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个思维惯性的反思
认为只要认识一个优秀厉害的人,如法炮制他的人生,自己的也不会太差,这样还不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用去总结每一次选择的利弊,不用去苦恼每一个选择应该如何做决定。一切就是简单机械的复制就好了。
这个行事方式在某些事情上,是完全行得通的,但在人生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上是非常可笑的。因为别人的故事你永远不可能了解得精确到他人每分每秒的呼吸,思绪变化。
这个人只能是你自己。
这个思维惯性来源于初中时期,和优秀的同桌吴新路共同学习的过程,我基本上是在复制对方所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最快的提高了成绩,是一个速效的途径,看似走了捷径,却在日后与她分开后的学习过程中陷入了长期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习惯了依靠另一个人给的完全正确或者错误概率极小的已有途径,失去了自己试错,自己总结,自己反思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
陷入了日后长达十年的对于自己的身份困惑,永远在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最基本的处事原则和行事方式以及做决定判断对错的标准。
陷入了长期四顾心茫然的状态。
后来第一次对这一思维惯性的第一次冲击来自于,人生无意义的本身,无意义所以无对错,无意义所以一切都对一切都错。
每一个选择都利弊共存、open to interpretation.
改掉只有与优秀的人一同做决定一起做事,才能够安全的度过所有难关的思维惯性。这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形成自己的做决定的理性的基础,以及判断事务对错的标准。
去犯自己的错误,去为自己的选择努力,去认真做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为自己的人生制作、装订属于自己的作品集。
Be alone and feel lonely.
Then take every responsibility of your choice.
Then you got the freedom to make any choices of yourself.
Face the fear the danger and the anxiety, they all are very normal for everyone's every choices in their life.
Embrace it face it get used to the uncertainty.
Then you will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