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花城广场晒太阳

听说北方飘起了雪花,想必冬眠成了最佳选择。而花城无愧于这个美誉,入冬失败了几次,依旧花团锦簇。
早上和晚上有一点点清冷,正午左右的阳光好的让人只想虚度光阴。
无数次坐在办公室里,都有种想出去晒太阳的冲动,坐在有太阳的地方,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发呆。
十二月的第一天,原本说好的要陪我喝酒的人,临时说有急事喝不了酒了;原本说好和我一起吃饭的人,临时又有其他的事情;原本说给我做好吃的人,临时又说要去和男生去约会。所有的原本,瞬间变成了空白。
索性我一个人去晒太阳好了。
我在帆布书包里装上沈复的《浮生六记》,一个人去花城广场,去广场晒太阳。

可能因为灯光节,到处是围栏,只是看上去人一点都没有少,用熙熙攘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坐在花城广场的木椅晒太阳,看会书,发会呆,阳光真好,好到有点虚假。让这种悠闲的日子长久一点,该有多好。
按照季节,已快深冬了,但花城的冬天和秋天的太阳几乎没有了差别。此刻的太阳没有夏日阳光的炙热,也不刺眼,散发出温柔的光线,晒的人暖暖的。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这么短暂,不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着实对不起这几十年的光阴。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晒太阳,发呆。
身体从来不会撒谎,早上洗衣服的时候,水冰冰凉,一会两个手起了好多好多红疙瘩。
暖和之后,过敏的双手便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毫无痕迹。
过敏告诉我,冬天来了。
只是花城的冬天不一样。

旁边一会坐下一对年长的老夫老妻,看上去相濡以沫的样子。丈夫拿出背包里的暖水杯倒水给妻子,妻子笑着接过热水。最好的感情应该是这个样子吧,不管走了多少风雨,依旧相互陪伴。
老人走后,木椅上只有我自己,阳光下也只有我。
我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直到听到有人问,可以坐在这里吗?用手指指了一下我旁边的空位。
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手里抱着的小孩子睡着了,旁边还牵着一个小姑娘。
我摇摇头。
她坐下以后,从包里拿出来一个小棉袄给睡着的小孩子盖上,又招呼大一点的小姑娘也坐在旁边。
我一不小心看了小孩子一眼,眼睫毛好长好长,像洋娃娃一样,想必醒来的时候也是小可爱一枚吧!
阳光照到身上,透过身体到达心里,仿佛周边一切都带上了光芒,都滋长出生机,连卡片上都印上了阳光的影子。

请再给我多一点这样的时光。
一下午在阳光中懒散地坐着,只是背叛了阳光一小会,去听了关于希腊雕塑的讲座,听着老师的讲解,对希腊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有一天,我会实现去希腊走一走的愿望。

听完讲座,太阳变换着色彩,慢慢消失在广场上,竟然有了丝丝凉意。准备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这附近好像有一家书店,顺道去书店走了几圈。
没有目的在书店闲逛,这种感觉却无比真实的开心。我想这样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在一个书架上看到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听过好多次的名字,有点契合了最近的自己,什么不想说话,什么也不想辩解,即便看不过某些事情,却变得沉默了。
沉默是让自己变得安全的方式,是漠不关心的最好方式。

从书店出来,去往地铁附近的小广场上挤满了人,原来是什么户外艺术节,没有什么音乐细胞的我,呆在人群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热情。
我找了一个缝隙,踮起脚,看到了唱歌的原来是一个外国人,唱了几首英文歌,现场的观众也积极互动。
可是,我觉得无法融入。大概最悲哀的事情不是自己和自己相处,而是待在人群中却发现依旧孤独,如同城市灯光璀璨的高楼大厦旁边挂着一轮孤独的月亮。从温暖的太阳到孤独的月亮,本来是正常的自然轮回更替,却感受到一个暖暖的,一个冷冷的。

听讲座,去书店,看演出,是计划之外的事情。
计划之内的事情只有晒太阳。
太喜欢太阳的温暖,有段时间我讨厌极了这说热不是炎热的感觉,说冷又很热的感觉,每天都处于暴躁中。
好久以来的周末都是交这个材料,要那个资料,甚至晚上做梦都是不愉快的事情。
明明每天超级紧张的样子,本应该心跳加速的样子才正常。
体检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心率过慢。

越来越不喜欢喧嚣,越来越不关心周边的一切。《浮生六记》中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不就是最好的平淡生活吗?
今天的时光有了阳光的温暖,有了生活本该有的模样,所有的烦恼抛之脑后,让我觉得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向好而生。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我只想沉浸在太阳的温暖中。最可惜的是不能晒太阳的日子依旧还是会来,没有阳光的日子依旧如影随形。
阳光洒满一地,开心也要洒满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