竞争下,鹤唳华亭必然不比庆余年的诙谐有趣;故事进展到转阶段,中间的曲折沉重自然也不如庆余年的轻松上阵。何况庆余年并不会像它那样因为介质原因挤牙膏一样玩突然袭击,庆余年更新固定且诚意满满,晚半个月开播,但播放速度预计未来一周就可以超前了。(也不排除是优酷的故意竞争,因为最新的更新频率变正常的不得不怀疑)。
如果没有庆余年,我还会焦灼等待更新,还会觉得那种含蓄的感情弥足珍贵,也会对半文半白的视听语言深感自己文化水平的底下。庆余年一衬托,文言文变得在掉书袋,感情变得三观不正,焦灼感依然有,但为的是庆余年的更新。
因最初的痴迷,在漫长等剧更新的过程,我将原小说浏览了一遍。平心而论,比起小说的掉书袋,电视已经做出不少的改善,尤其是原著拖拖沓沓的节奏,在电视中已经仿佛加了二倍速。在微博上夸编剧的大刀阔斧改编做得非常好,被网友提醒编剧与作者乃同一人。好吧,作者对自己小说的拖沓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从原作看,故事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的故事。在史书上,这种人大概是只会获得轻描淡写的几句,前废太子。在真实历史上,他是杨勇、是李建成、是朱允文••••••他也不是西楚霸王那样起码留个美名,后人为之赋诗,添加意义,他这种甚至还会被淹没在史书中,仿佛未曾出现过。所以在电视剧开篇,他的人已然悲剧,守孝归来,雪夜跪拜,父不爱兄不友,曾有过的一丝丝暖色,也处处露出即将失去的不安。这样的失败者值得书写,但电视剧拍出来已经是多年不见的类型。何况作者力有不逮,时高时低的智商,犹如儿戏的权谋 ,还有主演们对角色的理解错误,让本不易被看好的题材的可看性也大打折扣。
最近的走向很迷,原作的时间线是在太子妃死去之后,但电视剧把时间线放在太子冠礼开始。原作太子也并不是对太子妃没有感情,在太子妃死后不自觉被女主吸引,在电视剧把时间线拉前的情况下,将男女主认识的时间线也拉前。在电视剧的框架下,小三和婚内出轨的指责无法避免。昨天晚上把最新的几集拉完,果不其然,弹幕上已经出现类似的言论了。虽然是古装剧,遵循的古代规矩,三妻四妾又如何,更何况是东宫太子,但在最近电视剧连三角恋都要三观正的大环境下,对家庆余年都已经将男主感情线除女主外基本上都理得清清楚楚,鹤唳华亭的处理并不高明。新婚第一夜后,羞涩的太子紧紧拉床帘那一下,太子妃满意的微微一笑,徒留观众那一脸的尴尬和黑线。立婊子又当牌坊啊。此情可待,可待,请你等等我。当初的深情仿佛翻了篇。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这话诚不假。闺房之乐,莫过于画眉。在羞涩的一早后,显然太子沉溺于这种爱好。不是说要从一而终,一心一意,但下次爱而不得的时候请不要随意浪费你的眼泪,我真的不信。也不是说不能有女主之外的别的人,但不要在一副心如死水的表情下,第二天仿佛又找到真爱一样。唉,这反差,苦涩何止是女主,终究错付了!
至此,鹤唳华亭相关最后一次絮絮叨叨,以后不说了。剧就爱追不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