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夫从不启程,勇者总在路上
2019年是我的40岁,我们南方人一般都是讲虚岁的。11月是我的生日月,本来我打算着40岁全马跑进4小时,就当是给自己的一个生日礼物。这是最好不过的。但是,我自己心里也有数,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点难,放在上半年去实现说不定还可以轻松一点,2019年下半年训练没有2018年顺利,主要在于身体状态上的变化。

今年我的全马比赛就只有一场上马,报名的时候就是这么决定的。10月20日湘湖半马、11月3日杭州马拉松半程、11月17日上马。每场比赛之间间隔半个月,两个半程都按小强度来跑,本来我是这么打算好的。
上半年因为浙马接力赛和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我奔着跑进前200名可以直通11月的上马去的),我临时练了一些强度和间歇。但我的速度能力一直是我最弱的项,3.09浙马接力赛的10.55km我感觉已经尽力了,实际上我在3.24的上海女半马比赛中把5k、10k、半程的pb时间全部刷新了一遍。也就是说距离长短对我的配速而言不是特别重要,距离短我也跑不快,距离长我也不会慢很多。
如果我的目标是全马成绩,那么我不需要跑太多的速度练习,只需要提高我的有氧配速就可以了,至少在目标330前都是可以的。
3.24的上海女子半程我是认真跑的,但真的非常不凑巧,大姨妈在那个周五下午造访,当你的目标定在刀尖的位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天跑完了有人问我怎么样,我说我跑的时候感觉喉咙里全是血腥味。实力不行,运气也不好,结果当然也是只排到296名,无缘直通上马。

后来的三、四、五月份一直处于半休息的状态,那时候过敏性鼻炎感觉加重了(2019年刚得的,人家跑步是鼻炎症状减轻,我是跑步得鼻炎),半夜有时候感到一阵凉就咳嗽起来,还有些喘,持续半个小时左右症状就马上消失不见了。因为我不喜欢去医院,所以就没管它。
六七月正常训练,都是以有氧为主。七月加入了小和山的飞莺训练营,处于配速最低的那一档。训练营安排每周两次训练,周三的有氧+强度课、周末的长距离课。这个训练量对于只要能跟上强度并按时训练的跑者来说,肯定是会有效的。对纯业余3小时外跑者来说,一周里只要练好这两课,其余时间自己瞎跑跑就行。七月前半个月我都按时参加了训练,强度课偶尔有人带我就跑一下。

七月底我去西班牙旅游一直到八月中下旬,还没到目的地在莫斯科转机的机场就开始了这场持续了大半个月的咳嗽。吃光了两家人带着的消炎药和止咳药,其中还有很强力止咳的桔梗片,依然天天咳嗽,每天都用嘶哑的声音跟人讲话。同时,因为在外面自由行,孩子需要照顾还需要吼、路需要找、住宿购物需要语言沟通,我一天说的话比我平时一周还要多。回到杭州好几天,声音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回来后,八月底我开始恢复训练,一直到九月我感觉都还可以。觉得这样练下去今年破4的目标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期间又经历了上马不中签到得到赞助商名额的一系列事情,总觉得自己运气不错,我想跑的上马还是跑上了。
十月,事情急转而下。
国庆节那天我约了同学帮我拔一颗蛀掉了开始神经痛的智齿、一颗横着长把边上的牙都快顶坏了的智齿。拔牙很顺利。但可能是伤口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一场感冒袭击了我。发烧、流鼻涕、咳嗽、哮喘,一并袭来。那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哮喘是支气管炎,只用了消炎药来对付。等从这场感冒缓过来时,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中旬,再过一周便是湘湖半程马拉松。
10.06我在湘湖吃饭,临时跑了一下湘湖,一边喘一边跑,暂停了好几次才跑完,累得不行。
实际上跑湘湖半程比赛的时候我自己感觉还行,首先赛前觉得有点兴奋度,起跑的时候有些摩拳擦掌的感觉,可能是很久没跑比赛的缘故。
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多久没跑6分配以内的配速了啊,540感觉上都有些累。那天太阳很大很烈,我的近视眼镜让我感觉有点累赘,萌生了买一副跑步用太阳眼镜的念头。湘湖158的成绩还是让我感觉到满意的,离杭马半程还有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好好恢复训练,我争取用520的配速完成杭马半程。

