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书单 | 总是自律一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这4本书专治它
公众号后台回复“书单”,可以召唤深夜书桌完整书单哦~
文 | 李小墨 【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 shenyeshuzhuo)】

书单栏目简介:
网上书单泛滥,但很少有让人满意的,多是罗列基本信息、复制黏贴官方简介的凑数之流。好的书单应该告诉读者:
为什么这本书值得我花时间看?它涉及哪个我可能感兴趣的议题?我会从阅读中获得哪种认知升级?它曾经给阅读者带来哪些改变?
一直想写有态度的、真正让人心动的书单,所以开设了深夜书单栏目。
公众号后台回复“书单”,可以获得往期书单。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我觉得我今年做过的最值得的事,就是围绕“习惯”做了一个主题阅读。因为这次阅读切切实实地大幅度地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发现,我在自我管理这件事上,犯过的最大的蠢,走过的最弯的路,就是低估“习惯”的作用。
我的自我管理之所以长期陷入“自律一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的死循环,就是因为过去十几年,我都把“习惯养成”当成自我管理的陈词滥调,不把它当回事。
更糟糕的是,我还带着傲慢与偏见去对待习惯,以为习惯养成的方法是很简单,不需要学习的,所以偶尔尝试借助习惯的力量,也总是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是无知,对习惯养成原理和习惯养成策略的无知。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终于有信心说:总是自律一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没关系,这4本书专治它。
不过今天这份书单,除了4本关于习惯培养的书,还加了一本思维习惯方面的书,以及延伸阅读,一共是7本书。
每一本书的侧重点和解决的问题都略有不同,我不敢说这份书单已经非常完美,但基本上我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顾到了。
如果你的自我管理也遇到了瓶颈,也一直在反复失败中挣扎,请放下可能和我之前持有的相似的傲慢与偏见,认真读完这份书单里的每一本书。
它们会让你的2020年,变成改变最多的一年。
1《如何戒掉坏习惯》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戒掉了手机上瘾症,把每天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控制在了3小时以内,很多时候甚至能控制在2个小时和1个小时以内。
我曾经是手机重度使用者、手机上瘾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我一周平均每天屏幕使用时间是7小时54分钟,最多的一天看手机看了16个小时。
平均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是73次,除去睡眠时间8个小时,平均到剩下的16个小时里,我每个小时拿起手机的次数是4.5次,意味着我平均每13分钟就要拿起手机一次。
而此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玩手机的行为,已经发展为一个破坏力惊人的坏习惯。如果不戒掉手机,我什么也干不成。
《如何戒掉坏习惯》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这一次终于受够了,大把大把的时间白白喂了手机这只电子狗,终于受够了因为手机的干扰,不断破坏和自己的约定。
不断打破和自己的约定,自信会不断被这种失信行为剥夺,“你怎么老是说到做不到?”、“你啊你烂泥扶不上墙”,我们会开始自我厌恶、自我攻击,接着自我放弃。
一个讨厌自己的人,是不会快乐的。这种自信剥夺更要命的是,它会让我们失去进取和开拓的力量。这是看不见的惩罚,是对我们心理的惩罚。
《如何戒掉坏习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观点之一:坏习惯会驱逐好习惯。
根据格雷沙姆法则,劣币会驱逐良币,如果对劣币的流通放任不管,人们就不会去使用良币,从而导致良币从市场上消失。
习惯也一样,坏习惯会驱逐好习惯。
沉迷网络和手机,会驱逐阅读的好习惯,熬夜会驱逐早起的好习惯,早起的好习惯被驱逐,那意味着没有时间吃早餐,吃早餐的好习惯也会被驱逐,这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一个人没有休息好、没有吃好,精力一定不济,一个精力不济的人意志力是薄弱的,薄弱的意志力会让一切需要心理能量去坚持的好习惯,都变得很难坚持。
