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警惕:潜伏在身边的语言霸凌,正在隐秘地侵害孩子的精神
《奇葩说》的选手席瑞坦言曾受到同学的语言霸凌。
因为他喜欢在课间和女孩子一起玩皮筋,结果被同学们嘲笑太娘,给他起外号,叫他“娘娘腔”。整个学生时代都是他的噩梦,这个外号也成了他一辈子的伤害。
因为受不了同学的嘲笑,他第一时间选择了向老师求助,但是老师只是淡淡地说:“为什么他们不嘲笑别人,只嘲笑你呢?为什么你非要和那些女生一起跳皮筋呢?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

跳皮筋难道有错吗?多年过去后,席瑞对这件事情还是耿耿于怀,他说:“比起嘲笑,更令人痛苦和扭曲的,是多年以来我心中的自我谴责。”我们常常会以为,外号只是一种称呼,是小朋友之间的玩笑。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胖子!”、“她姓熊,她的名字叫大狗熊,哈哈哈……”,几乎所有人的童年里,都会有一个叫“大头”、“胖子”、“娘娘腔”的人。
因为太普遍,所以我们听到往往会心一笑,却很少思考,那些被起外号的孩子,可能因为这个外号而处于精神痛苦的泥沼里。

起外号,很可能会演变为霸凌。欺凌一般分为直接霸凌和间接霸凌两种模式,直接欺凌是指明显的身体上和言语上的攻击性行为。
间接霸凌也叫人际上的攻击性行为或人际上的欺凌,主要包括操纵和排斥两种方式。恶意起外号就是一种人际上的霸凌。
孩子为什么会给别人起外号?
1.孩子起外号与认知有关
认知是孩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孩子会因为自己对不同事物的认知给同伴起外号。
健康心理学家Clayton.Hilmert等人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发现一群小朋友非常讨厌他们身边叫“鸡爪”的小朋友,因为这小朋友不仅偷东西,还欺负小朋友。
当这群小朋友中有个无辜的小孩被人起外号为“鸡爪”时,这个孩子会非常抗拒。因为“鸡爪”在小朋友群里是“偷东西和欺负人”的代号,没有孩子喜欢这个名字。

美国汉密尔顿大学的心理学者做过一个与之相反的实验。它验证了“超级英雄效应”。当一个小朋友被起外号为动画片《狗狗汪汪队》里的阿奇或莱德时,孩子们会表现出非常喜欢。
因为在动画片中,阿奇和莱德不仅活泼可爱,还非常勇敢有爱心,常常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当小朋友被起带有“英雄色彩”的外号时,孩子们似乎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小英雄了。

古文里也有这么一句: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篱笆)。小孩子会因为对某一形象或“实物”的认知而给同伴起外号,外号的好与坏,孩子到底讨厌还是喜欢,这都与孩子们的认知有关。
2.通过模仿获得群体的认同
鲁迅曾说: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模仿,是每一个孩子的本能。他们不仅会观察身边人的行为,还会识别身边人的语言,当孩子觉得有趣时,便会形成记忆。当孩子看到某人因为起外号获得他人的热烈响应时,他会因想得到关注而模仿他人的行为,想用起外号的方式获得群体的认同。

3.觉得有趣好玩
孩子对一切有新鲜感的事情有很大的兴趣,当他觉得起外号很好玩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了。如果是善意的外号,被取外号的同学也喜欢,那彼此开玩笑是可取的。但如果对方不喜欢甚至很排斥时,我们就不该起外号伤害他。
恶意的外号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1.孩子容易否定自我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经常被嘲笑的孩子会很容易错误认识自己、否定自我,长期以往,很难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同伴起的恶意外号和嘲笑,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更有甚者,有人会相信他人的评价,否定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好形象会主动去讨好别人,形成“讨好型人格”。

2.孩子易患上“匹诺曹综合征”的精神疾病
“匹诺曹综合征”是被笑恐惧者的“发病”状态。这类人一旦感到自己被嘲笑,就如临大敌,恐惧得肌肉紧张、全身木僵,仿佛立刻变成了木偶。下一次再进入社交活动之前,他们会感到惴惴不安,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嘲笑感到担忧害怕。
0~6岁是孩子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一个长期被恶意玩笑、被嘲笑的孩子,原本在这段时间应该是发展人格的,可是没有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一直处于消极情绪中,自然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被嘲笑还会影响儿童和别人的交流接触。他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说话,生怕说一句做错了又会引来同样的事情。一旦心灵受到创伤患上了“匹诺曹综合征”是很难恢复的。

3.孩子的行为会非常敏感过激
小孩在积压了太多的消极情绪后,早晚有一天会爆发,突然出现很过激的排斥行为。长期被嘲笑,处于精神压力之下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下降等现象。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和伤害。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遭受过欺凌,影响是一辈子的。儿童在还没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失落,甚至放弃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警惕孩子在学校被起侮辱性外号。

孩子因为被起外号苦恼,家长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因为被起外号经受了很大的困扰,家长必须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消除不好的情绪,让孩子从这种痛苦当中走出来,去面对更好的生活。
1.帮助他去分辨外号是戏弄还是嘲笑
先让孩子学会分辨别人是真的嘲笑,还是只是和自己开玩笑。有很多孩子都没有办法去区分。如果只是开玩笑的话,或许内心所受到的影响就会小一些,笑一笑可能就过去了。
2.学会去用冷处理的方式,而不是暴力还击
有很多脾气暴躁的孩子在被起外号的时候,反应往往会很激烈,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但这么做会让起外号的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认同,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相比之下用冷处理的方式,不搭理这些人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
其实嘲笑也是一种欺凌的表现,是因为对方的地位或者是心理状态高于别人,而他们发现所做的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后,作用也就会逐渐减小。
而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去发现更幽默的一面,转化情绪,帮他们消退那些负面的情绪。
3.采取一定的方式反击
“冷处理”虽然会有些效果,但一直躲避可能还是会被欺负,所以我们要教孩子适当地去反击,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不要用暴力或更过激的行为反击,这样会增加伤害和矛盾。
当别人说出嘲笑的词语时,可以用一些反击的话语。如:“你就是个大笨蛋。”“是吗?好像比你聪明点。”

在反击过程中可以不夹杂情感,去描绘一种事实,让挑衅的人闭嘴,得到了反击之后,这些嘲笑者就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如果女孩子碰到了别人议论,自己也不要太过着急,直接对他们说:“有什么好的意见可以跟我提,不用在背后偷偷摸摸。”
作为家长,在意识到恶意的外号对孩子的伤害后,要帮助孩子脱离伤害。同时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同学,可以跟他们开玩笑,但不要将你以为的玩笑变成伤害他们的武器。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随时随地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