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牛顿
来源:
书《牛顿和伪币制造者》
序《原理》
纪录片《艾萨克牛顿:最后的魔术师》
怀着对自然科学奠基人伟人的崇敬,最近陆陆续续读了和牛顿相关的书籍,并在腾讯视频中找到了一个纪录片《艾萨克牛顿:最后的魔术师》。牛顿自己撰写的《原理》只翻了七篇序,倒是颇有外传风格的《牛顿和伪币制造者》中的文字极具故事性,所以被我迅速的翻完。
这三个作品(自然原理中只是指序),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对牛顿本人经历描述基本一致。牛顿虽在给胡克的信中提到自己的成就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中是为了讽刺胡克不属于巨人,但是牛顿的成就的确无法脱离当时的背景,所以这句话本身没错。牛顿出生在17世纪中,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建立(胡克是第二任执耳人),以马车作为载体的公共交通在英国四通八达,纸虽仍然是珍稀物品但是当时的造纸业和印刷业足够成熟支持它印书传播信息。所以,在那个年代,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频繁书信往来交流,皇家学会可以调动全球的力量对天气进行完整全方位的纪录。所以,牛顿手里有大量的数据,支持他对自己的理论反复计算完善,最终我们才可以看到巨作“基本原理”。
牛顿本人,放在今天的社会中,可以加上 “单身狗”“社畜”“易怒”“同性恋倾向”“留守儿童”等等标签,我们可以看到,牛顿不是世俗中推崇的圣人。他就是一个单纯沉浸在自然科学中的天才。他的兴趣之广,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光学到各个机械器具再到炼金术。出于兴趣,他能将大头针从头骨后方扎入,令其压迫水晶球,并纪录下观测光源的感受。其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令吾等不得不佩服。
最近比较多的材料都把牛顿对炼金术的痴迷进行大写特写,比如我前面推荐的纪录片。因为牛顿提出的诸多理论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基础,而牛顿整个的研究考证过程,也是基于实事求是地态度去进行的,可是他偏偏是基督教坚定的护卫者,他相信能通过炼金术把能再现上帝之能的贤者之石制作出来(这个石头可以在欧洲关于巫术的历史中一直看到,而它也就是哈里波特第一部提到的魔法石Philosopher’s Sone)。看似矛盾,其实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牛顿有这样的思路一点都不诡异。
当今,被一些看似天方夜谭的想象驱动着做研究发明的人不再少数,比如最近把科幻片的卡车做出来的马斯克,中二之气随着他锤头落下的那刻被全世界的人看到,但是不影响他的伟大成就。
《牛顿和伪币制造者》中的牛顿,是已经发表了自然原理,被赞为“全英国最聪明的人”。和胡克吵架的胜利,让他的名望更高。作为能代表剑桥大学的议会成员,他还在政坛中打了小小的一笔酱油,与其他成员一起把威廉三世推上君主之位。在他决定离开自己呆了三十来年的剑桥三一学院之后,他在伦敦的朋友帮他坐上了皇家造币厂的督办之位。
牛逼之人到哪都会散发光芒。他在皇家造币厂的督办之位,原本只是一个打酱油的位置。在牛顿任职之前,以及之后的一百多年,督办都是打酱油的状态。所以,牛顿的朋友出于对牛顿的参拜和好意,本意就是给牛顿安排的就是一个事少钱多的工作。但是,当时的造币厂却是在历史的风口浪尖的位置。英国处于和法国的百年之战,国家急需用钱,而当时的货币流通有以下问题,让平民和国王都痛苦不堪:
1. 白银和黄金的兑换比,伦敦与法国有差异。导致很多人在伦敦收集英镑,融化成白银,在跑去法国兑换黄金,再跑来伦敦进行新一轮的收集。这样,导致伦敦的可用白银越来越少;
2. 货币由于破损一直在贬值。刚出炉的一先令,和使用好几年的一先令实际价值差异很大。
3. 伪币制作者中不乏天才,所以资本市场中流通了不少可以以假乱真的伪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家造币厂本来的厂长就是一个渣队友,账本混乱不清,自己又在产币中做了不少手脚。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牛顿与伪币制造者》中的另外一个主角,查洛纳,一个同样天才般的人物,可以把伪币制作得栩栩如生。他不仅仅在雕刻磨具上有惊人的天赋,他还用自己的狡辩和贿赂屡次玩弄将他捉去监狱里的人。在遇到牛顿之前,他几次抓进监狱都被无罪释放,他还反咬皇家造币厂内贪污。牛顿把苗头指向查洛纳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抓人下手,而是疯狂地放线人抓证人去收集查洛纳的罪证,并做了大量记录。查洛纳后来因为制作那个年代的纸币“麦芽彩票”而再次被抓,牛顿才把他再一次推向法庭,并通过大量证人作证,将他送上了绞刑。
我们可以看到牛顿在任何一个角色都会无比认真负责,当他作为督办监督造币厂的时候,国家给造币厂布置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造币机器只能每星期生产1.5万英镑,而财务部需要产量提高到每星期三万到四万。牛顿处于本身对数字的敏感,使他更快地掌握了造币厂的统计体系,重新核算了成本,更新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在牛顿的管理下,造币厂很快将生产速度提升到了5万/星期。最后缓解了国家的经济压力。
我阅读的书目中没有对银本位到金本位做更多的描述,这些将在下一批的阅读计划中,不过据说牛顿正是该事的主要贡献者。
最后,放两个天才的墓志铭
查洛纳:此次埋葬之人,倘其才能为法律德行所匡正,本会成为联邦有用之才,然因其只任邪恶驱使,终成被处斩的堕落之人
牛顿:我不知道世界如何看我,但我感觉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男孩,为不时地发现一个光滑或漂亮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在我周围绵延着的是有待人被发现的广阔海洋。
虽然牛顿不曾想过改变世界,但是世界终是因他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