而坏习惯和坏习惯则是相伴相生的,拖延和沉迷手机,沉迷手机和熬夜,熬夜和赖床……
我们要戒掉坏习惯,最深刻的原因是:坏习惯会驱逐好习惯,打乱我们生活的节奏,让我们失去生活的主动权,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和失序。
《如何戒掉坏习惯》这本书可以帮助你:
1、意识到坏习惯对生活的惊人破坏力; 2、梳理自己的坏习惯,找到自己最需要戒掉的坏习惯; 3、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戒掉坏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4、最常见的10个坏习惯的戒除方案讲解。
我戒掉手机主要采取了这本书建议的两种方法:构建低诱惑环境和公开的自我惩罚。 构建低诱惑环境很简单,首先是要清理手机,我把我最喜欢玩、最吃时间的几个app如抖音、知乎、微博、腾讯视频等全部卸载,我的手机基本上变成了只能学习、无法玩乐的工具。
其次,工作的时候,把手机关机并放到里电脑桌比较远的、肉眼看不见的地方。 自我惩罚,就是罚钱,只有罚钱我才会觉得是真正的惩罚。
手机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统计是没办法作弊的,我就发朋友圈:每周日到下周五,六天时间,任意一天手机屏幕使用时间超过3小时,就罚款300,私发给第x个点赞的人。
公开的自我惩罚,且规则透明,无法作弊,才能真的钳制到我。 这本书有个延伸阅读的推荐:《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这本书专门剖析成瘾行为,帮助我们远离行为成瘾。
书名:《如何戒掉坏习惯》读书文章:我们都被“21天习惯养成论”给害了!
关于戒手机,这是我发在日记号的,供大家参考:2019.8.15 | 我的手机戒除方案
2《掌控习惯》

这本书是我读了《如何戒掉坏习惯》之后,尝到甜头,才开始读的。其实这本书特别适合放在第一本读。
它有点像大学本科专业教育低年级的那种概论、原理型的书,它认为习惯的重复有四个环节:得到提示、产生渴求、作出反应、得到奖励。
用一个案例帮助大家理解:
你在工作或者学习,遇到了难题,你觉得很有压力,心烦、焦虑的感觉浮上心头,这种心烦和焦虑的感觉就是得到提示;
你想摆脱这种心烦焦虑的感觉,想逃避压力,这是产生渴求,渴求的本质是渴望内在状态的改变,你想摆脱焦虑,消除焦虑感。 你打开了微博,刷热门话题,刷热门微博,这是作出反应,刷微博是你逃避压力的手段;
你在新闻资讯、八卦娱乐、搞笑段子、心灵鸡汤、精彩故事、漂亮图片组成的信息流中,得到了放松,你忘记了焦虑,这是奖励。
因为得到了奖励,以后这样的行为还会不断重复,只要你感到压力,觉得焦虑,为了消除这种感觉,你会掏出手机,开始玩手机。焦虑、有压力,和玩手机之间建立了联系。
一旦行为重复足够多次,就会形成习惯。 关于好习惯养成和坏习惯戒除的所有方法和策略,基本都是在这个框架框架之内的。
如何养成好习惯和戒掉坏习惯?
第一,在“得到提示”环节,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让坏习惯脱离视线。
第二,在“产生渴求”环节,让好习惯充满吸引力,让坏习惯缺乏吸引力。
第三,在“作出反应”环节,让好习惯简便易行,让坏习惯难以施行; 第四,在“获得奖励”环节,让好习惯带来即时奖励,让坏习惯带来即刻惩罚。
实际上,针对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习惯,具体的养成方法或者戒除方法,是有差别的。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积累、生活方式方方面面都不同,所以习惯养成的难度和适用的方法也不同。
比如,一个经常打篮球的人,他体能很好,要养成跑步的习惯就比长期零运动的阿宅要容易得多,适用的方法肯定也不同。
不同的习惯,比如戒烟和戒手机的具体方法肯定不同,养成健身的习惯和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别。
对一个人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个人未必有效,养成一种习惯的方法,无法照搬去养成另一种习惯。 但是有了《掌控习惯》提供的框架,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独一无二的系统的习惯养成策略。
所有具体的方法,背后的原理都是共通的,《掌控习惯》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就像练武功,它不止传给我招式,还传给我心法。我不仅可以看懂每一个招式的用力原理,我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清境,创造出针对性的招式。
书名:《掌控习惯》读书文章:为什么养成一个坏习惯那么容易,养成一个好习惯却那么难?