10月的后半个月我的哮喘越来越严重,训练很受影响,稍微一提速就喘得不行,终于我也忍不住想要去医院了。约到的专家号时间为11.04,杭马的后一天。
再说说我的杭马半程。杭马那天我是真的跑不动,事后我仔细回想了湘湖和杭马这两场比赛时的情景,总结是受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因为哮喘,另一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跑前没有兴奋度。杭马赛前集结的时候我连手机都没存,开跑时有点冷漠一点都不兴奋,导致第一公里就感觉疲惫,第二第三公里脸上全是汗珠,基本上后面一直处于煎熬状态。在北山路上我想着退赛,现在跑回黄龙等不久就能看见好多朋友冲线,岂不是美哉?但想想连续三年的杭马印就这么中断了有些可惜,还是跑了起来。有些时候就是得找各种奇怪的理由去激励一下自己,放弃和坚持在当时只是一念之差,事后却会影响自己很久。

11.04我怀着憧憬的心情吃下了医生给我的药: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缓解哮喘症状。感谢现代医学,第二天喷嚏数量就减少到了两个,晚上感觉到冷时哮喘也没有发作。
11.11让我感恩戴德的是大姨妈在周一大驾光临。这意味着周日11.17那天跑比赛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
因为一直没有跑过长距离,我自己翻看佳明记录,追溯到8月份跑过一个25km,所以在上马前的那个周末,我连续跑了三天,第一天533M配速的15km,第二天623配速的100分钟恢复调整,第三天从六分配逐渐提速至M配速的20km。本来第三天这个是打算跑25km的,但最后左脚脚底有些痛,为了防止得足底筋膜炎我就没有跑完最后5km。

比赛周,我就7分配慢跑了两次,主要是上周末一下子跑太多感觉肌肉还是恢复不过来,16号晚上聚餐的时候用飞飞带来的按摩枪击打还是疼得呲牙咧嘴。
上马真的吸引了无数优秀的跑者,聚餐回住处的路上我们偶遇了签约易居的重庆二哥赵浩,在INS上我关注的柏林跑步网红也来跑了上马,第一双彩虹next我就是在他的ins上看到的……
虽然我住的福州大楼就在起点,但我还是早早的出门去了现场,从A区走向E的路上,遇到了蓬蓬,他问我破四吗?我哈哈笑着说再说吧。蓬蓬去年上马跑了248,今年肯定是带着更高的目标来的。16号晚上聚餐时大家一致认为,用百分百能保持的配速去跑当然成绩不会太难看,但这也太没劲了。所以,会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即使是崩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存包检录,上马服务井井有条。移动厕所,路口的队伍排队很长,其实走到里面还有好多好多好多,基本上都空着了。这也是需要记住的一条经验。
吸取了湘湖和杭马的经验,上马戴了欧克利的跑步眼镜,自带了三条能量胶:一手捏一根sis、臂套上再塞了一条以备不时之需。一路小跑至E区起点,我到的早随便穿插了两下就到了最前两排。然后在最前排看见了一个朋友,北京耐克黑马的李扬,他和好几个耐克黑马的队友都在E区,因为都是没中签的赞助商名额。和李扬打了个招呼后就在原地小步颠着热身,集中注意力让自己保持兴奋度。
上马赛道的确拥挤,但我的配速也就这样,虽然一边超人也同时一边被超,路上看到了好几个摔倒的。在16km左右,那时赛道并没有特别拥挤了,一个男的超我时脚尖勾住我小腿肚一下子摔去好远,我看着摔那么远也不想停下来去扶他了……还好他周围的好多人已经上前帮忙了。

