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笔记
#观鸟笔记# 2019.11.29,罗泾水源涵养林,9:00--16:00,天气:阴转小雨转大雨。
要是早上的时候就下雨,我就不出门了。我又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这次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因为中午的时候开始下雨了,然后被淋的那叫一个惨,可以想象,冬天,棉衣手套都湿了,那种体验,可以说是真的被冻成狗。
下面书归正传,来说说这次的观鸟过程。想着这种阴冷的天气,林鸟估计也都躲起来不会太活跃,估计鸟况不会好,计划直接去新川沙河看水鸟。
刚到涵养林门口,还没到新川沙河时,就听到了路两边的林子里有戴菊的叫声,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先不去看水鸟了,先看戴菊吧,戴菊那么可爱,不看多可惜。在路边河中的一个岛上,是一些杉树组成的林子。在里面我找到了戴菊,观察了一下,大概有四五只。这个小林子不错,里面和戴菊在一起的还有两只黄腰柳莺,都是非常活跃的两种小鸟,一刻不停的在枝杈间跳跃翻飞。有只黄腰柳莺抓到一只虫子,总算停在一根树枝上不跳了,用嘴叼着虫子在树枝上来回甩,甩了一会儿它才把虫子吞了下去。原来黄腰柳莺吃虫子是这么吃的,甩的目的是要把虫子摔死吗?留一个问号待以后继续观察吧。杉树林下是灌木丛,用望远镜扫了一下,看到了四五只树鹨鱼贯前进在地上觅食,小岛对面河岸边的芦苇里有一只黄喉鹀,黄喉鹀一般成群活动,估计附近应该还有。
我绕着小岛往前走了一段,又有收获,芦苇丛里看到了斑文鸟,芦苇丛是斑文鸟、白腰文鸟很喜欢的生境。细细扫了一番,一共数到了6只斑文鸟。一只燕雀在旁边的灌丛里跳出来站到了一根枯枝上,燕雀往往都是成二三十只的大群活动,这只怎么落单了呢?希望它能找到大部队,寒冷的冬天还是需要抱团取暖的。绕着这个大约三十多平米的小孤岛及其周围,就看到了戴菊、黄腰柳莺、树鹨、黄喉鹀、斑文鸟、燕雀这么多鸟,这个鸟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太满足了,看了近一个小时,然后去新川沙河。
路上经过一片杨树林时,听到斑鸫的叫声,驻足观察,在杨树林里找到了2只斑鸫、15只黑尾蜡嘴雀,意外收获是发现了混在黑尾蜡嘴雀里的一只奸细,锡嘴雀。二者长的有点像,眼力不够毒,就错过了这个记录,这可是我第一次在此地记录到锡嘴雀,算是一个大惊喜。
来到新川沙河,远远看到潮位较低,想着应该有鸻鹬,心里高兴了一下。这个点常见的水鸟有环颈鸻、金眶鸻、矶鹬、青脚鹬,在冬春季节,在落潮的时候,几乎每次来都能看到。偶尔还会有黑腹滨鹬、黑翅长脚鹬、林鹬、鹤鹬等水鸟来这里觅食。走近后仔细看,很是失望,没什么水鸟,只有很多青脚鹬,还有一只苍鹭。
这个鸟况也很是出乎我的意料。出发的时候,天气如此阴冷,预计是看不到啥林鸟了,水鸟估计还凑合,结果确是恰恰相反。这也正是观鸟的乐趣所在吧,总是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惊吓,哈哈。但是只要出发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中午的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雨,我对此地环境很熟悉,来到一个亭子避雨,等雨停了继续刷。等了两个来小时,雨是越下越大,不见收势。再等下去,要等到猴年马月,决定冒雨返回。刚走了一段路,就听到鸟鸣声,并不是熟悉的声音,潜意识告诉我绝对不是常见鸟。循着声音反复寻找,听音辨位,锁定方向,身前方几十米处的一棵树上发现了动静,肉眼定好位,端起望远镜,哇,是只大斑啄木鸟,它趴在整棵树的靠最上方的树干上,淋着小雨在树干上找虫吃,我看的时候它还不断往上爬。大斑啄木鸟是在此地第一次目击到,倒并不是我的个人新种,大斑在上海少见,以前在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几个地方看到过,叫声是第一次听到,也是新的收获。
笔记记录的时长是9:00--16:00,观鸟7个小时,实际上真正观鸟大概用了4个小时,中间有大约3个小时是停下来在躲雨,但是要是不躲雨,可能就错过了与大斑的邂逅,与鸟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前面说到观鸟乐趣就是各种意料之外,这又是一个意想不到,没想到在结束今天的观鸟,返程之时,又有了这么美妙的相遇 。所以一个经验,在你决定要结束观鸟返程时,不要急于把望远镜收起来,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