3《微习惯》

如果你总是自律一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总是兴冲冲野心勃勃地制定计划,但随着动力消退,又不了了之,总是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最适合你的书是《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设定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微目标。 什么是微习惯呢?微习惯就是你想培养的新习惯,大幅度缩减之后的版本。
“每天写2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个字”;“每天健身一个小时”缩减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和你的能力上限比,一定要小到不可思议,小到荒唐,小到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小到你对它没有任何抵触心理,小到你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完成它。
第二,在这个基础上超额。
微目标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做完之后,还意犹未尽,我们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
作者的目标只是写“50个字”,但是经常超额写到几千字,目标是“一个俯卧撑”,但是一开始就锻炼了半个小时。我坚持写日记也是如此,我和自己说不拘字数,两三百字就够了,但我经常一不小心就写了2000多字。
可是相反,作者原来定的目标是“3000字”,有时候确实能写3000字,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一个字都没有写。更大的野心,反而导致写得更少。
这也是我们的常态。
微目标+超额的习惯养成策略,是区别于足量+定量的普通策略,与普通策略相比它有诸多优势。
微习惯为什么有效以及微习惯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里不展开,具体可以先看我的读书文章。
书名:《微习惯》 读书文章:我找了10年才找到:一个简单到没机会失败、违反常识却有奇效的自我管理法则
4《习惯的力量》

这本书是习惯这个领域非常经典的书,如果你读过其他关于习惯的书,经常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受这本书的影响。
它还影响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还是在桥水基金创始人达·瑞欧的《原则》这本书里,我读这本书也是因为它出现在达·瑞欧这样的人的书单里,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为。
这本书第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它花了很多篇幅讲习惯在大脑中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生物学家是如何探索到这些原理的。
通过这些研究的故事,我们会意识到,习惯并不是自我管理高手的经验之谈,而是有深厚扎实的学术研究支持的,会更加坚定地去养成习惯。 这本书的第二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是,除了个人习惯养成,它还讲了企业习惯,以及社会习惯养成。
相较其他几本书,这本书内容的格局是最大的,这本书还适合在做企业管理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人看,里面有很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精彩案例。
个人习惯养成部分,这本书最核心的概念是三个:习惯回路、1条黄金法则、关键习惯。 具体的讲解请看我的读书文章。
书名:《习惯的力量》
读书文章:为什么自我管理高手往往极其重视“习惯”?这是我听过最颠覆认知的回答
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其实应该被分为三类:行动性习惯,比如阅读、跑步;身体性习惯,比如酗酒、抽烟、熬夜或早起,其中包含身体节律和生物性成瘾;思考性习惯。
前面提到的几本书,都侧重于行动性和身体性的习惯,对思考性的习惯提及比较少。
关于思考性习惯的书,最经典的就是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说实话,以前我没有把这本书当成“习惯书”来看,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一本讲思维方式的书,不是叫“七个思维方式”,而是叫“七个习惯”。
我现在明白了,主动积极、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七种思维方式,必须锻炼成思维习惯,锻炼成思考时的第一偏好和本能反应,才有价值。
拿不断更新来说,没有这个习惯的人,自我管理自律一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几年来一直如此,他还是傻傻地一直重复原来的方法,而有这个思维习惯的人,就会不断地去反思问题,不断地优化和改良自己的方法。
延伸阅读:《事实》,这本书也是讲思维习惯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的是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方面的思维习惯。
《事实》讲的是10个认知和判断方面的思维习惯: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
书名:《事实》 读书文章:想学独立思考?先练习“反直觉”比尔盖茨推荐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思维方式
今天的书单就到这里了,献给无力改变现状的你,献给2020年想要全面突破、全面升级的你。
- The End-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去我的公众号(深夜书桌)后台回复“书单”,可以召唤深夜书桌完整书单哦~
李小墨,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公众号《深夜书桌》。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