捏的sis在9km时用嘴撕开口子挤出来吃了一点,因为比较大一时间吃不完就虚捏着跑了一公里才把它吃完,10km的时候进水站补了水。那时候配速还可以,也不觉得怎么累。到19km开吃第二条sis,同样虚捏着吃了好久。sis因为是等渗吃完不急着喝水,口里也不感觉特别难受。半程踩到计时毯的的时间是157多一些。这时候我感觉有点累,身边有一个穿着爱燃烧那款特别轻的白色背心的大高个,看他配速好像是540,我就决定跟着他。一直跟了很久,在某个补给站,去拿冰块的时候把他给跟丢了。进补给站真的太耗时间了,喝口水就特别想走路,但不能不进,因为我知道不补给水分和运动饮料体力肯定消耗得更快。
手表距离跟赛道公里牌一会儿差100m一会儿差400m,反正平时跑步我也不怎么看配速的,只要自己觉得身体状态还可以就继续保持这样的配速。25km有能量胶补给站,赶紧跑过去随便拿了一根。
在我跑到26km时,对面折返是39km,黑人已经看不到了,看到了一些国内跑得快的运动员,女子看到了何引丽。本来我是打算欣赏一下对面高水平运动员的,但太阳实在太大了,墨镜挡着还觉得烈,睁不开眼。看了一会儿觉得对面的人跑得也那么累,让我感觉到自己更累了,于是放弃了跑在右侧,回到左侧专心跑我自己的步。

27km时,偶尔瞟了一眼对面赛道,发现飞飞在走路,看来这家伙跑崩了。本来是打算找飞飞当我私兔的,他杭马跑了258后南京又跑了253,应该暂时没啥目标。但毕竟这是上马,破三服、明年直通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东西。所以,我也没怎么提这回事。
大折返是太阳最烈温度最高的时候,还有一些桥的上下坡,这段路上彻底维持不住配速了。一方面需要经常进补给站喝水浇水拿冰袋,一方面没有长距离的拉练到这时腿部肌肉已经疲劳了。我把冰袋塞在脖子后面用运动内衣的带子卡住,跑起来是冰块撞击的声音,等融化了全是水声的时候就到冰站拿一袋新的。
一路上都是走着的人,但跑着的人也不少,30km吃掉了补给站拿的GU,好腻好甜,但我不在乎这些东西或者说我让自己的思绪不在这种影响意志力的东西上面,我可以刻意忽略。我想着的是,还有12km就可以结束了,再坚持一小时多一点时间就可以跑完而不是走完上马。我问自己,难道就不能坚持这一个小时了?一生中需要我坚持的一个小时到底有多少个?好像没有过几个嘛,需要你坚持的时候你放弃了,算什么啊!
就这样一路给自己打气,什么破四啊什么配速啊之类的都不去想不去看,离开补给站就坚持着跑起来不走路。
37km的时候把左手臂套上的GU也拿下来吃了,最后五公里了,我开始想着平时去操场跑步的感觉,一开始那五公里也是这样子的累和提不起速度,就当是自己去操场跑步好了啊。

到这时,不得不说上海人民的私补是真好,一路上无数的私补站,好吃的好喝的应有尽有。还不像一般赛事的私补站,只是提供给他们认识的人,上马的私补站对所有人敞开。因为我不习惯在赛道上吃除了水、运动饮料、能量胶以外的东西,所以只是一路看着。但最后路过了一个星巴克私补点,跑过去喝了一小半杯冰冰的美式,这点咖啡因让我最后又燃了起来。在跑进体育场前的那两公里全靠了这杯美式让我的配速又重新回到了540。
一起冲线的人很多,大家都摆着各种姿势冲线,我只想跑到计时毯那边狠狠地踩它一脚,什么姿势啊什么造型啊,我都没什么兴趣。但很高兴我跑到了这里,那一个多小时那最后30分钟,都坚持跑了下来,虽然不快但我没有放弃,所以虽然没有破四但我PB了六分钟。

很高兴,不需要找什么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了,我尽力了。
要问我没有破四遗憾吗?我觉得蛮遗憾的,但遗憾并不会让我不高兴。就像本次上马是近年来史上最热,让许许多多的跑友都跑崩了,让很多人都差了那么一点点。但这很难让人接受吗?
用我朋友的一句话来说:不如总在路上,于是常有希望。
